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七年"女性文学中的知识女性"改造/成长"模式在文本中有三种表现爱情和革命的顺生模式、背离模式和相生模式.三种叙事模式都是以爱情叙事表现革命主题,三种模式合起来看,就可以形成革命、爱情和女性解放之间的一种比较辩证的关系观.  相似文献   

2.
丁玲小说<夜>体现出作者延安初期思想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她通过正面叙事进行革命的建构,但成熟的女性意识又使她在潜文本中对革命的叙事发生质疑.另外,小说人物关系四角结构的组织形式隐含着不同于文本的另外结局,从而对革命的叙事进行拆解.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于革命历史叙事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十七年"革命历史叙事的多元性、革命历史叙事的比较、"后革命"视域中革命历史叙事特点以及文学接受与革命历史叙事关系等方面。流变的历程、作家思想和叙事的深层联系、经验教训以及发展可能,均是深化革命历史叙事研究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革命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都是关于民国历史的虚构叙事,由于创作年代不同、叙事目的各异,两者所虚构的民国历史大相径庭.革命历史小说将民国历史革命化,其虚构因受革命历史的制约而着眼于党史中某些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重要革命历史人物的演绎;而新历史小说则摒弃了这种从革命角度虚构民国历史的唯一性,虚构游离于革命历史之外的"新历史".虽然其能指被冠以民国历史之名,但其所指只是个人化的叙述话语.虚构的民国历史从革命历史到"新历史",折射出当代历史小说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5.
伊迪斯·华顿以新英格兰农村为背景的小说 《伊坦·弗洛美》 的叙事结构是通过人物与束缚他们的环境之间激烈的互动建立起来的.在"斯塔克菲尔德"这个典型的"小城时空体"内部,三个主要人物与他们所处的道路、农舍、门槛等空间的互动推动了小说叙事的发展和叙事结构的建立,进而表达了华顿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经历快速转型的美国社会存在精神成长滞后于社会发展等问题的担忧,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她对人与环境的关系所持的自然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6.
1920年代革命小说形成反抗叙事、成长叙事、焦虑叙事与英雄传奇叙事等四种类型.这四种叙事结构分别属于价值、真假、认识与义务的逻辑形态,呈现出1920年代革命叙事的意识形态想象方式,实践着为革命宣传、推动革命情绪高涨的革命文学责任.  相似文献   

7.
茗烟是宝玉的贴身小厮.他不仅作为一个性格鲜明的情节人物给读者以深刻印象,而且作为一个功能性人物发挥着影映主要人物、界定内外空间等重要的叙事功能.他在宝玉对"情"的探索、感悟、超越的心路历程中扮演了陪伴者、启发者和见证者的重要角色,起着难以估量的影响.但他对宝玉的成长的意义很少被论者挖掘,他在文本中的叙事功能尤其被严重低...  相似文献   

8.
<正> 1·1 叙事与叙事本体 电视是一种传播媒介,电视剧是这种传播载体中的一类艺术形态。电视剧之为“剧”,则必然与人物、情节等艺术审美因素构成对应关系,而人物与情节又是叙事文艺类型的支架,在艺术美学的意义上,人物与情节就是叙事的全部内容。所以,从审美的角度观照电视剧,无论是创作,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作为接受主体的电视观  相似文献   

9.
张贤亮的<绿化树>是一部成长小说.具体而言,张贤亮笔下的"成长主题"赋予了文本世界时间、空间和人物关系各种层次叙事独特的本质.时间层次上的"日常生活"在<绿化树>里并没有流于平庸和琐碎,张贤亮强调了"日常"的生活本色和人性温情,另外,文本中"指向未来"的时间契合了"成长"气质.村落象征人性正常化的空间符号,人道主义的成长方式和乡村被奇异地结合在一起.包括马缨花在内的"荒野人"成为主人公生存的动力,但也是"主人公"精神涅槃后的反思对象.张贤亮由此展现了深层的救赎主题.这一主题源自主人公对"苦难"在"成长"中的意义的深层领悟.  相似文献   

10.
《红旗谱》作为一部新中国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它不仅是新中国革命历史记忆的书写,而且将历史的进程革命化了。人物的阶级身份、成长历程直接见证革命历史记忆中“英雄时代”的社会秩序、人格化想象,呈现的是一种对于崭新的现代民族国家历史革命化叙事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