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程颖 《华章》2012,(2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个人作为投资主体持有有限公司股份的公民越来越多,婚姻关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如在离婚时,夫妻双方对于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如何分割等.在司法实践中,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办案人员的关注,本文就夫妻离婚时股权如何处理,从婚姻关系与公司股东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在学理上提出较为有建设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律师说法     
未成年子女能否继承父母在公司中的股东资格我哥哥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的大股东,拥有公司60%的股份。不久前,我哥哥因患肝癌死亡,留下我嫂子和不满5岁的女儿。哥哥在弥留之际亲手写下遗嘱,遗嘱写明:其名下的公司60%的股份为夫妻共同财产,经分割后妻子享有30%股份,另30%留给女儿。因公司经济效益比较好,我嫂子希望让女儿继续成为公司的股东而不是转让股权退出公司,请问可行否?椒江申屠克申屠克: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第七十六规定:“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  相似文献   

3.
5 案例题 1)某有限责任公司有9个股东,注册资本4000万元,前年以公积金弥补之后仍然亏损600万元,上年税后盈利1200万元,公司股东会在决定如何使用这笔盈利时,有股东主张当前各股东都比较缺少资金,建议公司盈利主要用于分红;也有股东建议当前正是房地产经济复苏之际,应当投资建材业,以争取更大的收益。当时参加股东会的有7个股东,彼此争议不下,遂按公司章程规定的议事规则表决,其中4个股东同意不分红,将公司盈利作为出资投入某建材公司。其余3个股东对股东会决议不服,认为股东会没有按照《公司法》第44条的规定在会议前通知全体股东参加,还有2个股东没有参加股东会,4个股东通过的决议没过股东的半数,因此是无效的。请问: (1)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有何法律意义? (2)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如何提取公司公积金? (3)有限责任公司的盈利应当如何分配? (4)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应当如何召开?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如何行使表决权? (5)如果你是该公司的法律顾问,你如何起草有关分配的律师意见书?  相似文献   

4.
股权作为一个重要的财产标的,在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如何认定仅在一方名下的股权归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法律问题。首先是夫妻离婚时必然涉及夫妻财产分割,那么该部分股权,能否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需要通过股权的性质来分析。其次当夫妻中的一方擅自转让股权后,股权转让协议效力与第三人能否善意取得股权等法律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因为《公司法》和《婚姻法》的立法目的不同,在法律利益保护的侧重也不太一致,从而出现法官在具体适用《公司法》或是《婚姻法》时作出不一样的判决。为了调和部门法之间法律适用冲突,通过提出完善夫妻共有财产登记制度和健全股东处分程序的建议来明确股权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5.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对公司直接诉讼制度的突破,是法律为了更好地保护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制度设计。上市公司股东代表诉讼涉及一定的公益、中小股东维权困难等特殊问题,而代表人诉讼追求公益、通过集团的势能追求诉的利益等功能和理念,可以很好解决这些特殊问题。因此中国上市公司股东代表诉讼中应该引入代表人诉讼制度。文章对上市公司股东代表诉讼在中国应该如何操作做了简要论证。  相似文献   

6.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公司因某种原因怠于向公司利益的侵害人提起诉讼追究赔偿责任,股东基于其股份所有人的地位,代表公司提起的诉讼的制度。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公司法上的完善,有赖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制度的完善以及经营判断准则制度的引入。这些规则能够在公司治理中起到日常性的规范作用,并在发生股东代表诉讼时成为裁判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股权转让制度是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限责任公司兼具人合性与资合性的特点,这决定了其股权转让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我国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学理论和立法实践都还不够成熟,这与有限责任公司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显然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公司股权转让制度进行完善,明确不同意转让股东购买股权时的价格,完善股东优先购买权,完善股权回购制度,明确夫妻离婚时的股权分割原则。  相似文献   

8.
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一直是公司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新《公司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维护股东利益的同时,实质上使此诉讼的利益最终归属于公司。那么如何定位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角色呢?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国外的立法例、分析目前学术界与实务界存在的观点来对此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9.
根据隐名股东隐名的方式不同,可将隐名股东分为协议隐名股东和非协议隐名股东。协议隐名股东即借名股东,又分为信托人身份的借名股东和委托人身份的借名股东;非协议隐名股东包括冒名股东和假名股东。冒名股东和假名股东应作为公司股东承担相应的出资义务和责任;信托人身份的借名股东不应作为公司股东承担相应的出资义务和责任;委托人身份的借名股东在特殊情况下即借名股东行使介入权或第三人选择借名股东作为相对人主张其权利时,应作为公司股东承担相应的出资义务和责任。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未对隐名股东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应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适用于全国的、统一的关于公司法的司法解释,系统地、具体地对隐名股东问题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10.
要约收购垂现代公司制度中普遍的、有效的公司重组方式。如何规范上市,公司要妁收购.保护目标公司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既是立法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司法实务应当关注的问题。本文围绕上市公司要妁收购中时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阐述了上市公司要妁收购中对目标公司中小股东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拖。进而提出了一些完善这方面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立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我国企业公司化改制的核心问题,而董事会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处于中心地位,起着关键使用,因此,我国要建立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就必须对我国目前的董事会进行改造。改造的途径之一是引入独立董事,以便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维护股东利益,充分发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分权制衡,互相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诚信义务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公司法必须规定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规定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不仅有其坚实的公司法理论基础,而且有着夯实的法哲学和民法学理论基础。深入研究控制股东诚信义务的法理基础,对于我国及时规定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限制和纠正资本多数决的滥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公司的法律人格,保障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等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向外商投资股份公司转变涉及一系列法律问题。转变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为了使拟设立的外商投资股份公司能够顺利地发行股票并上市,转变过程中必须进行企业重组。转变导致原国有企业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转变后的外商投资股份公司应承继原国有企业的一切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在对目标公司小股东权利保护的法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法》修改前后的相关法律法规,分别从收购人、目标公司管理层、目标公司控股股东的角度来探讨目标公司小股东权利的保护措施,并提出有关上市公司收购方面的法律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第183条规定了股东可以提起解散公司之诉的司法解散,为股东提供了一种新的救济途径,也为法官审判提供了法律依据.在尊重公司自治、防止股东机会主义以及司法适当干预方面,立法做了许多努力.但与发达国家公司法相比,仍存在需要考究的部分,如法院解散裁判问题、恶意诉讼问题以及诉讼担保和公司维持经营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今天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其中的消极层面仍对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着巨大的阻碍作用。为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必须完成对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改造。  相似文献   

17.
《公司法》创设了司法解散公司制度,用于破解公司僵局,有利地保障了股东、债权人及社会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但在公司僵局处理制度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缺陷:立法上未明确针对公司僵局进行规范,对公司僵局解决方式过于单一,司法解散公司制度在实体和程序上均存在较大的缺陷,缺乏事前预防公司僵局的机制等。文章提出了完善现行司法强制解散公司制度,引导建立公司章程预防公司僵局机制,创设强制股权置换制度及强制公司分立制度作为司法解散公司的替代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国外公司法法理为依据,从公司机关理论、董事信义义务角度论述了我国应建立董事对第三人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法理基础,并对责任的性质、第三人及第三人赔偿责任的范围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公司人格独立制度是公司制度的基石。但是公司形式的优势可能会被有恶意的人利用,将本应自己承担的交易和市场风险,通过公司转嫁给了他人,从而侵害了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所以,从有限责任被法律认可之时起,对有限责任的限制性规定也在公司法的体系中发展。从法理以及实践为出发点,对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等问题进行了思考,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适用要件、范围以及适用该制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对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司治理效率很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仍面临许多相当突出的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采取措施加快完善我国国有公司治理步伐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