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立主义是缅甸冷战时期外交政策的基石。文章主要从地缘政治、国家利益和两极格局三个方面论述缅甸自独立以来采取中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原因,并认为地缘政治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维护国家利益是其最为根本的原因。两极格局是其形成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翻开了新的篇章,在政党制度、政权组织形式、宪法、民族关系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中期致力于开拓新的局面.和平共处基本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70年代初,与美国关系正常化,获得外交的重大突破.实现了外交新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外交政策作了一系列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迅速崛起的今天,日本积极配合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强化了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影响。面对亚太秩序的变动和中国的崛起,缅甸实施大国平衡外交政策。日本与缅甸都有借助对方力量制衡中国,扩大政治、经济、军事合作的迫切愿望,双方找到了利益的结合点,两国关系迅速升温。因此,对日缅关系的发展需要理性观察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迅速崛起的今天,日本积极配合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强化了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影响。面对亚太秩序的变动和中国的崛起,缅甸实施大国平衡外交政策。日本与缅甸都有借助对方力量制衡中国,扩大政治、经济、军事合作的迫切愿望,双方找到了利益的结合点,两国关系迅速升温。因此。对日缅关系的发展需要理性观察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盼发展历程波澜壮阔、丰富多彩,是新中国作为国际大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外交政策不断成熟的历程。主要内容包括: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政府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学习中,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方面走过的基本历程及其重要成就,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出发点,理解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利益、反对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现实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其创始人汉斯·摩根索提出的著名的现实主义六原则为美国战后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尼克松的外交政策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现实主义的思想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基准;均势外交思想;奉行政治学的独立性和实用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尼克松政府时期的具体实践,取得了真正统帅美国外交政策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外交工作极为困难,复杂的外交关系如果处理不当,便会产生负面影响。中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为打开新中国的外交大门,特制定了不分国大国小,互不干涉别国内政,不侵略别国,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外交政策。中国政府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展现了新中国作为世界政治大国的气度、能力和风采,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该文重点阐释中国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对越南、老挝、缅甸的外交政策,同时也反映了邻国哈尼族边民对中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8.
独立自主是中国长期奉行的外交政策。在中国五十年的外交实践中,以国家利益为准则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是在不变与变的对立统一中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维护国家利益和追求经济利益是近代英国外交政策制定的根本出发点,“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是英国外交奉行的至理名言。对于欧洲大陆.近代英国一直实行均势政策。  相似文献   

10.
外交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外交活动能否取得成功除了和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外交政策密切相关外,执行国家外交政策的外交家的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曾纪泽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外交家之一,他曾代表国家进行过很多对外交涉,并且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少外交成果,他所奉行的就是"备战促和"的实力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