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我国兴起了一股高校改名风,而且越刮越热。高校改名风有四个特点:一是范围广,比例大。笔者找到一份10年前的某省高校名单,与目前的名单对照,已经改名的占70%以上。如果从1978年改革开放算起,90%以上的高校已经改了校名;换句话说,除了原来就叫大学的外,绝大多数高校都改过校名。二是频繁改名,不断变脸。有的高校不是改一次校名,而是一改再改。例如,建于1957年的广东民族学院,1998年10月改名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10月又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又如,河北一所高校在不到20年内3次…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名是一所学校的招牌,更是大学理念的体现,对一所大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近年来中国高校更名现象的反思,对我国大学校名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更名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院校合并、升格与发展中的更名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校名是一所大学的标志,是一所大学的代表符号。院校更名问题既牵涉到高等学校的层次定位、科类结构、区域布局等问题,也关系到许多高等学校历史渊源的追溯、稀缺“校名资源”的使用等问题。受中文表达习惯的影响,响亮的大学校名往往是四个汉字的校名。高等师范院校和农林院校的更名应具备一定条件。院校更名应遵循名实相符、稳定性、可持续发展、尊重历史兼顾现实、不使用当代人名作校名等原则。  相似文献   

4.
从1992年3月至2003年2月,全国已有775所高校先后合并组建为314所新的高校(其中普通高校289所,成人高校25所)。有149所新组建的高校启用了新的校名,其中137所新高校的命名采用了“升格”的语用形式,即提升名称的意义等级或扩充名称的意义含量。升格校名占新用校名总数的91.1%。到2003年12月为止,我国大陆1553所高校的校名形成了以下各有命名原型的范畴化类型:(一)“地名 性质类名”型。以这样的方式命名的高校有258所。此类校名采用学科名“零形式”,对其学科、专业没有明确的界说,联想义丰富,有综合性大学的示意,且颇有气势,语符简洁,传播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高校"更名"现象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海燕  张炜 《江苏高教》2006,(5):146-148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高校“更名热”,一些文章对此进行了批评,并常用麻省理工学院等例子试图说明美国高校对于校名不太在意。但同时也有学者认为高校升格、更名是世界各国各地区教育发展过程中迟早会出现的普遍现象。而实际上,美国历史上高校更名一度非常盛行,本文就此着重介绍这一“更名”过程并就其原因进行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校招生》2007,(7):33-33
江苏科技大学1933年始建于上海。1970年迁至江苏省镇江市。1998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校名。2004年5月,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学校风景秀丽,环境幽静,是江苏省园林式单位。经过7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专业通用性强、服务面宽、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高校;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生培养的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具备了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农学、文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的学科布局和较为合理的专业结构。学校是江苏省第一所为海军选拔和培养后备军官的高等院校,也是江苏省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共建的两所高校之一。  相似文献   

7.
张萌  张欣 《比较教育研究》2016,38(11):84-89
美国的公立高校系统,曾有过3次大规模的更名热潮:20世纪20年代的师范学校更名为教师学院、20世纪50年代教师学院更名为综合性学院和20世纪70年代学院更名为大学.身处其中的密苏里州立大学,其更名历程在美国公立大学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通过剖析密苏里州立大学历史上的4次更名,提出了美国高校更名的五种内生逻辑:学校应对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主动选择;摆脱校名混淆的尴尬;学校外延式扩张的推动;学校内涵提升的实至名归以及富有进取心校长的积极决策,以期为理性看待我国高校更名的“热潮”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8.
徐倩  陈之腾 《上海教育》2013,(30):42-43
时间回溯到2012年9月3日,这一天,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正式挂牌成立。新的校名,新的校所,再加上由普陀区教育学院特别委派的新校长纪长有,这所由真光中学更名的学校,以崭新的姿态迎来了一批刚入学的六年级新生。  相似文献   

9.
正高等教育机构和商业机构一样,基于符号意义上的合法性以及追求更多资源的诉求,把改名作为向外界利益相关者释放的一种信号。值得关注的是,一所高校更名后的变化,也促使其他高校纷纷更名,形成了连锁反应,大学名称的陌生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全国近2000所高校中,有近一半改过名字。在高校校名换来换去之时,高校名称越来越近似,导致开学时经常有新生走错校门。更有甚者,有学生甚至报错学校。  相似文献   

10.
高校累进性更名的社会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名的变更体现在层次、学科、地域和类型四个方面,并呈现出累进性特点。高校之所以进行累进性更名是因为校名能有效传递本学校的基本信息,累进性更名可提高学校在高校中的结构性网络位置并促进学校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高校累进性更名反映了高校间竞争关系的存在、高等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备以及国家对教育符号资源的控制,它同时也启发我们,只有根植于本土文化的竞争才是最有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有很多高校因为各种原因更改校名,无形中给考生了解学校增加了难度。教育部2008年1月30日公示的《关于2008年新设置高等学校和筹建到期正式设立高等学校的公示》中表明,经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五届二次会议的专家评议,18所高等学校获得通过,而在教育部2008年4月公布的《2008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本科院校名单》中,公示院校中的17所院校名列其中,而2008年4月,上海水产大学又正式经教育部批准更名,标志着它们的新身份正式得到了认可。这就意味着,考生应该对这18所院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为了让考生对近来改名的高校有所了解,我们选择了其中部分高校介绍给各位考生。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在高校校名中译为"Minzu"被效仿,同时这种译法也引发争议。把民族院校的更名与译名变化置于高校校名音译的趋势中观察,Minzu译名只是顺应了这种趋势。由于校名升级限阈、专名去属性化来扩大校名内涵,以利于学校品牌树立和大学形象构建等动因构筑了校名翻译攸关方心理空间外化共同作用的这种结果。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民族中学座落在陈埭镇乌边港畔回民聚居地。该校前身是创办于1965年秋的陈埭农业中学,1970年更名为陈埭中学,1983年改为现名。学校历经40多年风雨,三迁校址,三易校名,现已颇具规模,成为一所完全中学。学校现有教职工153人,其中高级教师14人,一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18日,是原广州市第二十七中学60周年校庆的日子。在这一天,该校正式更名为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师生们为学校起了一个别致的简称——“秀外”。这是继1999年该校将“广州市外语职中”更名为“广州市外语综合高中”后的又一次更名。很多人都想知道,十年内两易校名,其义何在?是不是仅仅在于迎合外语热的潮流、从而吸引大众的目光呢?对此,  相似文献   

15.
自主招生,这个2002年开始出现的新名词,在过去将近10年的时间里,让很多高中生在通往大学的这条路上,享受到了很多优惠。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再因为高考的一次失误,与自己喜欢的大学失之交臂。2010年12月中旬,2011年各大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相继公布。然而,方案一出,立刻就引发了一片哗然。北大和清华两所中国的代表高校,分别和不同的高校联合形成了两大阵营,被戏称为北约与华约,以同济大学为首的一批高校又结成了第三方联盟。这样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教育新闻     
《教育》2006,(17)
校企分离清华大学30多家校办企业更名清华同方,清华紫光……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称。日前,紫光和同方先后更名,去掉了“清华”二字。至此,清华大学控股的30多家企业基本完成了更名的工作。从更深远的层面上说,这为其他高校的校企改制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校校名翻译这一领域仍没有一定的标准可以参考。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高校,独立学院校名结构更为复杂,因此需要更加全面的考虑。根据学校官网及校徽内容收集246所独立学院校名及其英译名,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校名翻译的特点及其合理性,试图将校名翻译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日益深入,许多高校、特别是行业性工科高校纷纷更改校名,成为高教界令人瞩目的热点现象。有的学校名称由“学院”直接改为“大学”,而更多的是将原校名中体现行业特色的字眼去掉,向通用型、科技型、综合型改变,例如北京钢铁学院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上海机械学院更名为华东工业大学,四川建材学院更名为西南工学院等等。另一类高校由于学校的合并、扩大而由“学院”更名为“大学”,如上海铁道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武汉冶金科技大学等。行业性高校的校名大多带有行业性字眼,由于当…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名是一所高校的"名片",做好高校校名的英译有助于向世界展示着自身的形象,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目前我国高校校名英译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华中地区多所本科高校的英文校名进行了调查,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高校英译校名。针对种种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对高校译名标准化管理,以确保各高校与外界的有效交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我国兴起了一股高校改名风,而且越刮越热。高校改名风有四个特点:一是范围广,比例大。笔者找到一份10年前的某省高校名单,与目前的名单对照,已经改名的占70%以上。如果从1978年改革开放算起,90%以上的高校已经改了校名;换句话说,除了原来就叫大学的外,绝大多数高校都改过校名。二是频繁改名,不断变脸。有的高校不是改一次校名,而是一改再改。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