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讲圆锥怵积时,我先用纸做了三个圆锥体和圆柱体。其中一个圆锥体和圆柱等底等高;圆等底不等高;一个和圆柱等高不等底。然后把圆锥里盛满沙子(每个圆锥盛三次)倒入圆柱。这样学生就清楚地看到:三个圆锥体中,只有那个和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里的沙子三次正好填满圆柱体,其余两个不合适。  相似文献   

2.
张玉 《成才之路》2009,(32):59-59
在讲圆锥体积时,我先用纸做了三个圆锥体和一圆柱体。其中,一个圆锥体和圆柱等底等高,圆柱等底不等高,一个和圆柱等高不等底,然后把圆锥里盛满的沙子(每个圆锥盛三次)倒入圆柱。这样.学生就清楚地看到:三个圆锥体中,只有那个和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里的沙子三次正好填满圆柱体,其余两个不合适。接着再让学生思考,找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动用已学过的圆柱体积的公式,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学生小结: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经过这样由浅入深的直观演示和讲解,既复习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又学会了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计算圆锥体积时,常常只求出圆柱体积而忘除以3,在判断圆锥体积是否等于圆柱体积的1/3时,而忽略其是否“等底等高”这一重要前提条件,这类错误已是司空见惯了的。为使学生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我在教学圆锥体积时,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平铺直叙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做法,而是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探求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三个圆锥体的空腔模型。在三个圆锥体模型中一个与圆柱体等底等高,一个等底不等高,一个等高不等底。当讲到圆锥体积如何计算时,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让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等底等高”这一特点,并提出既然圆锥体与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能否借助于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找出圆锥  相似文献   

4.
“把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装,直到装满为止,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演示等底等高情况下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再让学生操作验证,将学生分成10组,每组发给实验材料:每组大小不一的空圆柱、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各一个,适量沙子。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马上得出结论:用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倒,三次正好倒满,说明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最后通过练习加深对这一结论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甲组代表带来了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三组圆锥和圆柱量筒以及足够的沙子。先将圆锥注满沙子 ,倒入圆柱中 ,观察几次倒满 ,发现等底等高正好三次 ,即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的三倍。而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却不存在倍数关系 ,从而得出圆锥体积公式。乙组代表带来三个完全一样的橡皮泥圆锥。先量得圆锥的底和高 ,再将他们“粘”在一起 ,重新“塑造”成一个等底的圆柱 ,测得它们的高相等 ,从而得出圆锥体积公式。丙组代表更叫人惊奇 ,带来了酒精灯 ,三个完全相同的圆锥模具和一个与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模具以及足够的蜡烛。先将蜡…  相似文献   

6.
1.鼓励大胆猜想,促进智力发展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我通过指导学生用等到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作量沙试验,在我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我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能提出问题?善于勤奋思考的学生就主动提出问题: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它情况下,圆锥体各也是圆柱体各的三分之一吗?我就再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庥的圆柱圆锥体积的转化,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再作适当引导,使得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深刻。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我们听了两位教师教的“圆锥的体积”公开课。由于两人的教法不同 ,其效果也大不一样。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先由圆柱的体积计算导入圆锥的体积。揭示课题后 ,将已画好的三个圆锥图形贴在黑板上 ,让学生认识这些图形都是圆锥体 ,而且是直圆锥。继而认识圆锥的底和高。然后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怎样计算圆锥体的体积呢?”没等学生回答 ,教师接着就说 :“要解决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实验。”教师将自己准备好的空圆柱和圆锥体给学生观察 ,并说明这个圆柱体和圆锥体是等底等高的。然后 ,老师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 ,把沙子倒入等…  相似文献   

8.
第一步明确方向老师拿出圆锥体模型,倒满砂子后,问学生:倒进这个圆锥体模型的砂子是什么形体?(也是圆锥体)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这样从演示着手,明确探求方向,从而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第二步组织实验老师拿出四个不同形状的圆柱筒:一个与圆锥等底等高,一个等底不等高,一个等高不等底,一个与圆锥既不等底也不等高。向学生提出要求:先比一比、量一量这四个圆柱体的底与高与这个圆锥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通  相似文献   

9.
[教学案例]   A教师:   “把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装,直到装满为止,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演示等底等高情况下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我听了两个老师教圆锥的体积一课。由于老师的教学观点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一个老师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由圆柱的体积计算导入圆锥的体积。揭示课题后,将已画好的三个图形贴在黑板上,首先按照教材讲述了这些图形都是圆锥体,而且是直圆锥。它们的底是圆形,从圆锥的顶点到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紧接着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计算圆锥体的体积呢?”没有让学生回答,教师就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实验。”教师将自己准备好的空圆柱和圆锥体给学生观察,并说明圆柱和圆锥体是等底等高的。实验时,由教师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土,然后把沙土倒入等底等高的空圆柱体里,连续三次,正好把圆柱体装满。教师根据实验情况,系统地讲述,从而揭示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且用字母表示写为v=1/3sh,要求学生记住这个公式。最后,让学生运用公式进行练习。  相似文献   

11.
执教《圆锥的体积》一课,“把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装,直到装满为止,你们发现了什么?”先由教师演示等底等高情况下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是不是所有这样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再让学生操作验证,引导学生总结小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然后通过练习加深对这一结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一、课堂教学应体现"活动性"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时,我先让学生按照教材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圆锥和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做实验:在空的圆锥里装满沙子,把它倒入空圆柱里,注意做好每次记录,看看能倒几次正好装满,或把盛满沙子的圆柱倒入空的回锥里.  相似文献   

13.
一、课堂教学应体现"活动性"例如,教学"圆锥体积"时,我先让学生按照教材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圆锥和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做实验:在空的圆锥里装满沙子,把它倒入空圆柱里,注意做好每次记录,看看能倒几次正好装满,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几次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评选活动;对授课教师的教育思想感触颇多。现以“圆锥体体积公式推导”的两个教学片断为例,就教育思想这一问题与同行商榷。甲老师的效法师:我们会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怎样求圆锥体的体积呢?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的演示,并找出求圆锥体体积的公式。老师默不作声,徐徐出示一个空心圆柱和一个空。c圆锥,抬出一盆红颜色水。他首先说明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然后将空心圆锥盛满水,再注入空心圆柱中.直到注满为止。然后说“同学们从刚才的演示中看到圆柱体的体积与圆锥体的体积有什…  相似文献   

15.
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内容时,先出示教具:三个体积各不相等的空圆柱,一个与其中一个圆柱等底等高的空圆锥。然后在圆锥里装满沙子,再把沙  相似文献   

16.
庄正宏  陆美玲 《教师》2011,(16):18-18
《圆锥体体积》这一章节,教材是通过向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里倒沙土的实验,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sh。显然,仅照本宣科地按此法进行教学是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最近,在一次课题研究汇报课上,一次成功的尝试使我认识到: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潜能,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着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7.
教学准备 六个小组的器材:有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不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六个盛满细沙的玻璃器皿。  相似文献   

18.
日前,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教学《圆锥认识和体积计算》。推导圆锥体积公式,实验分二组,一组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往等高等底圆柱容器倒。另一组用盛满沙子圆柱往等底等高圆锥容器倒。由于实验前没有讲清楚注意问题。结果压得实实的盛满沙子圆柱,三个圆锥倒了后,圆柱里还留下好多沙子。实验结果两组不一样,因此学生对书上结论表示疑惑,教师就照书上下了结论。依我之见,教师应采用亡羊补牢的方法,指着圆柱说:“如果圆柱容器里装的是水,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 :“要研究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创造参与条件 ,注重学法指导 ,努力把素质教育引进课堂 ,最终达到授之以渔 ,提高素质的目的。一、注重操作演示 ,让学生动手学教师在课堂上创造条件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演一演、做一做 ,使之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如教学“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时 ,事先准备好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圆锥各一个 ,让学生用圆锥装满细沙倒入圆柱体内 ,三次正好装满。这样反复操作演示 ,从而得出 :圆柱体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三倍 ,圆锥体体积是它的三分…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教学圆锥的体积,一直以来是沿用现行教材的安排,在一个空圆锥里装满水或沙子,然后倒入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空圆柱内,通过实验的方法使学生直观地得到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