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赵玉成 《上海教育》2014,(31):68-70
私塾和书院是中国的特色,不过其历史虽然久远,但我们如今的小学教育却是外来的产物。"吾国教育上海发达最早,而上海教育梅溪实开其先",这是1916年黄炎培先生给梅溪小学的校庆题词,当时这所中国开办最早的小学刚过了40周年。在黄炎培先生的话中,梅溪小学成立之前,中国是没有教育可言的。  相似文献   

2.
胡适看榜     
苗体君 《师道》2003,(1):43
1910年是留美官费生考试的第二年,胡适决定放在上海华童公学教书的职务,报名参加考试。当时取的名额较少,胡适对考试也不抱多大希望。后来听说考不取的学生还有机会备取留在清华学校,胡也就真的决定关起门来预备这次考试。胡适是一个分要面子的人,为了防止考不取被朋友耻笑,他把己的名字由胡洪临时改为胡适,但从那以后他也开始使用胡适这个名字了。胡适在上海专心复习了两个月,他的一位好友还门帮助他复习大代数与解析几何,一班绩溪的同乡友在经济上为他慷慨解囊,并深信他是一颗读书的种子。1910年6月28日胡适在他二哥…  相似文献   

3.
文喆 《中国德育》2010,(4):64-65
1943年罗尔纲应同乡朋友之邀,撰写个人求学经历,他写了一本小册子,名为《师门辱教记》。原来,他1930年自上海的中国公学毕业后,前后陆续在老师胡适指导下,做了五年多的研究工作,其间还曾在胡适上海和北京的家里,住过两三年,真正成了胡适的“入门弟子”。他的正差是整理抄录胡适父亲的遗著,  相似文献   

4.
张裕钊,字廉卿,号濂亭,生于公元一八二三年,终于公元一八九四年,亨年七十一岁。享名书法主要在同治、光绪年间。其实他的诗文承桐城遗绪,造诣极深。他在南京凤池、保定莲池、上海梅溪、武昌两湖、襄阳鹿门等书院讲学,主要是经、子文章,兼及书法。因为在书法上显得突出,遂以书享名。然而海内有些评论家对廉卿的诗文却更为瞩目。 为什么在书法上他的名气更大了呢?这主要是由于他在他所处的时代里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不同于他人而有独立的风格,有自己的成就。即使仁智互见,揄扬俱下,也不能掩  相似文献   

5.
小池 《初中生》2008,(8):14-16
胡适的母亲名叫冯顺弟.她嫁给胡适的父亲胡传时刚满16岁.婚后的第二年,胡传便把冯顺弟接到上海同住.第三年冬天,他们生下一个男孩,这便是胡适.他也是胡传最小的儿子.  相似文献   

6.
胡适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本文说的是胡适的家长如何对他进行家教的。胡适专门受教育的时间,从1895年读私塾起到1917年留学回国止,前后丸二十二年。其中包含九年的家乡教育,六年的上海教育和七年的美国教育。胡适的家庭教育的范畴,涵盖了他的学前教育,家乡教育,还涉及到他的上海教育。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从声望卓著的学界泰斗蔡元培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胡适,从热衷于政治而转向研究学术的梁启超到有志从事教育而转向政治革命的毛泽东,许多人都对已经被近代学校所取代的古代书院发生了兴趣,书院研究与学校教育改革成了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1924年,陶行知等在一封聘梁启超为全国教育展览会书院教育组筹备委员的信中,强调指出:“书院教育制度及其精神,在今日尤为办教育者所应知。”  相似文献   

8.
除了高考这种荐才机制,在民国还有更多的荐才方式,众多大师破格为国荐才,不唯私利、甘为伯乐、甘为人梯,堪称后世楷模。
  著名诗人徐志摩任《晨报副刊》主编时,在自由来稿里选中沈从文的稿件,最多时一月之中连用七篇,对于身陷困境的沈从文来说,这份提携和看重,十分紧要。沈从文前往上海发展后,正逢胡适担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听到徐志摩推荐,便将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聘请到中国公学担任讲师。接到胡适的聘书后,沈从文接连给胡适写了两封信,谈到自己不会教书,并表示,如果学生们不满意随时可以撤换。胡适对他极为重视,尽管第一堂课沈从文被“挂”在了课堂上,可是胡适并没有怪罪他。沈从文从此开始了他的新的生活,终成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9.
胡适在众多亲戚中与胡近仁关系最为密切。胡近仁虽为族叔,其实只长胡适四岁,是胡适在九年家乡教育期间读书写诗的引路人。胡适在上海求学及留学三年期间,胡近仁是他母亲家信的解读人兼代撰人。胡适回国后以博士身份在北大任教,两人信函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胡适等发起了第一次书院研究与书院实践活动,由此开始了书院研究历程建国后,书院研究趋于沉寂,20世纪80年代再度兴盛朱汉民教授是较早关注并致力于书院文化研究和传播的重要学者之一,汇辑二十余年心血力作的《书院精神与儒家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版)便是  相似文献   

11.
上海时期(1904—191O)或者上海经验对于胡适一生思想生活之影响意义,或许一直被低估,也因此有进一步考察分析之必要。总体而言,胡适在上海接触并接受了当时中国思想言论界有关进化论思想的传播讨论,深受梁启超有关中国学术思想史阐述之激发,初步明确了白话文学在现代思想传播领域中的工具意义及实验兴趣,而上海大都市的生活经验,又为胡适初步建构其人生观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早期经验,与此相关,胡适对于社会的认识,也在这一时期初步尝试了激进的社会革命与温和的社会改良之双重可能,并在怀疑主义与理性的经验主义之间呈现出一种富有时代思想特色的徘徊摇摆。当然,上海生活中的某些“负面”经验,可能在相当时期内也“潜隐”在胡适的社会生活方式中,并成为他严肃的学术人生与政治人生中的某种难以根净的花絮来源。  相似文献   

12.
工作负责的教师令人敬仰。刘熙载任上海龙门书院山长期间,以院为家,常驻于书院,成为龙门书院任职时间最长、成就最为卓著、学生最为信服的山长。在他掌院的14年中,无论寒暑,  相似文献   

13.
史达祖,号梅溪,是南宋词坛上一个很重要的词人。他的《梅溪词》思想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甚至超过一些创作成就比他更高或相当的词人。古人,特别是清人,对他有着相当高的评价。他曾赢得同时代词人的交口称誉。著名词人姜夔称赞它“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盖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并曾为它作序,可惜今已不传。词人张镃在《梅溪词序》中说:“生之作,辞情俱到,织绡泉底,去尘眼中,妥贴轻圆”,“有瑰奇警迈,清新闲惋之长,而无荡沲婉淫之失。”①宋末词人张炎对梅溪也极为推崇,也称梅溪与白石等“格调不侔,句法挺异,俱能特立清新之意,删削靡曼之词,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史上,胡适可能既是一个最对外公开、同时又最严守个人隐私的人。他所蔸集、保存下来的大量的日记、回忆、以及来往信件,就仿佛是他替未来要帮他立传的人先打好了一个模本,在他们要为他立传之先,他已经把那些他不要让人窥密——不管窥淫与否——的隐私,都一一地从他的模本里剔除了。本文有三个主要的论点。第一、胡适的“知识男性的唱和圈”,是了解胡适如何拿捏他的公私之间的分际的关键。第二、胡适对自己的躯体,关注到近于偏执的地步虽然他谨守其恋情的秘密,他对公开暴露自己的躯体却不甚介意。第三、胡适在公私领域里的扮相,可以提供我们一个最特别的视野去分析胡适如何扮演丈夫、男性、以及思想界领袖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书院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开始它集收藏书、读书、校对书、修书、著书、刻书于一身,从其兴起之日起,就进行教学活动,并且书院的教学活动在南宋以后得到加强。清朝末期,书院改为学堂,中国书院的教学方法被废弃,民国学者对此进行诟病,从胡适对书院教育的肯定言论中可以看到中国书院教学的优势。今天效仿西方建立的大学在教学方法中存在许多弊端,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必要的,本文通过书院式经典阅读的调查问卷,对教学方法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开设的书院式经典阅读课程为例详细阐释了书院式经典阅读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始自唐代,历经千年发展,至清末内忧外患的时局之下,被一纸诏令改制为学堂,嘎然亡于盛势.改制后,书院虽成为历史,其精神却始终未曾被遗忘.时隔不久,胡适在南京东南大学演讲时就感叹"书院之废,实在是吾中国一大不幸事"[1].而近年来,随着书院热的兴起,书院改制也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书院是唐宋以来中国传统学术的中心,正如胡适所言:"一千年以来,书院实在占教育上一个重要位置,国内的最高学府和思想的渊源,惟书院是赖.盖书院为我国古时最高的教育机关"[1].但是,作为"一千年以来学术之重心"的书院,最终却未能经受住"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的考验,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突然改制为新式学堂,变化之仓促,决策之果断,历来备受争议,其中的得失利弊,也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8.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胡适发表"书院的历史与精神"、"书院制史略"两篇文章至今,中国的书院研究已经走过了九十年的历程。在这九十年中,相关论文发表2000余篇、专著出版70余部,研究成果堪称丰硕。其中,某些开创新范式、开辟新方向的成果,无一不是独辟蹊径,发前人之未发,导来者之先路,从而成为书院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肖永明教授《儒学.书院.社会——社会文化视野中的书院》(商务印书  相似文献   

19.
胡适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的都是与教育有关的事业。他步入中年后,先是在北京大学做哲学教授,然后,在上海的中国公学做了好多年的校长。另外,1946年起还做了一段时间的北京大学校长。到台湾后,做的是台湾“最高研究院院长”。看来,胡适与中国教育的关系密切到不可分割的地步。只是,很少有人研究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因为,人们知道,他,是五四新文化的一员闯将。他,又是中国现代哲学的早期研究者。所以,他对中国新文学、中国哲学的贡献掩盖了作为教育家的胡适。教师的他,眼里有人文关怀一次,胡适到一所大学作哲学演讲。谈…  相似文献   

20.
胡适14岁时,就奉母命与江冬秀订婚了。18岁时,母亲要他由上海回家结婚。他以家中没钱办婚事,自己也没钱养家,求学要紧为由,拒绝了办这桩喜事。直到他由美国回来出任北京大学教授,年已27岁才完婚。有一次,一个学生因生活拮据萌生辍学打算,胡适知道后很同情他,答应开学时资助他100元,帮他完成学业。胡适因事出远门,便将此事郑重地向妻子江冬秀作了交代。当他从外回来后,以为江冬秀已按照他的吩咐办妥,便未予过问。一日,胡适上街,偶然遇到那位学生,再三追问,那位学生仍然吞吞吐吐,不愿将实情相告,只说自己已经就业。胡适回家后向江冬秀大发雷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