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年级的读段训练是大纲提出的新要求,让学生读懂自然段,当然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然而眼下的实情是:重讲轻读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教师虽重视了“读”,但狭义理解读的意义,以为只要让学生读书就行,在教学中让学生无目的无思考地读,使“读”与“读懂”严重脱节,实为“空读”;有的教师把握不准读的时机、方式和方法,不必朗读时,硬要学生朗读,该朗读时,却要学生默读,读的指导不得法,也造成了读的效果不佳。分析眼前现状,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在中年级的自然段教学中,要让学生读有实效,教师就必须在“善于指导”四个字上下功夫。具体来说要做到: (一)适时——看准读的时机  相似文献   

2.
在讲读课文中,教师要重视课文的“读”,教学中应注意:一、读的量要够 有的教师整节课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处于被动位置。被动地学习,思维怎么能发展?有的教师40分钟的时间,几乎都在“讲”,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莫名其妙。一般来说,一节讲读课文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让学生读,让学生把静态的文宇作化动态的理解,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3.
“读中指导,读中培养语感”这一教学观念在小语教学界提出之后,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就是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一些朗读的技巧。这样便舍弃了有灵性的内在的“神似”,去生硬地追求外表的“形似”。结果,学生虽经反复训练,到头来仍是“貌合神离”,读不出语感。这是对“读中培养”在理解上出现了误区。那究竟怎样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想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谈“读”     
“读”也是一种艺术,要把文章读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章的内容不同,体裁不同,读法也不同。就一篇课文来说,也不能一个语调读到底。教师指导得好,让学生自己进行各种读的练习,反复读,反复体会,确实比教师单纯的讲更有得益。但是有的教师往往把读看作纯粹是学生的事,不提任何要求,也不加指导,只喊一个“三——四”,就撒手不管了,如时间还有剩余,就再来一个“三——四”,学生再照样地读。“小和尚  相似文献   

5.
目前, 在阅读教学 中“阅读没 有读”的倾 向还相当严重:有的教师侧重烦琐的内容分析,不善于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语言文字;有的教师倾心讲语文知识,不善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还有的教师直接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或有关人物形象的“结语”等抄下来,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课堂教学的共同点,就是丢掉了“读”字,把阅读课上成“听讲课”、“抄背课”、“问答课”。  相似文献   

6.
何成君 《时代教育》2006,(12):114-114
教师要实实在在帮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从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关心自然和生命”。同时在“会读、爱读、乐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请看《棉花姑娘》一文的教学片段:师:七星瓢虫真热心呀,不一会儿就把蚜虫吃光了,棉花姑娘的病好了。大家快读读最后一段。学生饶有兴趣地自由读书,有的大声,有的轻声。然后指名读。  相似文献   

7.
林志荣 《四川教育》2008,(12):39-39
一、深入修炼,浅出应用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游刃有余,魅力无穷,必须深入修炼“内功”。修炼的形式众说纷纭,有的说教师修炼在于“修心、修情、修行、修性”,有的说教师要修炼出“诚心、耐心……”等9颗心,还有更为直白地表述为“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引人入胜”等12项修炼。总而言之,“内功”修炼难尽其详,但只要能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浅出就是最好的功夫。现代诗歌“新派”教学人戴建荣老师从1999到2001年,两年时间就在家里修炼诗歌教学的内功,他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就极为简单明了,“读”诗则是“读准、读通、读出节奏”;“吟”诗则是“半读半唱”、“无腔无调”、“自我陶醉”。  相似文献   

8.
读《四川教育》(87年1期)“教师形象的‘藏’与‘露’”一文,想起了前不久同一些教师讨论到教师在课堂上的仪表问题。有的认为,在课堂上,教师要面带笑容,给学生以微笑;而有的则认为,现在的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不好管,所以,在课堂上,要板着面  相似文献   

9.
大家都知道要使小学生文章写得有思想、有内容、有条理、有文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帮助他们掌握其基本要领。 一、掌握写作文的规律 首先,多读好的作品。“书本是知识的源泉”。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有的教师会说:“二三年级学生会读什么?”其实不然,这要看教师给学生打什么基础。教师可给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分讲读、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高中只分讲读和自读)三种类型,这套教材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由“教”到“不需要教”的过渡趋势,组成了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三部曲,因此认识三类课文的地位和作用是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正确使用这套教材,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一些教师对三类课文处理不够恰当,特别对自读课文处理不当,有的教师用一个课时对一篇自读课文从结构、内容到写作特色作空洞乏味的讲解,实际上把自读课变成“简讲课”,并没有体现出自读;有的教师对课内自读课文,只在课堂上三言两语提些要求,就放任学生自己阅读,这是纯粹“自读”;有的教师对课外自读课文放任自流。第一种作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地强调教  相似文献   

11.
一、导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爱学乐学,才能促使学生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把某些教学片段适当地改成课堂剧,让学生“唱一唱”、“演一演”,可以增加教材的活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导读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例如:一篇课文、一段资料,有的学生读不进去,有的学生读了一遍又一遍,就是不知道文中“说”了点什么。这样的学生最缺…  相似文献   

12.
[教例简述] 这是宁鸿彬老师的一个教例(见《中学语文教学》1993.3期P16)。教师开讲:这首诗的标题是“有的人”,课文中还先后8次出现了“有的人”这一说法。就是说,诗中写了有的人这样,有的人那样。读课文的时候,要认真领会诗中每一处“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教师布置:下面读课文。  相似文献   

13.
小语教学要强化“读”的训练,通过读来理解、积累和内化课文的语言文字,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实践证明,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读”而获得的。如何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取得更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浅见。一、“读”要到位“读”要到位,教师必须做到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给学生读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树立“讲”为“读”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这样教师就会想方设法把课讲得精粹,讲到点上。即只讲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不讲学生已掌握了的…  相似文献   

14.
老师,您的眼里是否真的有学生?请看下面的一些实例———例1:一位教师在上《五彩池》一课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一位学生读完“明明是清水……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成簇的珊瑚”之后,教师让其他学生对这位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有位学生评价说:“他读的声音响亮,但是把‘丘陵’读成了‘丘岭’。”这时教师赞扬道:“你听得真仔细!”接着教师又让其他学生读自己喜爱的句子。这个过程看上去似乎很注重学生,其间不仅有“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还有“让其他学生评价”。但是…  相似文献   

15.
对许多学生来说,英语的写作较之“听”、“说”、“读”要困难得多,有的学生甚至还没动笔就失去了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及训练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白“Nothing is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只要他们肯学、多练,就一定能翻越写作这座“山”。教师要努力消除学生对英语写作的畏惧心理,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一、强化教师主导作用,努力提高范读质量。   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已为广大教师所熟知所接受,但在培养中师生“说读”能力之时,怎样才能做到“以教师为主导”,至今仍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有的教师一上讲台便唱起“独角戏”,讲就不用说了,读也是以自己为主,无论多长的课文,都是教师包办到底,一口气读完之时,一节课的时间已所剩无几了,全班四五十个学生不过充当了听众的角色而已。   有鉴于此,笔者的观点是:第一,学生能读的课文尽量让学生自己来读。因为“说读”训练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学生这样化简比,该怎么办?”刘勇老师的话题一下子激发了大家的讨论热情。有的老师提出了要“用开放的心读学生”,要“正确归因,有效辅导”,  相似文献   

18.
当下,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样的理念愈来愈得到教师们的认可,并在教学实践中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对语文教学的发展无疑意义重大。然而,有的教师在努力践行这些理念时发生了偏差,在如何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在指导学生朗读与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9.
孙晓玲 《现代教学》2010,(11):71-71
“有感情地读课文”,这几乎成为朗读课文的统一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往往过分强调纯技法的指导,诸如哪里要读重些,哪里要读轻些,何处要读慢些,何处要读快些;或是要求学生“带着悲痛或高兴的心情读”;提醒学生“声音要低沉”“速度要轻快”……通过这样的技术指导,学生按教师的指令机械操作,看似读得“有感情”,其实纯属理性化的“朗读技术”,并不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20.
许学平 《学周刊C版》2011,(6):157-157
我们经常能见到这样的语文课:学生课文还没读上几遍,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讲起来。有的教师干脆自己唱“独角戏”,或任由学生做“群众演员”;有的教师用多媒体“一灌到底”,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会不会接受;有的师生一起进行“才艺展示”,课堂成了表演的舞台……这样的课堂看似热热闹闹、认认真真,但是实际上,这样的课堂语言训练不到位,使教学变质、变形,课堂上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很难看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