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创新教学是指遵循创新规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为目标的教学。创新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是广大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主动应对时代的呼唤与挑战的理性选择,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改革的方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学是指遵循创新规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为目标的教学. 创新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是广大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主动应对时代的呼唤与挑战的理性选择,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王国东 《考试周刊》2014,(8):185-185
在小学开设品德与社会课,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及日常行为习惯,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德育阵地。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进行分析,旨在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进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品德课与社会课中存在着教育偏离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单一、缺乏创新,教学方法重形式轻内涵的问题。文章以人文教育为基础,以多元视角为手段,以社会价值为取向,以实践能力为目标,利用提问法、阅读教学、比较法等教学方法,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教育改革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根本目标,积极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努力追求的教学目标。总结和归纳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正>品德与社会课多维互动式教学是从品德与社会的学科特点出发,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依据,追求课程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方向性。品德与社会课互动式教学关注教师、学生(以及由此结合而成的小组)、媒体、资源等多个教学维度,其具体互动形式表现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个体小组互动,组组互动,师生媒体互动,师生资源互动等。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正是通过实施多维互动的有效策略,来凸现品德与社会教学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教学活动应该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归宿."(邬冬星)只有科学地、恰当地把握教学目标,才会有效取得品德教学的预期效果.而活动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是学生走向目标的重要路径.因此,我们要以整体思想为指导,正确理解教学目标;以引领学生做人为核心,正确把握教学目标;设计有效活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正确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教学活动应该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归宿。”(邬冬星)只有科学地、恰当地把握教学目标,才会有效取得品德教学的预期效果。而活动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是学生走向目标的重要路径。因此,我们要以整体思想为指导,正确理解教学目标;以引领学生做人为核心,正确把握教学目标;设计有效活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正确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高健 《学周刊C版》2011,(11):119-119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开设的一门基础课.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课程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如何有效实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0.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今天,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我们应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待品德与社会课,而有效教学更应是品德与社会课致力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真实,是一切教育的灵魂,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真实生活中,儿童的真实是课程的基础,真实的品德与社会课也是品德教育的理想与追求。给学生一个真目标,让学生体验真过程,使学生流露真感情,让学生做出真选择,对学生做出真评价,用真实演绎品德与社会课的精彩。一、制订真目标,让出发点和归宿统帅灵魂教学目标是课堂的"魂",教学目标是一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真实目标的制订与实施,是教师进行课堂教  相似文献   

12.
姜志东 《考试周刊》2013,(75):180-181
在小学教育中,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品质,要特别将品德与社会课作为小学的基本课程之一。为了培养合格的公民,教育部门特别注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应该积极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本文着重从品德与社会课的属性和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小学品德社会课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但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和教研,容易出现观摩课与实际上课脱离、研究教学与研究学生脱离、课堂教学与社生生活脱离这三个"脱离"的现象。要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创新理念已提出多年,专家学者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教师,笔者多年来力图把这一观念应用于教学实践.结合近几年来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实践,本文对主体性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实践作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认知、激情、明理、导行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四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品德与社会课更要注重情感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和深化道德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小学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课是较为基础的一门课程,其可以培养学生乐于探讨、热爱生活的优良品德。因此,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历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有效地优化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社会课的"荣辱观"教育,应努力做到"四融入":融入新课的导语,融入学生的思考,融入文本的情境,融入课外的活动。以此实现品德与社会课"让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曹雯 《生活教育》2011,(6):76-78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应当以学生自主性发挥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实现其主动发展的目标。为此品德和社会课要积极创设多样化的"自主活动",破除教学枯燥说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