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分析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开始流行,作为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G.A.科恩见证了它的繁荣和衰退。那至于为何衰退?或许G.A科恩在展示马克思拜物教思想时已见端倪。他在解读马克思拜物教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基本内容后,呼吁消灭形式的统治,实现内容的解放,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实现作了辩护。  相似文献   

2.
右翼自由主义学者诺齐克在其名著《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反社会主义论证,认为要维持社会主义平等必须以牺牲自由为代价,所以是不正义的。当代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代表人物G.A.科恩意识到这种反社会主义论证的危险性,从政治哲学层面对此进行了有效反驳,从而在规范价值层面捍卫了社会主义的可希求性。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中通过批判自由主义民粹派的唯心史观和主观唯心主义方法,捍卫并系统阐发了马克思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列宁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资本论》第1卷第1版序言这两篇概述了唯物史观的重要《序言》结合在一起,阐明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并用“两个归结”概括和阐明了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方法.列宁论述了马克思从19世纪40年代提出唯物史观到通过写作《资本论》验证唯物史观的过程,阐明了“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证明了的原理”.  相似文献   

4.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简明地概括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之一.结合当前的思想理论实际,我们必须学习与掌握以下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进而正确理解"两个决不会"原理,客观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并非所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都对马克思的道德观提出批评或责难,个别学者可能从理论争鸣之中"拣"得真知灼见。R.G.佩弗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宝库中拾取到"贝壳"的幸运者。在三十多年的积累和研究中,他始终以求"真"之学风对马克思的道德观进行建构性分析,并在对马克思道德理想做激情辩护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以其著作中"本"有的道德"元素"为骨架,重新构建起马克思的道德理论,为马克思终生的社会理想提供了温馨的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6.
牛津大学G.A.科恩教授在其代表作<拯救正义与平等>一书中对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运用场域实现了超越.他认为正义原则不仅仅适用于基本结构内的制度,也可以适用于这一结构内的个人选择.科恩对罗尔斯正义原则运用场域的推进是对罗尔斯及近现代政治哲学家思想的综合和超越,更是直接对马克思理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这种综合和超越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对罗尔斯与哈耶克的正义范围的综合;回应了麦金泰尔的正义理论挑战;对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的综合;对"重要性平等的原则"和"具体责任原则"的综合;对马克思理想社会主义观念的继承.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在以人的需求为特征的身体哲学思潮影响下,莱博维奇指出《资本论》具有缺失雇佣劳动的片面性。由于对资本循环和劳动者(资本作用的对象)认识的不全面,导致对资本认识的欠缺;由于把必要需要看作固定不变的因素,导致对资本整体性考察的缺陷;此外,对马克思的片面认识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解。由此他认为,人类需要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工人的需要优先于生产力,应当用工人需要首要性理论取代生产力首要性理论,把工人需要满足的状况视为判定资本主义劳资关系一致性的标准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动态发展状况的依据,把阶级斗争视为实现工人首要性地位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然而他对《资本论》的片面性解读不完全符合马克思的本意,其超越《资本论》的逻辑存在瑕疵。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①列宁指出,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是《资本论》的“基本思想”,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它对于我国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一、社会经济形态不是一个“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活的机体马克思不是抽象地一般地考察社会经济形态,而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作为《资本论》研究的主体。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考察,同资产阶级经济学不同。从作为资产阶级科学的古典学派,到当代垄断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由于他们的阶级偏见,总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看成是人类社会的永恒形式。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这种非历史主义的唯心史观,强调指出,他既不用玫瑰色来描绘资本家,也不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看成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社会存在?它包括那些内容?学术界意见不一.认真地把这个问题讨论清楚,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认为社会存在归根到底指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那些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75年中国科学院党组起草的《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是中国最早正式提出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点的文件。当年全面整顿中的《汇报提纲》和围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引语的斗争使人们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地位。这一观点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论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林雄辉宋歌马克思在他的著名论著《〈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J.S.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曲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赋格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从主题、体裁和结构等角度论述了赋格曲的内在结构力;提出赋格曲在主题布局上的逻辑性,在内容和体裁特征上的论证性,以及在结构原理上的辨证性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根本观点上有着高度的统一,但由于人的理论修养和著述分工等不同,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在恩格斯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比较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他们的“异”与“同”。  相似文献   

14.
柯亨在《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中对生产力这一基础概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他认为,生产力是生产的能力而并非生产的力量,劳动力是生产能力不应该归入生产力,生产关系不是法律上的所有权关系,同时也重新阐述了生产关系及其首要性命题。  相似文献   

15.
一本篇摘选自《〈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序言》不是一篇泛泛而谈的随感式的文章,而是瞿秋白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对鲁迅思想和鲁迅杂文进行深入分析的一篇作家和作品论,它对中国新文化新文艺的思想斗争作了一次概括的历史的论述,指出辛亥革命前后到1932年间中国文化思想战线上的斗争演变,从而深刻地阐明了鲁迅的思想发展道路和宝贵的战斗传统,以及鲁迅杂文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写道“我的观点是: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把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一个有规律的客观过程,从而在人类社会领域内创立了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同时,它也没有抹煞或贬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及其活动的作用和意义,为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确立了一个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第85页,以下简称《论文艺》)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序言里高度概括了马克思的“关系-现实”思想。本文通过马克思后期的文本,具体展开和论证马克思“关系-现实”思想的内涵、渊源、方法和意义,以此来进一步丰富马克思的现实观。“关系-现实”的内涵是在不断解决关系中的矛盾来切中现实。马克思从当下和历史事实的关系中确定范畴的意义,这个“关系”是指整体“结构”中要素范畴间的关系以及要素与整体的关系;而且关系展开的内源性在于人的对象性活动;切中现实的方法在于关系抽象与具体现实的诠释循环,并以此确定现实的生成性和开放性特质。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正在逐步转化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伟大力量。但是,人们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是有个过程的,甚至有的人还处在困惑之中。造成这种困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来自马克思和列宁的两个论断:马克思认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就是革命阶级本身"(《马恩选集》第1卷第160页);列宁认为"全人类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列宁选集》第3卷第843页)。很多教材把这两个论断归结为"劳动者是生产力中首要的、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可简称为"人的因素第一")。那么,如何理解这两个"第一"之间的关系呢?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其一,科学技术是劳动者智能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是马克思逝世后经恩格斯校阅过的第一个德文版序言。恩格斯在序言中以高度凝练的语言重申并概括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对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杰出贡献。序言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在于恩格斯着眼于当时德国工人运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以鲜明而透彻的语言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观、政治观和历史观,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及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和性质。这对于我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科学认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