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圣经》中的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他用这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2.
周俊 《教书育人》2006,(5):18-20
陷阱一:“马太效应”,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几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存在着许多类似于“马太效应”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教育中的马太效应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3年,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默顿提出,科学上存在一种“马太效应”。即是“对己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耶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之所以用“马太效应”来为这种现象命名,源出于《马太福音》  相似文献   

4.
陷阱一“:马太效应”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几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存在着许多类似于“马太效应”的现象。众所周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各项制度的论资排辈和平均主义是由来已久的。近年来为了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促进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热情,国家采取“普调”“微调”工资改革等多种形式,先后多次增加教师的工资。另外采取特殊措施,在中小学教师中建…  相似文献   

5.
谨防『马太效应』平等对待学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个典故,其结尾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罗伯特·默顿发现了这种现象,即对做过贡献并有相当荣誉的科学家,给的荣誉过多;而对无名小辈的科学家,对其作出的成绩、成果不予承认或不能给予应有的重视。他于1973年最早借用《圣经》中上述典故,把科学界奖励制度上优势积累的现象概括命名为“马太效应”。显而易见,“马太效应”的结果是偏重于“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这将是对后继人才的一种扼杀。据此,联系到教育界,“马太效应”现象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避免马太效应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个典故,其结尾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现代著名美国科学家、哲学家罗怕特·默顿发现了这种现象,即对做过贡献,已有相当荣誉的科学家,给的荣誉越多;而对无名小辈的科学家,对其作出的成绩不予承认,不给予应有的重视。他于 1973年最早借用《圣经》中上述典故,把科学界奖励制度上优势积累的现象,概括命名为“马太效应”。显而易见,“马太效应”的结果是偏重于“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   综观我们的教育教学,“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7.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个典故,其结尾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现代著名美国科学家、哲学家罗伯特·默顿发现了这种现象,即对做过贡献已有相当荣誉的科学家,给的荣誉越多;而对无名的科学家,对其作出的成绩不予承认或不给予应有的重视。他于1973年最早借用《圣经》中上述典故,把科学界奖励制度上优势积累的现象,概括命名为“马太效应”。显而易见,“马太效应”的结果是偏重于“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综观我们的教育教学,“马太效应”现象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个班级当中的几十个…  相似文献   

8.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个典故,其结尾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现代著名科学家、哲学家罗帕特·默顿发现了这种现象,即对做过贡献已有相当荣誉的科学家,给的荣誉很多,而对无名小辈的科学家,对其做出的成绩不予承认或不给予应有的重视。他于1973年最早借用《圣经》中上述典故,把科学界奖励制度上优势积累的现象,概括命名为“马太效应”。显而易见,“马太效应”的结果偏重于“锦上添花”,而忽视了“雪中送炭”。在我们的教学中,“马太效应”现象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例…  相似文献   

9.
电脑的普及或无纸化办公潮流的引导导致中国的学生越来越不注重书写。汉字软笔书写的传统文化和特殊魅力已被忽视。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不知道什么是"书法"了。书法不仅是一种写字技能,也是一门艺术,意蕴幽长,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意义广泛而深远,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和语文成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任何人做一件事时,都希望取得成功,哪怕只有一点小小的成绩,也足以使人树立起自信心。学习语文也是一样。倘若学生总是得不到肯定,他会逐渐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虽然还在学,却完全是被动的,成绩自然不会理想。而如果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些成就感,他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成倍的增长。那么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好呢?  相似文献   

11.
由于每个人都具有客观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初中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上也会存在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通过"一刀切"的方式导致课堂"马太效应"的生成。针对这一点,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规避"马太效应",消除两极分化,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从“马太效应”谈起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当代哲学家罗伯·默顿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现这样一即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就会产生优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并由此《圣经》“马太福音”结尾的两句话: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也要夺过来。”将此现象称之“马太效应”。在如今的各行各业中,只要稍加留意而在教育“马太效应”,而且十分明显。品学兼优的学生总是备受关有更多的机会受到同学的赞赏、老师和学校的鼓励和表扬;而一些差生的长处常常被熟视无睹,其缺点被耿耿于怀。显而易见,“马太效应”的结果是偏重…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语文,有许多践行者从没有停歇对语文美好教育境界的追寻。紧随十年课改浪潮,很多人或许和我一样,接受了一次次新颖理念的洗礼,时常会有众里寻他的迷茫,也时常会有豁然开朗的欣喜。迷茫就会唤醒思想,欣喜就会坚守成绩,砥砺前行,这样久了,却也照见了我对语文教育真诚而朴实的思索。十年课改,语文教学在成长、在进步,但我们不能否认教师和学生仍然"劳累"地前行在语文课堂上。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因其耗时多学生成绩得不到迅速提高而被学校,家长、学生所轻视。人们说到XXX语文成绩的高低总会归因于他先天具有语言天分或丰富的课外阅读,而对于语文课堂对他的作用却只字不提。也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与不学没有多大关系,部分教师也认为语文课不像数学、英语等学科能拉开分数档次,  相似文献   

15.
吴新能 《师道》2004,(6):39-39
圣经中的“马太福音”第25章有这样几句话:“凡有的,还要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已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几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望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人  相似文献   

16.
在很多人看来,上语文课历来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多上一节少上一节课对学生的成绩而言是没有什么关系的。甚至有的学生因为特别原因一个没有上过语文课但他的语文成绩依旧如故。一些学生也认为语文课是所有的课程中最无聊最没劲的,因而对语文缺少激情缺乏兴趣。但我们试想,又有那些人会对一个本来就缺乏趣味的课堂会听得津津有味呢?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如何让学生改变以往对语文的看法,如何将生动有趣这位难请的客人变成我们语文课堂的座上宾?这是我们当代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在很多人看来,上语文课历来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多上一节少上一节课对学生的成绩而言是没有什么关系的。甚至有的学生因为特别原因一个没有上过语文课但他的语文成绩依旧如故。一些学生也认为语文课是所有的课程中最无聊最没劲的,因而对语文缺少激情缺乏兴趣。但我们试想,又有那些人会对一个本来就缺乏趣味的课堂会听得津津有味呢?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如何让学生改变以往对语文的看法,如何将生动有趣这位难请的客人变成我们语文课堂的座上宾?这是我们当代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发现 :科学领域中有几个效应和班主任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现象 ,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觉得这些效应现象值得我们注意、深思。一、马太效应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人默顿借用《新约全书马太福音》中“有的 ,还要再给 ,而且多多益善 ;没有的 ,不但不给 ,还要剥夺应为其所有的”这一段话 ,命名了“马太效应”。用默顿自己的话来说 ,该效应意味着“对于已有相当名望之科学家的特殊贡献 ,所给予的承认不断地大大增加 ;而对于未成名的科学家所给予的承认却显得吝啬”。在班主任工作中也不乏此类现象。对成绩好的又听话的学生 ,是否表…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都觉得语文学习很简单,的确,不管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语文成绩这方面没有太大的差距,但是这也说明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没有特别好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语文学习不够高效,没有人愿意在语文学习上多付出精力。所以,教师就必须教导学生通过在同样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但是要找到这样一种方法是很难的,初中生本来就是不会学习的,如果教师放任不管,他们的成绩就会止步不前,最好最快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就是通过提问来进行,提问是打开学生学习之门的"金钥匙"。本篇文章主要讲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的提问艺术。  相似文献   

20.
约定     
刘治富 《师道》2009,(1):31-31
晚上洗漱完毕正想撰写一篇博客,我意外接到了学生康的父亲的电话。电话那头说康晚上一回到家,饭也没吃,话也不说,倒头就睡,任谁招呼他也不理睬。’康的父亲知道期中考试的事情,他说:“康的数学成绩还行,他说考了80多分,语文成绩不知怎么样?”我是康的语文老师,说实话,我对康始终隐存着一丝愧疚。已经和康相处到第四个年头了,刚开始和他在同一起跑线的学生的成绩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康却仍原地踏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