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赵孝成王刚愎自用,不听平阳君赵豹之言,受上党地引发长平之战。战争中,轻信人言,中秦反间之计,临阵换将起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终酿长平之祸,赵卒被坑杀40万人,赵国国力大为削弱,险些亡国。但孝成王用人不疑,在邯郸保卫战中信赖重用平原君赵胜,从楚、魏搬来援军终解邯郸之围,使赵转危为安。赵孝成王的性格弱点和优点矛盾统一于其一身,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对赵国乃及其他各国的内政外交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死,太子丹继位,是为孝成王。这时孝成王年纪尚幼,由他的母亲赵威后主持国事。当时正处在七雄争霸,相互兼并非常激烈的时候。秦国利用赵国新君年幼,趁机出兵攻打赵国,一连夺赵三座城池。赵国处境十分危急,便向齐国求救。齐国答应派出援兵,但出兵的先决条件是必须赵国派遣孝成王的弟弟长安君到齐国去做  相似文献   

3.
《触龙说赵太后》出自《战国策·赵策》,这是一篇颇为著名的散文。文章的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当时赵惠文王去世,孝成王即位,因当时孝成王年纪小,所以由赵太后执政。故事中的赵太后,《战国策》里也称“威后”,也就是惠文王的王后,孝成王的母亲。赵国正处在新旧交替之际,赵太后刚执政,国内动荡不安。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占领赵国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  相似文献   

4.
讲传统故事 "父母之爱"是家庭教育永恒的主题.那么,父母怎样才是真正的爱子女呢?<战国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就专门论述了这个问题. 这篇文章说的是,在七雄争霸的战国时期,赵国的国君赵惠文王刚刚去世,太子丹即赵孝成王继位.赵孝成王太年轻,实际上是由其母赵太后垂帘听政.  相似文献   

5.
《毛遂自荐》节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文中记叙毛遂随平原君使楚定合纵之约的经过。平原君是战国的四公子之一,名赵胜,赵惠文王之弟,任赵相,门下有食客数千人,毛遂就是他门下的食客。所谓合纵,是山东六国联合抗秦,这里指赵楚定合纵之约,联合抗秦。就战国时代的整个形势看,秦国和齐、楚、燕、赵、韩、魏六国,都用自己的力量进行战争,而基本上是秦国分别向东方几国进攻。秦国打败楚国之后,于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使白起为将攻赵,大破赵军于长平(现在山西省高平县西北),射杀赵将赵括,传说坑杀赵卒40万人。后二年,即赵孝成王八年(公元前258年,又一说,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围邯郸”在赵孝成王九年,即公元前257年),秦进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急,使平原君去楚国求救,毛遂自荐同往,取得了“合从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自《战国策·赵策四》。《战国策》简称《国策》,它记叙了春秋之后到秦统一以前二百五十五年间的历史事件。原书由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编次混乱,名称不一,后经西汉学者刘向校正、编次,并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计三十三编。虽所记史实间有夸大之处,但却保存了不少重要的史料;而且文气纵横,文笔生动,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这篇文章写的是赵孝成王元年(公无前265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国谋求解围的事。当时赵惠文王新死,孝成王即位,年幼,由惠文王之妃威后(即文中的赵太后)执政,秦国趁赵太后执政不久,立足未  相似文献   

7.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  相似文献   

8.
《触龙说赵太后》开篇以“新”、“急”二字,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赵国面临的危机。公元前206年,赵惠文王殁。新君赵孝成王年幼,其母赵太后(即赵威后)垂帘听政。秦国乘赵之危,聚兵来犯,赵国无奈向盟国齐求救。齐王却按当时外交惯例提出:“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长安君乃赵孝成王弟弟,赵太后最小的儿子。太后对幼子过于溺爱,执意不肯让他去,甚至蛮不讲理地扬言:“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两个“必”字,活画出这对人为的矛盾几乎达到无法调和的地步。面对如此处境、如此心态的太后,要想向她进谏,委实困难重重,要想说谏成功,必须…  相似文献   

9.
从触龙的“徐趋”说到古代的趋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策·赵策四》里讲了一个“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赵太后的丈夫赵惠文王死了,他的儿子赵孝成王继位。但孝成王还年幼,所以赵太后就临时掌管朝政了。而在她刚刚当权的时候,秦国就趁赵国还在办丧事的当口加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太后就向齐国求救兵,齐国却提出了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的要求,太后不肯。所有的大臣都极力地劝谏,太后还是不肯。事情正僵持着的时候,来了一个老臣叫触龙,说是要见太后。文章写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触龙来劝谏,写触龙上殿之后慢腾腾地走,化了很长时间才走到太后的面前。文中就用了一个“徐趋”来描写触龙上殿以后行走的样子。  相似文献   

10.
《赵将括母》中的对比法实在精采!一则短文,四组对比,有主有次,有明有暗,都围绕中心,又各有侧重,令人叹为观止。“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而赵括的母亲却上书说:“括不可使将。”于是围绕着赵括能不能为将的问题,在孝成王和括母之间展开了一场论辩。括母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就将其夫(赵奢)与其子(赵括)作了鲜明的对比: 其一,赵奢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赵括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一个平易近人,以德感人,深得人心;一个高高在上,以威逼人,不得人心。其二,赵奢为将,“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赵括为将,“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一个廉  相似文献   

11.
《古赵雄风》三部曲是邯郸青年作者范文华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以雄厚的史实为基础,通过对各种历史典籍的精心钩沉和巧妙结撰,生动演绎了赵国从赵武灵王定鼎中山、赵惠文王守疆扩土到赵孝成王衰落失地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浩浩长卷,洋洋百万,既有浓郁的历史韵味,又不乏强烈的抒情性;结构上既开合振荡、纵横捭阖,叙事上又明灭吞吐、巧妙生发,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12.
《古赵雄风》三部曲是邯郸青年作者范文华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以雄厚的史实为基础,通过对各种历史典籍的精心钩沉和巧妙结撰,生动演绎了赵国从赵武灵王定鼎中山、赵惠文王守疆扩土到赵孝成王衰落失地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浩浩长卷,洋洋百万,既有浓郁的历史韵味,又不乏强烈的抒情性;结构上既开合振荡、纵横捭阖,叙事上又明灭吞吐、巧妙生发,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13.
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赵孝成王之叔,先后辅佐两代赵王,在赵国政坛纵横几十载,对赵国政治、外交均有重要影响。公元前265年至公元前259年赵国的拒燕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保卫战是赵国逐渐由盛转衰的三次关键战争,平原君全部参与了这三次战争的决策,有功有过。对平原君在这三次战争中的是与非、功与过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赵孝成王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音hé)围住上党。  相似文献   

15.
《赵将括母》一文中括母是作者着重刻画的人物,是文章的主要角色,但是作者并没有用华丽的词藻对人物的思想言行、衣着外貌,作绘声绘色的描写,而是用简洁的语言,通过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赞颂人物品格,其对话的艺术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开门见山,直述来意。当括母得知赵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时,便毫不犹豫地向孝成王献书:“括不可使将”,开门见山,直述来意,拒不同意赵括为将。这是括母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采取的果断措施。对比鲜明,详略得当。括母向孝成王呈述“括不可使将”的根据,采取了对比手法:赵奢,“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而赵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赵奢对“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赵国的大将赵奢有个儿子叫赵括,从小喜欢学习兵法,什么《孙子兵法》啦,《孙膑兵法》啦,背得滚瓜烂熟,说起用兵打仗的事,指手划脚,滔滔不绝,连父亲也不放在他眼里,甚至狂妄地认为天下没有一个人抵得上他。赵括的母亲,是一位正直贤德的妇女。她严格要求儿子,教育他要做一个有利于国家的人。但赵括半句也听不进去。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间,秦军大举进攻赵国。两国军队在长平对阵。赵王派上了年纪的廉颇出战。开始,赵军  相似文献   

17.
首先,作者用很少的笔墨就写活了赵太后。在丈夫赵惠文王新死而接班的孝成王年龄尚小的特殊情况下,她成了“新用事”的太后——她一方面有新人上台的火气,一方面还不大像个政治家而仍然是一个不顾大道理的慈母老太太,都与这一特殊情况直接相关。她爱她的幼子长安君,不肯放他出去当人质(战国时代盟国之间须以人质为担保,由于诚信不足,常有人质遭长期扣押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下文及其注释,然后按要求答题。信陵君纳言自责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甲〕公子①独与其客留赵。赵孝成王②德公子〔乙〕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丙〕与平原君③计〔丁〕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注释〕①公子:魏公子无忌,封信陵君。《信陵君窃符救赵》被采用为高中语文教材。它主要写信陵君礼贤下  相似文献   

19.
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君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选了19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  相似文献   

20.
一、古文助读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问赵威后①,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②亦无恙③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④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战国策》注释:①赵威后:赵惠文王的妻子,孝成王的母亲。惠文王死后,孝成王年幼,由威后执政。②岁:收成、年成。③恙:病,灾祸。④故:旧,指按照旧例。译文:齐王派使者来聘问赵后,(齐王给威后的)信还没打,威后就问使者说:“齐国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也好吗?”(齐国)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