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当今世界,人权问题愈来愈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斗争的焦点。美国等西方国家以人权作为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的突破口,对发展中国家展开“人权外交”。正是在与西方国家“人权外交”的斗争中,邓小平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权思想。邓小平人权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他不仅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权外交”的攻势,严正阐明了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同时还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保障、实现人权这一科学的正确道路。一、针对西方国家“人权无国界”的谬论…  相似文献   

2.
如何看待西方“人权外交”张史传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自70年代以来打着保护人权的幌子,大力推行“人权外交”,将人权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美国“人权外交”的中心思想,就是在保持强大军事力量和核力量的前提下,把人权作为美国外交的基石,把对别国人权状况的判...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美国的冷战思维“人权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全人类的一个共同的美好理想,但是关于人权问题历来存在着不同的主张。美国“人权外交”的理念具有极大的虚伪性,其实质是干涉别国内政,是强权政治的表现,从而决定了美国“人权外交”必然遭到以中国为首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抵制,必然到处碰壁,走进死胡同  相似文献   

4.
一、美国“人权外交”政策的起源及对华实施的概况 “人权外交”一词,是美国前国务卿戴维·D·纽琴姆在1966年出版的《人权外交》一书中提出的,而把它作为一项外交政策,则是卡特政府制定的。但美国的人权外交活动则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美国所奉行的“大棒政策”与“金元外交”,以及1941年罗斯福新政所提出的“四大自由”政策(言论及表达意见的自由,宗教自由,免于匮乏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到1971年卡特就任总统之后,“人权外交”政策才正式出台。1978年12月6日,卡特在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30周年大会上宣称,“强调人权原则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灵魂,是确定美国同其他国家保持什么关系的一个因素”。1981年1月14日,他在电视台向全国发表告别讲话时又重申:“要促进人权,把这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一项原则。”卡特之后的美国政府都继承了“人权外交”的衣钵,并在许多地方有了发展。 “人权外交”是美国及其同盟推行强权政治、奉行霸权主义的手段。中国是美国施以“人权外交”,的主要对象。中美建交后,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以来,美国在对待中国问题上,实施着与人权挂钩的政策,企图籍以人权问题谋求干涉中国内政,在中国实现其霸权主义的目的。美对华实施“人权外交”主要是建交之后。而在未建交的1972年之前,在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美国外交中,以“人权”作为筹码实现其既定外交目标的政策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种政策根源于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天赋人权”理论,发展于所谓的美国特殊地理环境与政治制度,但作为美国对外交往中服务于其国家利益的工具则是形成于20世纪初期,其后一直在美国外交中时隐时现,到70年代后期卡特入主白宫后,正式作为国家一项主要外交政策提了出来,“人权外交”由此得名,并且对后任总统的外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卡特政府“人权外交”的来龙去脉进行探讨,是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从国际背景考察,新加坡倡导“亚洲价值观“的初衷是为了回应西方国家的人权外交。新加坡有自己的人权观,它提出“亚洲价值观”是一项保护国家利益的举措,一种维护国家主权的外交策略;是对西方人权外交的对抗性反应,是特定时期的产物;是文化相对主义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美国当权者向许多国家特别是中国大力推行所谓“人权外交”,频频发动“人权攻势”,使人权问题成为中美关系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就美国当权者对华推行“人权外交”的缘起、发展与实质,作一初步的回顾与分析。一、美国当权者对华人权外交的缘起与  相似文献   

8.
主权与人权的关系问题是当代国际人权领域的一个根本问题。从国际法与国际人权实践的角度来说,主权高于人权,维护主权是实现人权的保障,没有国家主权,个人人权就失去了根本保障。在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到来的国际大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自己的战略意图出发提出诸如“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等主张,并在国际社会广泛推行。这些观点成为某些国家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与霸权的理论依据。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强调主权是人权的保障,主张尊重主权、促进人权、反对霸权,并在国际人权实践中加以实施。  一、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美国当权者向许多国家特别是中国大力推行所谓“人权外交”,频频发动“人权攻势”,使人权问题成为中美关系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就美国当权者对华推行“人权外交”的缘起、发展与实质,作一初步的回顾与分析。一、美国当权者对华人权外交的缘起与发展“人...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人权外交”有其独特的外交思想传统,即美国例外论、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人权外交”是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工具,其实质是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1.
The 21st century will, we hope, be the century of education or, as Jacques Delors put it in his report for UNESCO, the century of "lifelong learning". But this hope will only be realised if education is the subject and aim of a universal right. This right is enshrined in the 1948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which ought to be recognised in all countries of the world as the set of principles that should guide human action. The recognition of these rights should lead to a functioning democracy within educational establishments, where the rules of life should be the same for all: pupils,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It is no less essential that human rights should constitute guiding principle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 United Nations Decade for Human Rights (1995–2004) is an outstanding opportunity for each state to establish a plan of action for a true programme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2.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政治的热门话题 ,美国把人权作为其政治工具 ,打着人权的幌子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对美国黑人民权的探析可以了解美国人权的实质 ,揭示美国人权的种族性。本文将从种植园奴隶制及战后重建的结局分析美国人权 ,揭示美国人权的种族性  相似文献   

13.
国际人权教育的历史和理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入20世纪70年代,人权教育倍受国际注目。21世纪乃“人权的世纪”,这正成为世人的共识,在国际人权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全面把握人权教育的历史和理念,推进人权教育的顺利发展,无疑是我国教育工作教育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为此,本文从历史和国际的视角,就欧洲评议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权会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权中心关于人权教育的理念进行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10年代末"第二代人权"获国际认可,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中国人在人权斗争中较早地摄取了"第二代人权"的理念,并努力将其转化为法定人权,中国的人权运动与人权理论由此获得迅速发展。由毛泽东领导的中华苏维埃是当时摄取和实践"第二代人权"理念的典范,真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立党宗旨。  相似文献   

15.
维护石油安全是各国重要的石油外交目标。中国对石油需求的剧增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中美两大石油消费国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着竞争,但在维护石油安全方面,中美两国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石油安全利益。中美两国应当进行"非零和"博弈,建立基于共同石油利益基础上的新型石油竞争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务员人事处理的救济呈现出途径单一化、程序控制与实效性缺失、司法审查无法介入的困顿状态。究其原因乃是“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与官制传统的复合作用。相比较而言,外域法对于人事处理行为的规制更具有合理性。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代表的国家均将此列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遵循法治与正当程序原则,“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已渐行渐远。《世界人权宣言》更是对公务员的行政诉权作出了范式性的指引。我国应当将保障公务员的行政诉权,框定司法审查的范围,同时运用穷尽行政救济的原则,并对审查的强度作出理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浅析遗传资源权的制度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遗传资源的法律保护,关系到生物安全、环境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当前,发达国家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对发展中国家的遗传资源进行掠夺,通过知识产权的取得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反过来又增加了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生存成本。应该说这是与《世界人权公约》以及W IPO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不相符合的。因此,加强对遗传资源的法律保护、构建遗传资源权制度,是每个国家在后TR IPS时代都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As the ubiquitous force of globalization further erodes the nation-state and political activity increasingly focuses on global issues, there is renewed attention to models of global education. Within this global context, human rights education emerges as a response to the demands of global education. One of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Decade for Human Rights Education (1995--2004) is the building and strengthening of programs and capacities for human rights education at the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s. In this essay, an overview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 and the policy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plans of action for human rights education developed by the Office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 of Human Rights (OHCHR) are presented. Further, the essay focuses on comprehensive national initiatives within the Decade that are being undertaken in Japan, Austr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 in formal secondary school settings.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at a working group on Human Rights Education (HRE), organised by Volker Lenhart and Christel Adick, as part of the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German Societ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DGfE), held in 2000 in Göttingen. In the spirit of the United Nations Decade for Human Rights Education (1995–2004) it contributes to the global discourse about HRE by summarising its foundations in international declarations and conventions, by discussing some examples for diverse approaches and conceptions of HRE and, finally by introducing some major obstacles or problems. The paper is part of the author's PhD project in the field of HRE and presents only an interim résumé of her recent work.  相似文献   

20.
International Approaches in Human Rights Educ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at a working group on Human Rights Education (HRE), organised by Volker Lenhart and Christel Adick, as part of the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German Societ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DGfE), held in 2000 in Göttingen. In the spirit of the United Nations Decade for Human Rights Education (1995–2004) it contributes to the global discourse about HRE by summarising its foundations in international declarations and conventions, by discussing some examples for diverse approaches and conceptions of HRE and, finally by introducing some major obstacles or problems. The paper is part of the author's PhD project in the field of HRE and presents only an interim résumé of her recent 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