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新要求、“育技”与“育人”不平衡现状、生源质量和构成出现新动向等给“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时代挑战。为此,要准确把握“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通过“明理,点理想之光”“增信,增信仰之力”“崇德,筑匠人之德”“力行,做实干之人”,探索从“迎合”青年喜好到“赢得”青年价值认同的“四史”铸魂育人之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职教育的开放办学,已经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阶段。高职教育培养工匠型技能人才的内在属性,以及近年高职教育国际影响力的提高,给高职教育境外“教育输出”带来新的机遇,同时面临一些挑战。建立“以我为主”的观念,实现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精准服务,兼顾境外“教育输出”的公益性、市场性和产业性,形成多赢的集团化教育输出格局,获得国际职教通行能力和国际话语权,是高职教育“走出去”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全民-全纳-全人:"穷人经济学"的中国高职教育新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穷人经济学”的“亲民”的治国方略正可打造“亲民”的中国高职教育。建立并完善从全民到全纳再到全人的“三全”教育新体系,勾勒就业教育、创新教育到创富教育的清晰线条,实现从“技术人”到“社会人”、从“能力本位”到“人格本位”的根本转变,是中国高职教育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成长取向。  相似文献   

4.
要保证“双高”建设实现新飞跃,高职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快探索高职思政教育“提质赋能”的路径。“三个坚持”是原动力,为高职思政教育指明方向;“三个打造”是着力点,为高职思政教育开创新貌;“三个推动”是保障力,为高职思政教育提供保障。坚持这些发展路径,不仅为高职思政教育“提质赋能”奠定基础,也为“双高”建设的新发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创建情境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推进“云教育”,拓展教育新空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智慧化转型是高职教育办学空间拓展的需要,是高职课程建设理论创新的需要,是构建开放共享的新型高职课程的需要“。在线云教育”视域下高职课程智慧化重构路径主要包括从“资源化”到“智慧化”“、分化+细化”、“类型化+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穷人经济学”的“亲民”的治国方略,正可打造“亲民”的中国高职教育。建立并完善从全民到全纳再到全人的“三全”教育的新体系,正是中国高职教育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7.
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理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新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5B类教育定位为“技术教育”,它与我国目前所要积极发展的“高职教育”从层次、类型到课程特征都是一致的;高职教育的主要特征有高等教育属性、技术教育类型特征,办学模式的开放性、办学体制多样性特征,业务内涵的应用性、工作岗位的基层性特征;我国高职教育完全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也完全符合最新国际教育分类标准,反映出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8.
依据高职教育的性质和定位、目标和类型,提出高职教育应以“素质、能力、技能”新三要素构建学生的智能结构。为在教育实践中能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对“新三要素”的含义、分类、相互关系,以及与“知识”的关系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是为了应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进一步适应高职教育新一轮评估工作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高职评估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这种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五方面的“较大变化”上,即高职教育评估工作指导思想、高职教育评估主体、高职教育评估内涵、高职教育评估过程以及高职教育评估结论上的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关红  焦宁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2):110-112
随着“90后”学生进入高职院校,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遇到了新情况、新挑战。基于目前高职在校生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到日常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尊重、关爱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易于接受。也能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六大报告中的有关论述,将职业教育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之中,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只有坚持向终身化、全民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2.
关注"穷人经济学":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新话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惠平 《教育科学》2006,22(1):77-79
“十一五”规划所确立的“穷人经济学”的新命题,为职业教育的新发展进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构建“平民化”、“个性化”、“全人化”的“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新体系是着眼现实、面向未来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3.
韩卫红 《职教通讯》2022,(2):107-111
"闪亮德育"为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带来了全人教育、系统思维和整体实施的新视角。"闪亮德育"能服务为党育人、助力立德树人、丰富五育并举,遵循立足学生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系统思维、注重规划引领,注重衔接机制、强调协同发力的理念,从健全以爱国为核心的价值引领机制、以课程为抓手的能力渗透机制、以供给为统领的三全合力机制、以激励为常态的正向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构建起立德树人的完整落实机制。  相似文献   

14.
试论"教育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以人为本”是指教育的核心本质是为人的本性发展服务的,教育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以人为对象、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标志的。教育以人为本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以学生为本。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成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文章分析在中职体育中开展"以德树人"教学面临的问题,探讨在中职体育中开展"以德树人"教学的具体路径,从而促进"以德树人"理念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落实,实现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辨析"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概念对深化教育理论认识、改进教育实践、优化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劳动教育的历史进程和概念演变发现,劳动教育与德育密切相关,能有效塑造人的劳动价值观、培养人的劳动技能;梳理职业教育的历史进程发现,职业教育可以归纳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同时,职业教育在促进生产和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审视"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概念演变,发现"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并列,重合,交叉,包含"四种关联,也存在教育实施的主体与对象、目的、内容、方法、条件、评价等六方面差异。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在厘清与"职业教育"区别的基础上,通过重塑劳动与职业价值观,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确立多方联动的劳动育人机制等途径实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七育人"工作中的"组织育人"工作创新为重点,积极研究"网络组织"的构建、管理运营、育人工作开展、效果调研反馈等内容,有效完成基于"互联网+"的组织构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开拓思想政治工作新着力点,形成全员育人格局,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取得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新时效。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教育领域提出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其涵义主要有三:工农是服务的核心;工农是受教育的主体;国家经济建设是服务的方向。所以提出这一思想,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教育的状况,其中最主要的是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实现为人民服务的要求相去太远。为此在高等教育领域采取了倾斜招生政策、解决实际困难、创办新型大学和改造师生思想等措施,以落实"教育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9.
“得民心者得天下” ,“三个代表”是时代的产物 ,历史的必然 ,是现阶段基本路线的总结和概括。它是在实践基础之上伟大理论的创新。落实“三个代表” ,教育是关键 ,要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创新、创造灵活机制贯穿于干部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