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师学教学与中学学作品教学相重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高师学教学既要与中学学作品教学相衔接又要超越中学,而超越中学应遵循新、准、实、宽、活的原则,使之具有创新性、科学性、研究性、民主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2.
逆向思维作为一种创新思维,突破了常规思维的束缚,不仅可以使作家超越前人和自己,也有助于作品创新和成功。对比分析英美小说的创作思路和过程,可以发现逆向思维被大量地应用的证据,这是作品创新和成功超越过去的一个根源。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培养和造就创新性学习人才是普遍关注的问题.对于培养美术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让他们懂得,艺术的创新就是不断超越,超越别人,超越自我,唯有不断超越才能避免重复或停滞,才能创造出新颖独特的作品,使艺术生命常青。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大江健三郎的早期作品<死者的奢华>反映了战后日本青年虚无的一面,是地地道道的萨特存在主义风格的小说.但事实上,从<死者的奢华>开始,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已经流露出与萨特存在主义异质的东西.存在主义与战后民主主义的二律背反性,使这篇作品具有了很强的张力,从而使他超越了对萨特的简单模仿,开始了自己的文学之路.  相似文献   

5.
本按照王安忆的创作心态,以1984年为界,把她的创作分成两个阶段:即1984年以前为第一阶段,1984年以后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王安忆的作品对美的发掘占主导地位,在创作道路上不断地超越自己。第二阶段王安忆的作品转向对非美、对丑的揭示,在“性”的学创作上脱离生活,这个阶段王安忆的创作是迷失了自己。  相似文献   

6.
舞蹈《千手观音》之所以能够带给人们美的震撼,是因为它在现实、文化和艺术三个层面上完成了审美超越,从而使作品具备丰厚的审美蕴涵。这三重超越不是并置的关系,它由外到内向作品的深层逐步开掘,最终成就了一个经典的舞蹈作品。  相似文献   

7.
此书的开头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人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这话是颇有见地的,因为要超越别人只须比别人更努力用功即可,而要超越自己,却是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极度挑战!作者刘墉先生在书中给我们讲了一个又一个平凡而真切的故事,每篇故事的末尾还为我们讲明了一个个故事所揭示出的道理。不知不觉之中,这本书就被翻到了最后一页。合上书页,觉得好像胸有成竹似的,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使我那般自信,大概是那种“早上听到道,晚上死去亦足矣”式的满足和喜悦吧!好像自己一下…  相似文献   

8.
吕豪爽 《天中学刊》2002,17(6):59-61
余华90年代风格的转变是其在现代与传统之间不断继承,不断超越的结果。在90年代的作品中,余华放弃了先锋的冷酷与无情,但保持了叙述的克制与冷静;他抓住了人们对情感的推崇,又没有忽视“衰而不伤、乐而不淫”的审美传统;他让温情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默默的显现,这显然又将其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完成了又一个自我超越。这是余华90年代创作更具艺术魅力的终极原因,也是其90年代创作较之80年代创作的高明之处。这些都表明余华在创作之路上从未停止探索,而是始终处于自我不断超越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9.
杨明 《考试》2009,(7):33-33
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高尚品德的培养,与个人成长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学校体育教学应当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自强不息的品德,使学生在锻炼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  相似文献   

10.
呼应着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趋向,朱自清在三四十年代建构了中国现代解诗学体系,并以读解新旧诗实践着自己的理论。朱自清解诗的具体方法是从语言分析入手进行细读,在细读中思索和玩味,把了解和欣赏统一起来。通过这一方法实现对作品本体复杂性的超越和对作品本体审美性的再造,为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智性的桥。这种文本分析的解诗方法,具有现代批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君英 《文教资料》2008,(26):25-26
通过透视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的死亡意识和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体现出伍尔夫在作品中并没有局限于死亡意识,而是通过笔下人物自己的人生选择超越了死亡意识,表现了对人生存在目标的升华.  相似文献   

12.
由于作表达的原因,作品流露出的意义有时可能大于或小于写作时的本义,以及阐释的学识、经历、理解力等原因,使学作品的阐释往往会超越或不能完全把握作的本义,故而阐释的还原存在不可避免的困难。为此,应努力寻求作品流露出的普遍意义而不必附会具体事物;同时,不要固执一说,而要充分考虑到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超越时空的特征,使产生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个性特征作家的作品。在人类某些普存问题的探讨上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文章从存在论的视角出发,聚焦世界文坛上两部魅力四射的作品,透析作品背后人类永存的困惑及为之进行的不懈思索与不屈抗争,从而展示人类对自身存在困境的不断超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宫崎骏本人及其作品的介绍,使我们了解了日本动画界宫崎骏的大师地位,并且通过对其几部代表作品的分析比较,进一步了解宫崎骏动画片的风格特色和他对日本动画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15.
死亡是史铁生作品的主题之一。史铁生从身处残疾求死到思索死亡再到超越死亡的经历与体验,不但使自己对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极大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从其独特的体验出发,史铁生对死亡及死亡对人生的意义进行了深入而独特的探索和思考。这种探索与思考在当代中国文坛格外引人注目,对当下中国来说,更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一种奇怪的文学现象 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什么能够存在,能够流传?而这种流传往往超越空间,超越时间,超越国度,超越民族,是人为的结果,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自然是后者,而不是前者。每一部(篇、首)文学作品的产生,都经历了复杂艰苦的劳动过程,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果。作家希望自己的作品如殒星一样一闪即逝?或无声无息,毫无社会反响?这是不可想象的事。然而无论怎样有成就的作家,有影响并能传世的作品也只是他全部作品中的小部分。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作品甚多,饮誉全球,但影响深远、富于生命力的作品也不过《高老头》、《欧也尼·葛朗台》、《复活》、《安娜·卡列琳娜》、《战争与和平》以及为数不  相似文献   

17.
契诃夫超越了自己的时代。他是现代的。他的作品已经预见到了20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幻想与现实的矛盾、人们的迷茫与困惑、人类寻求自我的本能,以及对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出路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正>陈映真是一位积极投身社会运动、文艺论争和政治事务的评论家和社会活动者。读其作品,时有和心灵的感叹叩问,时如经历了一场洗礼,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其艺术魅力如白先勇所说:"陈映真骨子里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文学家,有自己的政治信仰,但是一个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会忠于自己的创作,我想,文学是大过于政治,超越政治,超越一切。"读其作品,也  相似文献   

19.
“视界融合”足伽达默尔现代释义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他认为,对一部艺术作品的理解不应该是要求理解者完全放弃自己的视界去追求作品的那个历史的视界。相反,应该要求理解者拓宽自己的视界,使自己现在的视界与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过去的视界相融合,从而使二者都超越自身,达到一种新的视界,进入一种新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来,引入时代活水,对改造传统的阅读教学,实现学生与文本的视界融合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山学院学报》2016,(5):73-75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作品《一个小时的故事》一直被评论界认为是女权主义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马拉德夫人这一他者女性形象为了真正摆脱和超越自身内在性的束缚,最终以死亡来实现女性的自由。小说中马拉德夫人这位伟大的女性一步步实现女性"内在性"的超越,摆脱"他者"和"他性"状态,使女性主体意识得以树立,最终用死亡来使自己成为一个自由的主体,这一点与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这也给当代女性在实现自身内在性的超越和他者、他性状态的摆脱方面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