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解答某些应用题,S中先根据题意对题目的答案进行猜测,然后把猜测的答案试一试,检验这个答案是否符合题意,如果符合,则问题获得解决;如果不符合,就对答案进行调整或者重新猜测,直到找到正确的答案为止。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尝试,  相似文献   

2.
与解常规数学问题上“令人赞誉”的表现相比,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上的表现一直欠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应用问题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的薄弱环节.通常的情况是,教师的主导风格是告诉学生解决应用题应该遵循的规则与程序,然后学生一遍遍地进行练习.教师只关心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算,而不关心学生是否理解量的意义,学生也只关心问题是什么,答案是什么.“教学中的问题必须通过教学来解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1.“鸡兔同笼”是我国民间流传的诗歌形式的数学题:“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看来脚有100只,几多鸡儿几多兔?”解决此问题,设鸡为戈只,兔为y只,则所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4.
【缘起】在“量长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这样一种练习题:一张课桌高80()。面对学生的错误,大家一致认为应让学生逐个去试,就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试”固然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怎么去试?在试的过程中,需不需要进行适当的指导?怎样的引导才是有效的?教师怎样教学才能让学生既获得了空间观念,又找到了正确答案?面对以上问题,在一次教研组活动中,两位老师对同一道题进行了研究教学,下面将其中的一个教学过程记录如下,以求教于大家。【案例】题目:一张课桌高80()。【案例1】学生练习时,出现了两种答案:80厘米,80分米。师:想一想,…  相似文献   

5.
往往有这种情况:一个问题,怎么也得不出正确的答案,但只要“倒过来”一想,就豁然开朗。这种逆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得比较广泛。不少题目,从问题开始,步步向上,作逆向推导,就能找到脉络,理清求解思路。语文教学也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是组成立体思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手段之一。下面联系语文教学,试谈“三步”寻求途径。  相似文献   

6.
邱修庆 《广西教育》2006,(1B):71-71
我们常见的数学问题教学,教师习惯于从条件去探索结果。一邑得到结论,就算达到了教学目的;就连平常所进行检测的数学试卷,也喜欢安排选择题只给出要么唯一正确答案。要么只有一个错误的单一选项的选择题。长此以律。容易给学生一个误导,学生始终都在认为“数学问题的结论和做法是唯一的,正确的选择就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学生的头脑中不知不觉地就根深蒂固了。事实上,任何“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都不止一个”,只要我们用心去探求,很容易发现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的解答都是“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如下列举的两例:  相似文献   

7.
我国普通高中新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用数学的意识,能初步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证明、运算、检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些要求不仅符合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  相似文献   

8.
让兔子起立     
一次数学活动课上我出示了一道题:在一个农场里,有一群鸡和兔,共有90条腿.36个头,同学们,你知道有多少只鸡和多少只兔吗?在介绍了该题是来自干中国古代的“鸡兔问题”之后,我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并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9.
一天,爷爷考了我一个问题:“有一个喜欢动物的人,养了一笼鸡和兔,从上面看有30个头,从下面看有100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小时候,爷爷曾教过我用画图的方式解答这类问题:用一个“○”代表一只动物的头,再在每个“○”下添上两条短竖线,使它变成“○”,这就代表鸡。先把所有的鸡和兔都当成鸡来算,这样,题中脚的数目就会多出来一些。再把多出来的这些脚添到一些“鸡”身上去,使它们变成兔,问题就解决了。当时我还不会列综合算式,现在我知道,按这种思路来解决上面的问题,综合算式应是:(100-2×30)÷2,算出的20就是兔的只数,所以答案是:有鸡…  相似文献   

10.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问题。最近 ,笔者试图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 ,在不同年级中开展“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们想到了很多有趣的解答方法。在实际教学中 ,根据年级的不同 ,我在下面两道题中选用了不同数字的题目。例 1 在一个笼子里关着鸡和兔这两种动物 ,数一数 ,一共有 8个头 ,2 2只脚。请问 ,笼子里有几只鸡 ?有几只兔 ?例 2 鸡、兔同笼 ,共 5 0个头 ,1 2 0只脚 ,问鸡、兔各有几只 ?一、分脚法这是在二年级教学中学生讨论出来的解法。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 ,以圆圈来表…  相似文献   

11.
试验法鸡和兔一共有40只,腿共有116条。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我们一般用假设法或列方程法解答这一类题,但在这里要介绍另外一种“拙笨”的方法:试验法。我们用试验法解题,首先要确定有几种可能,也就是试验的范围。范围越小,试验的次数越少,也就越容易找到正确答案。所以,应当把缩小试验范围看作我们解题的重要一步。现在我们来看上面这道题。因为“鸡和兔一共有40只”, 所以我们可以估计鸡和兔的只数各占一半儿,即鸡有20只、  相似文献   

12.
<正>“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在小学阶段教学此问题,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列表、画图、假设、转化等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及逻辑推理能力。笔者以画长方形图法帮助学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以画长方形图法直观地分析、解决问题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教师常用的画图法是用一个小圆圈代表鸡和兔的头,在圆圈的下面画2条或4条短线分别代表鸡脚的只数、兔脚的只数。这样的画图法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笼中动物的头数不能太多,否则画起来费时、费力。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笔者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引入画长方形图法(如图1)。  相似文献   

13.
数学学习的实质是在教师启迪下的学生自主探索建构的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某些很有价值的想法和观点。下面提供能启迪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几种提问。一、“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这样的提问能扩大学生的思考范围。犤案例1犦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住一个笼子,已知共有头75个,共有脚200只,问笼子里的鸡和兔各有几只?学生思路一用典型的方程解法:设鸡有x只,则兔有(75-x)只。列方程:2x+(75-x)×4=200。解得x=50,即鸡有50只。兔为75-50=25(只)。学生思路二用猜想和检验策略:学生思路三用假设和调整策略:假设75只全是鸡,那么脚数…  相似文献   

14.
“假说—演绎法”建立在学生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假设问题可能存在的答案,再根据答案进行推理,最后通过实验检验是否正确.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答案一致,则假设正确,反之则说明学生的假设错误.“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思路是学生提出问题、基于问题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实验检验、判断正误、得出答案.通过严谨的解题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解题效率,使学生在解决生物题目时做到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5.
“鸡兔同笼”问题是一道数学名题:“鸡和免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头有5个,腿有14条。问鸡有几只﹖兔有几只﹖”可是,这道题已经被我“换汤不换药”练习了三遍,仍有孩子不明所以:“为什么一会儿假设5只都是鸡,一会儿假设5只都是兔呢﹖”我真有些“黔驴技穷”了。前不久,我有幸听到了特级教师徐斌面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数学课,内容正是“鸡兔同笼”问题。■亮点一:画最简单的数学画在让学生充分估计了笼子里鸡、兔可能有的只数后,徐老师借助多媒体演示了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鸡和兔,然后说:“同学们一定画过鸡和兔吧,现在我们来画数学画,不过数学画…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育中,解题活动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传统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针对该问题事先确定一个并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问题的设计也要保证其答案正确或者错误,并且正确答案是唯一确定的,称这类问题为“完整的”或“封闭”的问题.与之相比,称那些有多种正确答案的问题为“不完全”或“开放式”的问题,这类问题渗透在我们...  相似文献   

17.
猜测和检验(guess and check)是美国很多中小学数学教科书中采用的一种问题解决策略,而且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效的策略.在寻求和证明自然数问题时,我们的主要方法是研究它们之间的各种特殊关系和简述相应的猜测.为了明白使用“猜测和检验”做什么,我们来探讨下面“自然数问题”的求解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有位教师在教“1亿有多大”时,首先要学生猜一猜“1亿有多大”.学生可活跃了:人的头发有1亿根,洞庭湖的鱼有10亿条,等等.学生的这些猜测有依据吗?肯定没有,纯粹是凭着自己的臆断说的.这种乱说现象,在时下课改中不是个别现象,这就引发我们思考:数学上的猜测是什么?乱说会有什么危害?猜测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必须要有科学的依据.猜测是建立在合情推理基础之上的,即使猜测的结论不正确,也不影响猜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后,归纳总结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猜测.如(f n)=n2 n 1,当n=1,2,3时(,f1)(,f2)(,f3)都是素数,由此猜测(f n)是素数.当然,这个猜测是错误的,但符合数学上猜测的基本要求.如果教师不考虑猜测的前提是什么,任意提出一个问题就要学生猜一猜答案是什么,这不是数学上的猜测,而是乱说.乱说不是猜测.没有经过思考,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而作出的判断不可能正确.在课堂上最典型的就是学生随意地说,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的内容是什么.为了防止学生乱说,教师应该指点学生猜测的方法.如,人的头发的根数,这本来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学生作出的判断与实际却相距很远,说明学...  相似文献   

19.
“鸡兔同笼”问题,(见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尝试与猜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假设,计算、验证,在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1.设计问题,让学生认识“鸡兔同笼”问题的特点,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奠定基础。课始让学生填空“:在一个饲养笼里,  相似文献   

20.
一、多解选择题的性能多解选择题与单解选择题的不同点是,它的选项一般由4~5个、甚至6~7个组成,学生必须把其中“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挑选出来,以此考查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判断能力。它除具有单解选择题的一般性能(如考查目标明确、结构严谨、具有诊断功能等)外,还具有考查信息量大、试题难度大和不易猜测的特点。所谓信息量大,是指选项不只一个,正确答案也不只一个,考虑问题要多方面等。所谓不易猜测,是指学生只知道正确答案是“一个以上”,并未告知究竟是多少个。因而学生必须认真阅读各个选项,周密考虑问题。然后做出综合性判断。由于对这种题型一般实行“答对一个选项,给一定分数;答错一个选项,则扣除这个分数;答错多个,则扣完该题得分为止;全答对,才给满分”的规定,因而学生不敢贸然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