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新基础教育”是关于“生命·实践”教育学的研究,它的价值取向是追求学生生命的成长、关注教师生命的成长和关注研究者自身的生命成长。因此,无论在课堂教学改革还是在班级建设改革上,“新基础教育”谈到最多、关注最多、探索最多的便是教育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生命的成长、生活品质的提升问题,同时,很有见地、很有实践指导意义地指出“成人”与“成事”、“教书”与“育人”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让一个个充满发展可能、有着内在成长需要的生命体,在全面的、全程性的学校教育改革过程中获得成长,是"新基础教育"的一贯追求.所以,我们首先从学生生命活动的主阵地之一--课堂学习入手,反思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十多年的"新基础教育"之路很艰辛,失败、进步、成功交织在一起,汗水、泪水、欢笑伴随着我们;十多年的"新基础教育"之路很充实,我们全身心地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们一起感受生命的涌动与成长,体验创造的光辉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的评价改革目标.根据改革精神,物理中考评价应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功能,使物理中考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标准本位逻辑下的教学评价很容易在教育改革中产生简单应对评价指标的倾向,导致评价改革与教学改革之间的相互析离.但是,在"新基础教育"中,教学改革评价直接指向改革过程并深入地研究教学改革实践,推进教学改革以及教师在改革实践中的生命发展.在教学改革评价中,为了推进教学改革过程以促进"成事"与"成人","听-说-评课"进行实践更新,呈现出全新的内在过程与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前七次改造的课程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在课程功能上实现了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改变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建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特征的课程结构.建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课程也因此变成一种动态化、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对新时期的人才的培养作出了新规定和新要求,它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对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有更新的认识。过去,基础教育关注最多的是知识,中小学教师最关心的、谈论最多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只有很少的教师意识到人的情感、价值观、个性、创造性的培养更为重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整个改革涉及课程结构和培养目标的变化,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加关注如何把新的…  相似文献   

8.
"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作为新时期学校工会工作理念和实践的价值追求,其意蕴是:工会既要关注教师生活,又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其价值是:"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是生命发展的本质追求,是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工会工作的开展需求;其策略是:引导师生在架构目标、建构课程、开展活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9.
康永邦  孙泽 《四川教育》2015,(Z1):54-55
从关注学生知识获得、技能形成的智能课堂转变为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生命课堂,从关注教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的悲情式人物转变为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在对当下小学课堂的深入反思与多方叩问中,电子科大附小着力于成长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努力去放飞生命的绿洲。一、问题诊断:智能课堂,生命成长之困教育因人的生命而存在,因人的生命发展而发展,其本质是为了人的生命成长。然而,在传统的智能课堂中,过于关  相似文献   

10.
"新教育实验"于2000年发起,是一项民间教育改革行动,这一行动以教师成长为逻辑起点,以生命叙事理论和"三专"(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理论为教师成长的思想指导。在实践层面,新教育实验倡导教师"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组织教师进行自我生命叙事、研发卓越教师教育课程、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培训和实践训练,取得了广泛的实验成效。  相似文献   

11.
“新基础教育”在努力读懂教师。叶澜老师曾经说:她一直在努力理解教师,读懂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东西。——李家成《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对“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体悟》1999年9月,我校作为“新基础教育”推广性发展性实验校加入了“新基础教育”的研究实践中;2004年9月,我校被确定为“‘新基础教育’生命·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回顾几年参与“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走过的路,我们深深感受到校长读懂教师的重要意义。正是在读懂教师的过程中,我们的学校才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为什么要读懂教师?1.为了让教师读懂学生。让教师学会掌握学生…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只有符合学生生命成长发育过程定律,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自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茁壮成长。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了"与学生的脉搏一起律动"的教育理念。理念的提出:遵循学生生命成长发育过程定律教育的发展进步有其自身的规律,正如学生身体的生长过程有其自然的定律一样。因此,当我们讨论和分析基础教育领域遇到的相关问题时,不能离开学生生命成长发育过程这个定律。定律具有刚性的特质,就像婴儿出生后要拉胎粪,长大后奶牙要换恒牙一样。明白此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一种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宗旨就是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味看重学生学习结果,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这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了"学生主动且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性,这意味着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  相似文献   

14.
成长记录袋在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和青睐.新颁发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课程标准(实验稿),都在"评价建议"部分对它的创建与使用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成长记录袋的实践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试卷评价,广大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综合达成.然而实践中我们同时发现,成长记录袋应用的弊端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5.
正课堂是人生的一段经历。关注课堂,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关注课堂,就是让课堂涌动生命的灵性,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激活课堂,就是让课堂教学所蕴藏的巨大生命力适时得到最有效的释放;这是新基础教育的本真所在。叶澜教授精辟地指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和成长。"所以,在满意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学习《美术  相似文献   

16.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时代赋予当代教师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而课堂则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所以广大教师都在努力探求新改革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课改实践,我们看到了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也激发了我们对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一、花样翻新不代表课改本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本质是"关注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学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的"生本思想"。我们应  相似文献   

17.
叶澜教授认为,基础教育应该为社会之未来和学生之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关注人的生命存在。可见,教育不只是知识传授,更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从终极意义而言,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心灵的教育、精神的教育。而课堂是关乎学生成长的生命历程,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教育发展的事实越来越清晰地表明,一个多样化、个性化、有特色的教育时代呼之欲出。处在这个新教育时代中的教师,如何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更切合学生发展实际,如何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提供更为有效、更为科学的教育服务,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成长为一个有实践智慧的教师。有实践智慧,是指能根据教育的实践需求和环境条件,充分关注受教育者的长远发展,从受教育者的真实内心和实际需求出发,采取有序、有效的教育行为,让每个生命充盈、有活力、有尊严地获得主动发展,以期实现教育实效最大化与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人格本位思想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个“以人为本”的世纪。“关注生命、关注人格、关注尊严、关注人的灵魂”是新教育改革肩负的艰巨而光荣的使命。教育不仅要注重教师教育方式的改革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更要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心理成长以及情感变化。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关注小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心理成长,对他们进行积极的精神引导十分重要。根据小学生在成长中心理、情感变化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研究导致其生理、心理变化的诸多环境要素,就是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在小学教育中,人格本位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李琦 《文教资料》2014,(4):166-168
生命化教育是对教育的一种全新的解读,显现了生命的灵性,激发了生命的活力,丰富了生命的内涵。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蕴含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在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最终让一个个独特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在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断进步、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