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西游记》的"七子"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游记>人物组合的"七子"模式,最多传统"七位一体"的类型,但其具体运用却超越了传统,并有新的创造.其所创造"七子"模式,一是"七"分而为"一"与"六"对立型,二是"一"与"六"合而为"七"型."七"之为数是<西游记>总体构思一大关键.其文化渊源乃在<周易>"七日来复"之道和佛教禅宗思想.  相似文献   

2.
南北朝大分裂时期,出于政治经济等原因,使大批北方下层百姓南下,成为南朝"地下"流民的主体.他们在与当地的土著文化融合中,形成汉民族中一个全新的支系--客家人.而这些客家民系带有"光州固始"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3.
儒家倡导的"和合"追求,在汉代正统思想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行政实践中,心怀"政畏张急"意识的循吏们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文明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成为吏治的榜样.江南的开发,因受纳来自北方数量众多的移民而实现了跃进.北方移民与原住民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区域政权的关系,儒学主流与地方文化的关系,都在"和合"的主题下得到合理调整."江南"循吏的政治文化表现,更是东汉史的亮点.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要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文化育人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以校企文化互动融通为主线,建设七种学校文化载体,探索适合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七位一体"模式,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西晋末年,我国北方长期陷入分裂割据状态,黄河流域的社会秩序混乱不堪,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广大人民流离失所.割据河西地区的"五凉"政权,推行"保境安民"政策,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吸引了大量中原流民,促使河西的经济、文化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数字"七"和"九"频繁地出现在傈僳族的日常生活中,并表示不同的含义.这里拟从这两个数字出发,以小见大,探索傈僳族文化点滴.  相似文献   

7.
高校应在江泽民"七·一"讲话精神指导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并在探索、传播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高校的社会职能,使高校成为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8.
"江南"再发现——略论中国历史与文学中的"江南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的“江南”存在着丰富的文化与思想资源,但缺少一个现代科学的概念来加以整合。“江南认同”是从历代有关江南意识自觉、江南地方情感突出、江南文化影响力的文献资料以及种种江南意象中提炼出来的一个概念,其中包含着诸如“江南文化之二源”、“江南认同之两歧”等复杂问题以及一些代代隐传的江南意象,在由一种政治认同转而为一种文化认同的过程中,文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南北朝时期是江南认同形成的时期,在中国史上首次完成了文化话语权的转移,为中国文化增加了重大的变数。在这个过程中,中原认同并没有消失,而是与江南认同并生共存,相反相成。所谓“江南认同”的产生,不是一下子出现的,而是经历了北方中原认同在其中纠缠挣扎,死而后生,是北方渐渐化入南方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道"思想,推动了晚明儒学平民化时代通俗文艺思潮的形成与流行.具体到泰州学派产生、流行的核心地区——泰州而言,明清以来泰州戏曲"倍盛于前",成为"江南文脉"视域下地域文化的突出代表,也成为"江南文化"渡江北上的现实体现.泰州戏曲文化的勃兴,一定程度上根源于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平民儒学思想和"言情"文化思潮.从泰州戏曲文化的繁荣,可见泰州学派的文艺思想深刻影响了晚明以降诸多艺文活动,是社会转型时期启蒙思想积极、主动推动文化发展的生动实践,在社会教化和文艺发展进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朱晓娜 《现代语文》2008,(5):110-111
由甲骨文知"儿"是指人,"子"是指婴;"儿"多用于古时妇女的自称和对奴婢的称谓,"子" 则多用于对男性的称呼;"儿"带有贬义色彩,一般称呼地位低下的人,"子"常用于尊称或贵称.  相似文献   

11.
千灯是江南古镇,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灯文化源远流长,如今的千灯则是中国电路板的制造基地.我校依托地域优势,提出了以"金千灯,夜江南"为主题的灯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对于公安派领袖袁宏道的"性灵"说,论者一般从历史分析的角度出发,强调其反对七子派模拟剽窃习气的积极意义,肯定其体现明末追求个性自由思潮的进步价值,这是无可争议的.但相对地,立足于其诗学理论自身的考察就少了些.结果就是,在笔者看来,导致了某种对"性灵"说的不适当的高估.本文不揣浅陋,力图集中探讨一下"性灵"说的理论面貌及其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3.
释"基考"     
本文铨释S.6825<老子想尔注>中"基考"一词,其成词途径与<赤松子章历>之"基考"迥异.  相似文献   

14.
贵州本土诗人张克作品中的"瀑布"意象,既反映了诗人题材领域的地域性倾向,又折射出他在不同时期的审美方式与内容之变迁.从创作初期的清新俊逸,到过渡时期的蓄势待发再到黄金时期对人生的崭新理解,张克诗歌一直在常与变之间滑行,其"瀑布"意象在不断变革中承载着诗人对家乡地域及其文化的不同认知.  相似文献   

15.
六朝江南文化的发展,对于同时期北方社会共识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江南的认知上,鲜卑贵族与北方汉族士大夫始终存在着差异,但北魏初期的认知差异是因胡汉文化异质引发的,孝文帝时期则是由南北文化不同评价造成的。北魏后期胡汉文化共识的形成正是基于孝文帝所创造的文化语境——以江南"华风"为北方社会的精神标尺。北方文化趋同于江南的结果,是北方社会中华意识的彰显。然而这种中华意识又是以超越江南、创造新的文化为指向,是开创隋唐盛世的观念先导。  相似文献   

16.
<正>"江南文化探寻"研学课程是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开发的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该课程以我国最具典型意义、内涵最为丰富、也与北方文化形成鲜明反差的江南地域文化为线索,组织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建构,使他们在行走的过程中融入自然、观察生活,感悟文化,思考人生,以更具体验性与直观性的"行走"课程,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  相似文献   

17.
王硕 《考试周刊》2008,(17):89-90
民国时期,关内北方人民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闯关东"移民运动,成为二十世纪世界移民史上的"奇迹".移民潮在调节民国时期人口分布,解决灾民生存问题的同时,也给东北三省的农业、工商业、文化、边防以及东北社会未来的发展变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大七"人格与幸福感的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初中生"大七"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模式.方法:采用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和综合幸福感量表对22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大七"人格的各个维度中,外向性、处世态度、情绪性和行事风格这四个维度能有效地预测幸福感.结论:在初中生群体中,"大七"人格是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有力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淮南话属于北方方言,基本没有古语词和古代语音的痕迹.本文探讨了淮南方言中使用频繁、为数不多的方言词之一--"照"字的历史原貌(淮南话中的"着"是一个意义实在的动词,意义同"行"),认为"照"实为近代北方方言词"着".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警示方言工作者及方志编纂者应极力用本字记录方言,以免割裂语言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有效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大学生立德树人具有重要的意义.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于"孝子之乡"的地方文化特点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紧密层的地域优势,践行"感恩、责任、忠诚、奉献"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德育主题,将中华孝文化、"两型"社会建设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深入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对高职学生成人成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