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师发展是教师文化的创生与转变,“文化人”是现代教师的一种崭新形象。教师的本性是文化性,教师是文化的建筑和寓所,教师文化能够充分表达教师的完整形象和存在方式。从“专业人”走向“文化人”,整合教师的多元发展路径,致力于为教师打造一种“通过文化、在文化中、为了文化”的发展方式,努力实现教师发展与教育实践转变的同步化变革,是当代教师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钟乐江 《四川教育》2007,(10):10-10
曾经在一所学校采访,一位教师的话让我记忆犹新。她说,如果校长把教师当牛,我们就要拼命争取做人的权利;如果校长把教师当人,我们就会死心塌地地做牛。可见,不同的管理理念产生的管理效应是迥然不同的。"师本管理"的着眼点在人,在这一管理理念下,教师不是学校这盘棋上被随意摆布的"棋子",而是主动实现学校管理战略、充满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活生生的人,因此,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关爱人、激励人、成全人,唤醒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帮助其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达成学校发展目标。进行"师本管理",有的校长始终把教师放在重要位置,并通过一系列管理举措来凸显这一理念,让每一位教师切实感觉到"我很重要",并产生心理认同;有的校长和教师一起酝酿、构建出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以此凝聚教师,形成团队合力;有的校长将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名师培养工程",让教师在自我提升、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获得对教育的良好体验……进行"师本管理",要让教师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在更大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舞台;要打破学校"壁垒",构建"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教师管理机制,促进教师流动,让教师有机会接触、吸纳多元学校文化,扩大教育视野,从更高、更广的层面去认识教育,进而改良教育。  相似文献   

3.
"人的形象"是人基于对自身的观念性认知而形成的图示概括,它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实践和时代意义。文章对其进行了"解构"和"建构"的完整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传统中"人的形象"主要包括"技术人","理性人"和"经济人",文章在概括它们的主要特征和揭示其理论不足的基础上,重新建构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由"文化人","游戏人"和"信息人"为主体构成的"人的形象",并就其合理性进行阐释,以期能为教育技术学研究提供更为合理的人性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教师德性在当代遭遇困境,教师"失德""弃德"成为亟需关注的问题。由此,非常需要在教育成"人"视角下厘清教师德性的内涵,在德性伦理和规范伦理视阈下,从制度与自修两个方面分析教师德性培育的双重路径,并促进教师德性向教师德行的转变,化解教师德性困境。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生态的角度来看,"双师型"教师发展是一个文化生态过程;其培养目标在于形成一种"双师"文化,即坚定尊重技术技能的教师职业教育信念、形成走近企业实践的教师态度、塑造行动导向传递技术技能的教师行为。基于此,"双师型"教师培养需要确立一种整体性发展的"双师型"教师文化价值观,创设基于团队的合作型组织文化,构建"学术文化、企业文化和教师文化"相融合的跨领域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6.
"制度人"是指在某种社会状态下,内在需求并创造制度且能遵守制度的人。由于教师身份、行为以及人性被制度化,因而教师是"被制度化"的"制度人"。这必然会引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化依赖,表现在正式制度化的国家规制的强制性、非正式制度化影响的非自主性、法律身份的义务性、教师职业修养的自觉性与适应性。而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化依赖路径包括教师入职与离职制度、教师专业化标准制度、教师考核制度、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制度等。同时,制度依赖具有双面性,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建设的困境与挑战,应采用一定对策,促进教师成长,使教师走出专业发展的制度化依赖。  相似文献   

7.
从"焕发每一个孩子个性、眷顾每一个孩子心灵"出发,首先要焕发每一个教师的个性、眷顾每一个教师的心灵。以往我们更注重教师知识的培养,但教师是文化人,从事着育人的工作,教师更需要文化的滋养。转变教师理念,提升教育能力,精心策划并开展教师的文化活动,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我们学校积极推广与倡导"分享与提升"的理念,并开展一系  相似文献   

8.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发展教师的专业品格,专业品位,专业品牌。因此,我们通过对比研究、行动研究、学习反思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对"三品"教师与三品文化进行了研究与探索。通过培育师德有品格,知识有品格,能力有品牌的"三品"教师来营造"三品"文化,达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对高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进行有益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是利用教师线上成长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再造和重组。针对目前教师教育方式存在的实质性问题,提出构建教师个性化生涯发展的"云档案";加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转变传统教学观,重构教学系统、邀请专家远程"坐堂"进行指导;创建网络校本研修环境;将线上教学算进日常工作量,并给予科研积分奖励等一系列策略,希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可行性意见,丰富教师教育方式理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80后"曾备受文化研究、社会研究、文学研究者的关注,随着"80后"教师占教师队伍比例的增加,对其专业发展的关注日益加强。通过选择青岛市市南、市北、四方、李沧4个区和市教育局部分直属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调查方式,对青岛市"80后"教师的状况做一次尝试性的描述,并就如何促进"80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章用产权理论研究教师人力资本,分析教师人力资本产权特性,认为教师的人力资本产权具有个人占有的天然性、使用的增值性、价值度量的不确定性、价值实现的自发性、产权残缺时的自贬性、收益的外部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2.
论“师”     
人类文化活动以符号为中介,其教育传承和发展能够跨越时空,"师"于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东西方文化不同角度出发,对"师"的词源本意分别进行了解读。在西方,教师成为专门职业,且教师专业是大学必须开设的专业之一。在中国,古代"师"更讲究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中"天、地、君、亲、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万物运行思想。推及教育领域,"师"首先要探究学问的"中庸"之道,进而对学生讲求因材施教,最终形成"道统",这是创造、传承、发展文化的关键。"师"的地位不能用形而下的东西衡量,而是应重视内在的学养。  相似文献   

13.
不能人为地割裂"以人为本"中蕴涵的"人本"与"民本"的内在关系:民本必须以人本为前提,人本又必须以民本为动力和指向,二者辨证统一的必然结论是"人本而民本"。这一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中新文化理念形成的意义是:有助于克服企业发展中的"人文瓶颈",有助于企业的文化转型和"文化生产力"的生成。目前,企业管理要真正做到"人本而民本",就必须及时掌握员工心理动态,构建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和谐文化理念;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形成与企业生死攸关的诚信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4.
教师文化是教师参与教育生活的现实样式,教师发展是教师文化的创生与转变。在文化学视野中,教育生活是教师教育的大学校,文化创进是教师发展的基本路径,文化自主是推动教师发展的现实力量,象征空间重构是教师发展的隐性路径,文化生态是教师发展的自育机制。从专业建构走向文化创生是解决教师教育根本问题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重新审视“人文价值”概念的基础上,对技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及其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本文认为,技术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技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并不仅仅限于技术教育对于人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而是指技术教育对人和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对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就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学校文化场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载体。学校文化场域中作用于教师成长的力量结构包括行政力量、经济力量、家庭力量、同侪力量、学生力量及教师自我,这些不同的力量以不同的文化价值存现或制约着学校文化场域,并存在着多种文化冲突,主要有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组织文化与自我文化,规范文化与经验文化等。作为价值主体的教师的专业成长,正是在这多元文化场域中根据他们在空间里所占据的位置以其或规避、或迎合、或整合等各种行为选择,不断进行一次又一次的价值定位,以求维持或力图改变其在空间的范围和形式,由此才由一名"新手型"教师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甚而"专家型教师"。  相似文献   

17.
教师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教师所生活的团体及其文化是教师文化的主要根基,主要包括学校文化、年级组文化和科组文化,统称"单位文化"。"单位文化"孕育了教师文化,单位文化的重建则是教师及其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西教师文化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宁娟 《教师教育研究》2006,18(2):38-43,57
在文化领域中,教师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与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主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文化传统影响下的教师文化具有不同的演变轨迹和发展特征。圣贤文化、官僚文化和公仆文化依次是中国教师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而西方教师文化的演变轨迹则依次表现为教仆文化、僧侣文化和专家文化。它们体现了文化比较中的殊相特征。在中西教师文化不同的演变历程中,也存在着一致性,即教师文化与历史发展、教师形象和教师知识的关系具有文化比较中的共相性。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发展:从“技术兴趣”到“解放兴趣”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技术兴趣”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教育的普及,但它同时也形成了对人的精神的严重压抑,使教师成为“操作工人”,使学生成为“加工原料”,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而“解放兴趣”能够最大限度地使人获得自由和解放,使师生都回归其主体地位,从而使教师的生命力量得以激发,主动创造的专业本质得以体现。从“技术兴趣”提升到“解放兴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