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研究背景在一些公开课上,因为害怕学生出错,常常会发现有些教师不等学生回答好就开始提醒或是找其他学生回答,有时甚至代替学生回答的现象.反思我们平时的课堂,也常常会有因为怕影响教学计划,而没有让可能出错的学生继续说下去的现象.因为没有耐心,我们多次"阻止"了学生出错的可能,让课堂在一种看似平静的状态下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2.
杨清 《教师》2010,(33)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但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本人结合实际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并做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 问题1:课堂上,我们常常见到教师站在教室前面对学生侃侃而谈,或是一边自顾自动情地说,一边在讲台前来回地走动,教学过程中常常问学生一些不用动脑就会回答的类似于"是不是""好不好"的互动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受到"学优生"的干扰,面对"学优生"的干扰,我们千万不能被干扰的表面教学现象所迷惑,切莫让他们成为教学的绊脚石,而是应当巧妙利用"学优生"。教师在教学中不妨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让"学优生"成为小老师,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情境"一词便成为教学活动中的浪潮与时尚。可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教师为了情境而情境,有的教学情境牵强附会,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有的情境设置,明显与学生的年龄特征不符;有的过于  相似文献   

5.
康友玲 《甘肃教育》2008,(13):28-28
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事业,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学生,作为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老师常常会看到一些被动学习或逃学的学生。有的学生平时看似忙碌,课堂上认真听讲,晚上做作业到深夜,然而实际上他们也是被动学习,他们把学习当成家长和教师强加给自己的任务,这是一种“要我学”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低年级的学生课堂上爱说、会说,踊跃发言,但到了高年级,老师常常抱怨高年级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开口说话,只是当"收音机",不喜欢当"播音员"。这正如方帆在谈美国大学老师看中美语文课的差异中提到的"我们的语文课缺少教口头表达"。因此学生的"话匣子"打不开,学生想说但说不出,学生想说但不知从何说起,学生想说但怕说错了。在五年级《草船借箭》这一课的教学中,我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听到学生反映"听懂了课,但做不出题".这种现象在我们农村中学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把这归结为学生没有真正听懂课,是"似懂非懂"或"不懂装懂",因此就必然做不出习题.对于这个结论我有不同的认识.根据我自己的数学教学的实践,以及多年来对一些学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很少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主动质疑问难的。我在教学中注意鼓励学生多质疑问难。下面谈谈本人对学生质疑问难的一些认识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
●精心设计导语,以情动情,感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赵萍: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对语文学习感到厌烦。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某些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很大程度上与我们一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忽略情感因素、不重视体现教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关联。  相似文献   

10.
<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思考如何打造一堂好课,让学生乐于学习,实现高效的教学。那么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不应是照搬照抄他人的成功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是打造好课的前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材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不应成为限制我们教学活动的框架,站在一定的高度,重新整合教材,用教  相似文献   

11.
<正>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这是教师最关心的问题。由于教学效果检测方式存在问题,而且教师往往会被课堂上的一些"繁荣"现象所蒙蔽,致使错失一些补救的机会。因此,我们要深入到学生中,切实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采取应对措施。一、固化教法被学生所熟识语文教学的每一节课都要设定若干学习目标,而且是从不同的维度对学生学习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特别  相似文献   

12.
对于教学,我们常常有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思是说,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克服各种困难好好地去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努力使之持久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25):171-172
班主任抓教育,科任教师抓教学,常常被视作天经地义的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因为环境、因为自身的问题,常常被视作另类,在德育中科任教师更存在严重的"缺位"现象。中职学校的科任老师极有必要在德育中进行有效"补位",试提出一些"补位"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或考试中,面对一些问题,答案就在嘴边,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却没有办法把它说出口,或加以具体的描述.这是一种"几乎就有了"的感受,这种现象俗称"茶壶里煮饺子",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舌尖现象"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常见现象,常常使教师和学生感到困惑.因此,研究"舌尖现象"的产生原因,并正确地对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舌尖现象",对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本文试图从缄默知识视角对"舌尖现象"的成因及其相关的教学策略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正>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攻不破的关""跨不过的坎""走不通的路",教师如果能以开放的胸襟整合道德与法治和综合实践活动,让教学活动走走弯路,说不定在教学"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跌跌撞撞地过几道弯,而让学生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一、"绕道而行"是一种教学常态上课时,佛学院的一名禅师把一  相似文献   

16.
教学活动是一种认识的活动,在对事物认知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心理、生理发展水平还不够成熟,学习过程中常常会产生片面而不正确的认识。同时,教师受自身素质的限制,教学过程也会出现与教学规律相背离的现象。对待这种错误的资源,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善于把握错误资源的走向,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能够对学生的认知错误加以利用并进行调控,从而"变废为宝",形成有效的教学契机。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时刻都应该密切保持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理解,我们可以称之为"课堂"交往.在这个交往过程中,教师"教"的主体地位、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作用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如何避免一些在教学交往中普遍存在的误区,构建和谐的课堂交往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呢?一、以人为本,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我们常常提到要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常常看到类似现象。教师因为某种原因情绪低落,低落的情绪会不自觉地带入教学活动,给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情造成消极影响。尽可能地避免"踢猫"现象,将积极的情绪带给学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尤其是面对课业繁重、竞争压力大、社会期望高等现状,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迫切而  相似文献   

19.
【活动理念】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教学中想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借用学生的现实经历,往往会产生阻抗现象或者是产生社会赞许效应,而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因此我们利用"投射"的原理来探究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敞开心扉,表达意愿,宣泄情绪,从而疏解情绪,调整认知,改变行为,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出现过多无用的环节,既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也产生了与教育目标脱节的环节,笔者尝试对出现的"简单—复杂化"现象进行归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