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醉醉翁亭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你曾说过醉翁亭是遥迢的梦,一觉醒来只是惘然。你曾说过醉翁亭是空蒙的背景,怎么眺望怎么遥远。在梦里,我醉醉翁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迷恋上醉翁亭,尽管我身在醉翁亭千里之外,但我的心与它一直是零距离。  相似文献   

2.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贬为滁州太守。滁州地僻而事简,欧阳修变为政宽简而不扰,故民便之(参《宋史》本传)。欧阳修有《丰乐亭记》、《醉翁亭记》二文述其事。二文乃姊妹篇,后一篇尤为世人传诵。人谓《醉翁亭记》主旨,或曰表现了士大夫娱情山水、悠闲自适的情调,或曰表达了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理。今案此皆似是而非也。请解之曰:《醉翁亭记》述山林佳景之乐、滁人出游之乐、众宾酣宴之乐、禽鸟归栖之乐,又云: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  相似文献   

3.
<正>《醉翁亭记》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教过很多遍了。现在重教这篇课文时,才感觉过去教授此文时,一直是解析教材,而不是引导学生主动研读和理解。该怎样设计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研读、理解并欣赏这篇优秀的古典散文呢?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是关键。文章结尾写道:"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然而宾客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学生阅读到这里,很少注意此语的深意,认为是作者随意说出的一句话,如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一样。学  相似文献   

4.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到底“乐”谁的“乐”呢?是“乐游人,众宾的乐”。其字指代“游人、众宾”。“乐其乐”可译作“为他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欧阳修出身较寒微,对人民疾苦,社会弊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居官时曾提出许多改革时政的主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和教参对《醉翁亭记》“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乐其乐”的解释是这样的: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看来,教材和教参是把“其”理解为“游人”了。我认为这样解释不妥。首先从文章的篇章结构来看,作为归结主旨画龙点睛的一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在全文中自然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它是欧阳修表明心志的句子,是全文的“魂”,是最能调动读者想象力,最能让读者跳出表层的游乐描写而进行理性思索的句子。劈开这个句子,读者就能涵泳《醉翁亭记》的内涵,从而窥见欧阳修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6.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A,林h白_B .huong_竹 C .qi6ng_倾D.hul_面 2.根据课文默写。(8分) ①,气象万千。 ②野芳发而幽香, ③,锦鳞游泳。 ④日星隐哩, ⑤,在乎山水之间也。 ⑥忽如一夜春风来, ⑦,悠然见南山。 ⑧长风破浪会有时, 3.下列各句读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纷纷暮雪/下/辕门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4.与“乃记之而去”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B.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C.或异二者之为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旬,对于后一个“乐”字,据笔者所见,有关选本在注释或讲析中大多未作交代,少数选本认为这里是指“与民同乐”之意。由于这一句关系到对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的理解,特提出个人看法如下: 这一句写在文章的最后一段。这一段开始在记到太守和宾客归去的时候,忽然添出了禽鸟之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并极力予以渲染,这完全是为了替下文蓄势。接着文中这才借势引来,层层跌  相似文献   

8.
<正>原题呈现(50分)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抒写了个人“独享”的情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道出了与人“分享”的乐趣;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寄寓了与民“共享”乐事的情怀。独享、分享、共享是我们在不同的情境下,选取的不同生活方式,也是面对世事体现出的不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教例简述] 课始,教师定向:这节课的任务是进一步理解课文写法和内容,并背诵全文;方法是师生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归纳段意,明确写法,在此中穿插背诵训练。教师:大家能不能从描写、记叙的角度梳理课文脉胳,在纸上划一划,试一试。 (亭外山水风光——山中朝暮四时——亭下官民同乐——宴后太守醉归) (点出亭——亭外景——亭中宴——离亭归) 大家刚才议论的第二种说法的每一层中都含有“亭”字,能不能都含有“乐”字呢? (总写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醉归之  相似文献   

10.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丢失)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摇摇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者,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忧指忘心者诫》节选![战国]@孟子  相似文献   

11.
鱼之乐     
庄周 《现代语文》2004,(1):18-18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译文:智慧的庄子和聪明的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鱼从容自在地在水中游,这真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会知道它是否快乐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会知道我不懂得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的确不是你,确实不知道你在…  相似文献   

12.
<正> 《丰乐亭记》与《醉翁亭记》是欧阳文忠公的两篇山水游记佳作。读此二文,亦可一睹欧公风采:一个才学兼备、襟怀坦荡的太守,一个情感丰富、笑口常开的醉翁。一卷书、一张琴、一棋局、一壶酒,一老翁乐在其中,乐得其所。正如欧公所言“吾之乐可胜道哉!”[1] 欧公诗中有乐:“鸟歌花舞太守醉”“篮舆酩酊插花归”(《丰乐亭游春三首》);词中有乐:“直须看尽洛城花”(《玉楼春》),“白发戴花君莫笑”(《浣溪沙》);文中亦有乐,且乐事多多,此二文便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3.
秋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与惠子游於濠梁① 之上。庄子曰 :“鱼② 出游从容 ,是鱼之业 ③ 也。”惠子曰 :“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 ,固 ④ 不知子矣 ;子固 ⑤ 非鱼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 ,全⑥ 矣。”庄子曰 :“请循其本⑦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既⑧ 已知吾知之 ⑨ 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注释】①濠梁 :濠水的桥。② (ti偄o)鱼 :白鱼。③业 :快乐。④固 :固然。⑤固 :既然。⑥全 :很明显。⑦请循其本 :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 ,循 :顺着。⑧既 :就是。⑨知之 :知道鱼儿快乐。秋水@庄子…  相似文献   

14.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相似文献   

15.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相似文献   

16.
埳井之蛙     
埳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2]:吾乐与[3]!出跳梁乎井干之上[4];入休乎缺之崖[5];赴水则接腋持颐[6],蹶泥则没足灭跗[7]。还蟹与蝌蚪[8],莫吾能若也[9]!且夫擅一壑之水[10],而跨井之乐[11],此亦至矣[12]。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13]。于是逡巡而却[1  相似文献   

17.
一、一个“乐”字串文文章中的一个“乐”字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作者围绕这一主线,首先破题道出意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接着补叙一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然后,作者又将“山水之乐”稍稍展开,描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渐入佳境。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而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文章  相似文献   

18.
生活真幽默     
子非鱼语文老师讲课文,讲到庄子与惠子那篇,读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时,老师说:"惠子应该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子不知鱼之乐。’这时庄子应该又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子知我不知鱼之乐。’……"全体皆晕。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实在太苦了,其苦大致表现在三方面:课业负担过重之苦,学习生活枯燥单调之苦,师生关系紧张之苦.由此而生的"愉快教育"提出要把这"三苦"变为"三乐"(学习之乐,生活之乐,和谐之乐).乐从何来?乐生于情,情源于境,境由人造.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呢?……  相似文献   

20.
補白摘要     
知与不知—西方古谚知而自知其知,可以作领袖。知而不自知其知,尚须從師。不知而自知其不知,犹可爱。不知而不自知其不知,斯失之矣。人各有事,事各有功。天之生民未有無能者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