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7,(4):95-97
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以独立的艺术表现手段,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生产、思想情感以及精神信仰,是一部活生生的史书,再现了汉代热烈而又充满生机的社会现实。通过对汉代画像砖、画像石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段的综合研究,揭示其文化艺术符码。  相似文献   

2.
四川发现的汉代雕塑艺术主要有人物、动植物、建筑及交通工具等的模型雕塑、画像砖石和石棺画僳等,这是作品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和内容等,反映了不同于中原地区的艺术特点,表现了汉代巴蜀地区的社会现实和较高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课依托“石说新语——中国古代石刻画像书法拓片艺术展”,立足汉代画像砖以形传神之美,研学中国传统文化,利用吹塑纸拓印的知识技能为手段,鼓励学生以汉代画像砖中的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创意实践。本课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美术教学目标有机结合,使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真正发挥助力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和价值,是馆校合作特色课程中美术课程学习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4.
画像砖是汉代社会现实的反映,展示了汉代人的世俗愿望。汉画像砖的题材和内容表现了汉代人对长寿、健康、子孙繁衍、平安吉祥的向往和对快乐、富贵等人生目标的追求。汉代人能够如此鲜明地把自己的欲望展示出来,显示出汉代社会思想开放和精神自由的程度,也表明汉代是汉民族心理特征形成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关尾史郎先生的新著《另一个敦煌——镇墓瓶与画像砖的世界》进行了介绍,并评述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方法上的特色。该书在序章介绍了敦煌的地理环境及从汉代到北魏的敦煌历史,第一章介绍了敦煌古墓群及其出土镇墓文、画像砖的概况;第二、三两章分别考察了镇墓瓶、画像砖和画像砖墓的情况,旨在揭示敦煌的这两类墓葬文物与河西其他地域的差别;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第四章重新探讨了敦煌地域社会的形成。作者引用汉简及敦煌文书等资料证明汉代迁入敦煌的还有中央官员及其家族,他们带来的儒学素养及黄老思想都成为敦煌以镇墓瓶和画像砖为代表的独特墓葬文化形成的背景。这些也可以看作敦煌地域社会形成的表现。关尾史郎这部著作的出版,表明其对墓葬文物进行综合研究具有可观的潜力,提示了未来敦煌吐鲁番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徐州汉画像石汉画像石是汉代人们刻划在墓室、祠堂上带有鲜明主题的装饰石刻画。它生动地描绘了汉代社会的典章、衣食住行、神话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活着的依恋及死后的祭奠;展示了两千年前人们高超的艺术水准;再现了汉代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文明。汉画像石是汉代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成就,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而徐州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其出土的汉画像石、画像砖数量庞大,种类繁复,艺  相似文献   

7.
巴蜀文学鲜明的地域特色早为人所关注,但是对巴蜀文学范式的形成及内涵却少有人进行深入研究。巴蜀文学范式由汉代辞赋作家司马相如奠定,司马相如的人格个性与审美特征来源于古代巴蜀文化,又深刻影响到后世巴蜀文学。司马相如不仅是古代巴蜀书面文学的奠基者.而且是巴蜀文学范式的创建者。  相似文献   

8.
关于敦煌佛爷庙湾西晋画像砖墓中的白象画像砖,笔者曾提出其带有佛教文化色彩。郑岩先生以商周、汉代常见象这一艺术题材为据,认为象是传统题材。笔者从解析不同时期所谓传统题材的不同文化内涵入手,认为白象并不属于传统题材。同时其时史籍中白象的阙如及在佛典中的重要地位,表明白象这一艺术题材的文化渊源具有唯一性,因而白象只能源自佛典,其所承载的佛教文化信息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9.
东汉是士族产生和发展的早期阶段,而晋人常璩撰述的《华阳国志》以巴蜀地区为中心,保存了相当多的地方历史资料。通过对《华阳国志》的考察,可以看出汉代尤其是东汉,在尊经崇儒的背景下,中原地区的文化对巴蜀地区的影响渐趋深入,造就了一批敦儒崇文的地方士族,到东汉中后期,巴蜀的地方士族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就家族层面而言,地方士族形成了自身的活动方式,具备家学、家风等特色;就地区而言,士族在地方学术文化中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汉代画像砖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瑰宝。它的产生是经济繁荣、墓葬形制、思想意识、政治地位、壁上艺术、地理优势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主要流行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的一段时期内,多以高浮雕的技法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呈现出气势与古拙,写实与夸张的艺术风格,极具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汉画像中有许多以英雄神话为主题的图像,以不同的叙事模式描绘出多彩的英雄世界,隐喻着汉代人对于英雄的信仰。试从汉画像图像叙事对于空间与时间的不同处理方法入手,分析其英雄神话图像不同叙事模式中的表现手法,从而探寻汉画像英雄神话图像所创设出空间的独特文化意义,进而建构出汉代人英雄崇拜的独特精神情感。  相似文献   

12.
美轮美奂的汉画像艺术,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它为社会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社会促进的产物。汉画像葬俗中从众现象的存在,既是社会影响对行为主体(墓主)施加压力的直接结果,也是汉画像葬俗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汉画像葬俗活动中群体行动动力机制和从众现象实施精微而凿实的考述、发覆和研究,对于延伸和拓展社会学的理论空间、准确把握早期民间群体行动的动力机制和规律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州有着丰富的汉文化遗存,其中汉画像石、汉墓、汉兵马俑被称为徐州汉代“三绝”,“三绝”遗存生动体现了两汉时期徐州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着两汉先民的工匠精神和文化创新意识。历史文化遗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梳理和阐释历史文化遗存蕴含的教育价值,既是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传承的要义所在,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南阳汉代画像石刻,是一部留在石头上的绘画,它展示了汉代社会生活的生动画面。其表现手法以线为主,结合浅浮雕的形式,用圆、方、三角形等形态对所描绘的对象进行大胆的概括与重构,风格简约流畅。  相似文献   

15.
钱纹砖兴起于西汉中晚期,是画像砖墓中一种常见的纹饰。钱纹砖内容形式多样,常与升仙避邪的图像或花纹组合,表达了人们避邪除祟、富贵吉祥的愿望,也是社会经济日益发达所产生的追求财富的社会风气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楚骚文化是建立在楚地文化风俗基础上的一种独特文化,蕴含着意蕴沉厚的美学思想,并积淀于汉代艺术的文化精神的深层,对汉代儒家情性关学的发展及演进具有极大的影响。文章通过研究楚骚文化对汉代儒家“情性”思想影响的发展轨迹,进一步审视汉代个体抒发其情性的文化美学现象。  相似文献   

17.
汉画像石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之所以在苏北鲁南呈集中分布,与这两地所具有的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及汉代社会呈现的人文地理条件即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两地的汉画像石呈集中分布,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对全国其它地方汉画像石的产生与发展都起到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先秦文言之风盛行,到了汉代,此风不减,而汉大赋是此风之体现者。尚丽尚奇是汉大赋文言上的突出特点,汉代特有的文化环境孕育了这一语言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9.
司马相如、扬雄的大赋作品不仅展现了汉帝国宏伟的气势和繁荣昌盛的面貌,开启了一代恢宏富丽的美学范式,同时也折射出古巴蜀人那“精敏、鬼黠”的文化性格,是巴蜀人人格的喻示和巴蜀悠久文化的载体。本文认为其散体赋那“架虚行危”的奇特想象、光彩夺目的图案美充分表现了蜀人葱笼的想象力,其作品中大量的生僻字词和同偏旁字词的运字特征恰恰又是蜀人对远古文明的崇拜与善于创造的个性展示,其作品兼容蜀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的实际则又是蜀人封闭中有开放的文化个性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