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考不考文言词类活用呢?答案是非常肯定的。不但考,而且有文言文的题目,就有文言词类活用知识的考查。也就是说,文言词类活用的考查率,近5年来都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2.
许剑权 《文教资料》2007,(2):103-105
活用本来是文言中很基础的知识,不太难。但教学中,学生总难弄懂。如何能让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活用,进而化难为易呢?本文:①试图从活用的定义出发,逐层分析,建立“句轴”,借助它直观地显示句子成分的一般位置顺序和各成分能充当的词性这一基本语法知识,来简便地解读活用规律;②对活用的难点——意动、使动、为动——作简明的比较分析;③阐述“句轴”对其他文言知识的破解,以期突破文言阅读瓶颈。  相似文献   

3.
徐伟 《青海教育》2011,(7):27-27
高考文言文翻译主要考查对句中关键性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的掌握及对文言句子的综合理解能力。答题时应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关键词语处都是采分点,力求做到“字字有对应,句句有落实”。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标明确指出,文言文教学应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从而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要想充分落实新课标的这一精神,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应在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把握教材教法、洞悉高考命题趋势等方面下足功夫。一、学生及教材现状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只是对字、词、句不厌其烦地讲  相似文献   

5.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中对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提出了两点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以及"阅读浅显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  相似文献   

6.
一、文言,文章,文化——文言教学三部曲"文言",指文言知识教学,包括梳理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类型,语句翻译等,以学生的反复诵读和自主积累为主;"文章",指读写结合教学,包括引领学生品味语言,赏析布局谋篇的章法,汲取对写作的启示等;"文化",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引领学生探究文本(包括作者、背景等)中体现出来的思想内涵、生命情怀、人格魅力等,以感受文  相似文献   

7.
正文言文中,某一词属于某一类,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中的"职责"也有一定的分工,如名词经常做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做谓语,形容词经常做定语、状语、谓语等等。这方面文言文和现代文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文言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而灵活运用,不过这种活用只是这个词在句子中的临时"职务",如果离开了特定的上下文,就没有这种功能了。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虽然有着明显的差别,但仍然保留着部分文言文现象。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大多能在现代汉语中找到相应的例子。当学生在为学习文言苦恼时,教师可以以现代汉语为例加以解说点拨,让学生感到文言文离我们并不遥远。沟通古今,巧学文言,能加深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理解,让文言文学习变得简单轻松。  相似文献   

9.
判断一个文言实词是否活用的两条标准是:词性有没有变,语法作用有没有变。据此分析名词的活用现象,可将其大体归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0.
正文言文难学,一个重要原因是距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有的同学说,如果让我去古代生活一两年,天天跟古人对话、用文言写作,我肯定能学好。真正回到古代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可供你学习文言的对象,那就是"成语",因为成语被称为"活着的文言"。把学习成语与学习文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由此典型例词重温文言词义、词法和句法,又可彻底弄清成语的含义,从而避  相似文献   

11.
中学文言教学不能忽视语言的时代性,在活用问题上应注意:古汉语中有些词最初是动词,后来逐渐变成了名词(鼓)或名词性语素(质);有些词最初不是形容词,后来逐渐变成了形容词(坏)或形容词语素(易);现代汉语介词一般由古代汉语的动词演变而来(把);现代汉语的一些副词由古汉语中的动词演变而来(已),有些数词量词来源于古汉语中的动词(半、步);读破(乘chénɡ;shènɡ)。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阅读历来是中考的重难点之一。在复习备考时,应着重从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三方面进行归纳,其中最重要的是文言实词的积累与运用。我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动态使用中去积累文言实词,并总结出两种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现陈述如下,以期助广大中考生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3.
周国安 《初中生》2012,(Z3):58-67
正【高频考点】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可分两类,一是"言"的考点,即考查古汉语的言语知识,一是"文"的考点,即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言"的考点有:文言实词的解释,题目一般是"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文言虚词的理解,题目一般  相似文献   

14.
吴长青 《新高考》2010,(Z2):31-32
高考文言翻译评卷时是采点得分,所以,在动笔翻译之先,除了应当读通读懂全文、把握文意句意外,还应当学会抓住句子中若干个关键点,即"得分点"。怎样才能把握住这些得分点呢?可以从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三个方面考察。一、关键实词要落实文言实词中诸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文言翻译的"得分点"。(一)通假现象例1.民,吾民也。发吾  相似文献   

15.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两种重要方法,它们普遍存在于各种体裁的文言作品中。要正确理解文言句子的含义,要全面、准确地理解一篇文言文的内容和主旨,务必要掌握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否则就有可能误读、误解。主要考查的  相似文献   

16.
在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中,老师们重视学生在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方面的积累,同时注重"留""删""补""调""换"等翻译方法的传授,至于语境,老师们虽会提及,但要么轻描淡写,要么语焉不详,学生的语境意识相对也比较淡薄。在翻译句子时,学生有时虽然调动了文言积累、运用了翻译方法,但还是免不了失分。为了化解这种失分的尴尬,提高文言文翻译的答题效率,笔者认为特别有必要在备考过  相似文献   

17.
衣达 《语文天地》2012,(5):31-32
文言文教学有两大内容:一是"言",即古代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二是"文",即指文本艺术特色、写作技法和作者的胸襟抱负、理想志趣。  相似文献   

18.
课堂回放《文言词类活用》教学实录环节一:作业反馈师:进入高中,文言知识的学习就进入了高级阶段.其中词类活用是文言知识学习的重点,而名词的活用则是重点、难点和弱点所在.这次同学们的作业就暴露了这样一些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投影学生作业).(1)灰飞烟灭 飞、灭:使动用法,"使……飞""使……灭"(2)焚书坑儒 坑:名词作状语,"用坑"(3)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名词作状语,"用爪"(4)取儿藁葬 藁: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草席"(5)辇来于秦 辇:名词活用为动词,"乘辇车"(6)杖至百 杖: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杖"的意思生:第1句是弄不清哪个词语活用."灰飞烟灭"好像不是使动用法,感觉这句话中词类活用是"灰""烟"二字.  相似文献   

19.
董自友 《新高考》2008,(1):16-17
"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古诗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而文言实词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复合词语等诸多内容。要想个个击破,不妨参考以下指导意见。一、立足积累检验,把握一词多义所谓"积累",也就是目标直指《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这是必须要做的,因为这120个文  相似文献   

20.
“虚词通文气,实词主文义”,正确理解文言实词是阅读古文的关键,也是高考文言阅读题的一大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掌握120个常用实词和课本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而非生僻难懂词;二要吃透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偏义复词、单音和双音词、词类活用”,学会紧扣语境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