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研究中对学生的课程理解关注较少,且关注点集中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课程体验。学生课程理解还涉及学生在学习、体验课程之前对于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认知这一课程理解影响着学生对于课程的整体性认识,影响着学生课程学习的态度与动机。实践中教师课程理解的狭隘以及对学生课程理解的关注不足导致学生的课程理解薄弱,进而造成学生的学习效能低下。今后应提升教师对学生课程理解的关注程度,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对课程的有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2.
教育文摘     
《现代教学》2012,(9):78-79
"校本课程"应走向"学本课程"学校层面实际上发生着三种课程,即教师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与学生经验的课程。这三种课程相互联系、彼此制约。教师领悟的课程影响课堂运作的课程,运作的课程作用于学生经验的课程,而学生经验的课程才是与学生发展距离最近的课程,这种课程也就是指向学生获得的课程,是学习本位课程。学校层面课程发展的重要追求就是,放大学生经验的课程,尽可能地追求学生的最大收获。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高校普遍存在的学生选课难问题,帮助学生找到感兴趣课程并选上期望的课程,提出一种基于赋权制的新型选课系统。针对课程信息匮乏这一问题,通过提供已修课程学生的评价、课程微博和课程过往资料信息,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课程;针对学生选不上期望课程,设计给出基于赋权的排课算法,使得更多学生可选上非常想要选上的课程。试运行结果表明,基于赋权制新型选课系统可使得更多的学生选上期望的课程。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课程类型——学生课程.学生课程不同于正式的课程或讲授的课程,有其独特的内涵.当前中小学的学校教育中,学生课程处于异化状态,使学生的发展受到影响.在学校课程建设中,要通过健全学校课程制度、增强师生的课程意识、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以及完善课程学习结果评价等途径,使学生课程回归其应然的状态,实现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课程实施及其研究中的一个弱势群体。为改善课程实施的成效,有必要把学生纳入课程实施及其研究中。学生参与课程实施有利于促进课程变革走向成功;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及其研究具有三种形式,即学生作为数据来源、学生作为积极反应者、学生作为共同研究者。在新的课程实施及其研究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课程决策权力作为一种重要的学生权力,正在受到多方面的关注,主要包括参与国家和地方课程决策的权力、参与校本课程决策的权力、参与学校课程整合中的课程决策的权力。课程决策的性质、学生参与课程决策的独特作用、国外学生参与课程决策的经验表明,学生应该享有一定的课程决策权力。要从课程政策、课程观念、课程资源三个方面对学生的课程决策权力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课程决策权力作为一种重要的学生权力,正在受到多方面的关注,主要包括参与国家和地方课程决策的权力、参与校本课程决策的权力、参与学校课程整合中的课程决策的权力。课程决策的性质、学生参与课程决策的独特作用、国外学生参与课程决策的经验表明,学生应该享有一定的课程决策权力。要从课程政策、课程观念、课程资源三个方面对学生的课程决策权力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8.
乡村学生的课程适应性是影响乡村学生学业质量的重要因素,关系到乡村学校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了解乡村学生的课程适应性现状,发现乡村学生课程适应性困境,是全面把握、整体提升乡村学生课程适应性的必由之路。通过对东中西部6个省份的5409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乡村学生课程适应性总体现实样态表现为:乡村学生课程适应性呈现出一般水平,发展趋势良好,内部差异明显,课程指导适应性平均得分相对较高,课程学习适应性平均得分相对较低。乡村学生课程适应性的困境主要有:中西部地区的学生课程适应性相对落后,初中年级的学生课程适应性呈现低水平,父母高学历不能促进学生课程适应性提升,家庭教育参与对课程适应性的正向影响有限。解决当前乡村学生课程适应性的现实困境,需要理性看待课程适应的渐进演变,避免课程改革的二元对立,摆脱研究惯习的桎梏。  相似文献   

9.
期待的课程源于学生对课程的期待,具体表现为学生对优秀教师、有趣学科内容、良好环境以及对自我实现的期待。由于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课程的期待往往被教育者忽略,学生期待的课程随之得不到有效实施,进而导致课程学习与学生实际相脱离。还原学生期待的课程是学生作为课程参与主体的应有之义,唯此,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程的内生性来源",成为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0.
关于课程的概念仁者见仁,很难达成共识。在人本主义视角下,可以把课程形象的定义为:学生即课程。为此,从培养学生是课程的终极目标,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1.
一、为谁开发:追求"学生获得"校本课程开发的产品并不是别的什么课程,恰恰应该是"学生的课程",是追求学生获得的校本课程,应当源于学生、通过学校,为了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校本课程",实质上就是"学本课程"。这种课程,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为依归,关注学生学习利益的实现。因此,走向学本课程,应是未来校本课程开发的趋势。学本课程,放弃一切功利主义追求,基于学生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2.
学生即课程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与课程的联系日益紧密。厘清学生与课程的关系,有助于正确认识学生在课程中的地位,使课程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哲学解释学视角下,学生与课程之间是一种全新的关系:学生持有前理解,使课程的生成充满无限的开放性;学生成为课程主体,凸显课程的意义与价值;理解与建构课程是主体间视界融合的过程;学生即课程。  相似文献   

14.
期待的课程源于学生对课程的期待,具体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期待、对学科内容的期待、对环境的期待以及对自我的期待。由于学生对课程的期待往往被忽略不计,学生期待的课程也容易得不到有效实施,进而导致课程学习与学生实际相脱离,故深入探讨学生期待的课程是学生作为课程参与主体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通过积极吸引学生参与校本课程资料的收集、积极吸引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修订、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中的文艺创作、引导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教学、吸引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发动学生参与校本课程所涉及的社会服务六种途径,让学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学生课程参与: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课程参与是指学生通过介入课程决策、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重构课程等活动从而表达课程权力的一种意识和行为.随着课程理论研究范式的转向、学生课程权力意识的觉醒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课程参与问题渐受关注.学生课程参与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课程的创生;有利于课程变革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7.
课程是学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载体,是学生成长的路线图。因而,我校优化课程结构,着力构建激发学生发展潜能的课程图谱:通过"奉文育贤"的德育课程和人生规划体验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通过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通过实施融拓展、体验、探究于一体的社团课程,激发学生志趣;通过探索创新素养培育课程,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18.
生本课程的基本内涵在于尊重生命。教育工作者要从研究学生的特点入手,将部分国家课程优化为学校课程,为学生提供"超市"式的课程目录。生本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类课程和拓展类课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围绕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自由探究。生本课程的价值在于让校园生长学生的想法,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为学生成为社会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及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生是课程实施及其研究中的一个弱势群体。为改善课程实施的成效,丰富我们对课程实施的认识,我们有必要把学生纳入课程实施及其研究之中。学生具有参与课程实施的能力;学生参与课程实施有利于促进课程变革走向成功;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研究也具有方法论上的优势。从理论上说,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及其研究具有四种形式,即学生作为数据来源、学生作为积极反应者、学生作为共同研究者和学生作为研究者。我国的新课程实施及其研究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学生课程理解不仅仅是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与解释的活动,而且是游离于各方利益的中介,是教师课程理解的必要补充。然而,目前关于学生课程理解的研究少之又少。鉴于此,本文从本体论出发,分别从主客观的角度对学生课程理解做了概念鉴定;探讨了学生进行课程理解的两个原因,即自我体验的需要和理解教育的召唤;列举了能让学生课程理解成为可能的三个因素,即学生是课程中能动的主体,学生求知欲望与无限知识的矛盾,学生场域资源的保障,以期尽可能地揭示学生课程理解的本真之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