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其核心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中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又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科学的认识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厘清社会主义本质是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关键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述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马克思到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本文坚持历史分析方法,着重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将社会主义本质最终归于价值规定上,即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幸福及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对这个关系到如何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作过有益的预测和探索。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二者的辩证统一上作了科学的概括。这一概括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形成了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的发展和贡献,它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见,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其他社会制度的内在规定性。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社会主义的本质贯穿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始终,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的特点,社会主义的特征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条件的变化从多方面表现本质,它具有多样性、丰富性的特点;社会主义的本质寓于其特征之中,离开特征不能表现本质。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本质以及本质与特征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邓小平理论本质上是对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反映,特别是对半个多世纪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积淀的反映,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社会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发展的必然产物;邓小平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从社会认识方法论、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论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观三个相互联系的层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集中表现在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新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用新的理论模式去概括和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规律,第一次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产物,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认识经历了初步探索、逐步揭示、科学概括三个阶段。社会主义本质观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历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同志经过十几年的不懈探索,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的回答。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继承和发展,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是现今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最完整最科学的概括。因为它建立在科学的哲学基础之上,根植于丰厚的实践土壤之中,因此,我们要深入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必须首先挖掘其深厚的科学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构想、预测和初步的认识.我党在长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不断对社会主义及其本质问题进行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并有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都作过论述,但他们都没有使用过“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术语。邓小平同志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反复思考,艰苦探索,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科学的、精辟的、创造性的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一、任何社会制度的本质都是一个逐步展开的过程无论哪一种社会制度,在其初期,它的本质都尚末充分展开,因而人们也就难于仅仅根据经验现实在理论上确定这种社会制度的本质;只有到了它的本质充分展开的成熟阶段,才能根据…  相似文献   

11.
发展的观点是邓小平最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邓小平战略思想的核心。邓小平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制度出发,对社会主义改革和经济建设进行了总结,概括了社会主义发展观点的基本理论、基本战略和基本模式。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卓越贡献,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南。  一、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出发点1.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源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认识。邓小平指出的社会主义本质,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与实践,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其现实性上获得了自身实现与发展的基本形式。邓小平在此理论中涵括着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既是对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与发展。它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在什么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主题.从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思考入手,详细阐述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主要观点及发展,并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时代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出了一些设想,概括了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特征,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论,从生产力和共同富裕的内容上,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目的目标,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是从经济方面来界定社会主义本质的。这是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今天。应该把民主上升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从而使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更加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排除了一系列错误观点,立足于党和人民的崭新实践,富有创见地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许多重大问题,科学地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用新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开辟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具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发展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共享在其中居于核心位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归宿与属性。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发展对人本体的彰显,具有丰富的人学意蕴。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从人的存在、本质与发展等层面,对人作了科学规定。共享发展理念是对人的存在、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生动彰显,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立足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从当代中国实际出发,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赋予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新的内容和时代价值,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出了一些设想,概括了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特征,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论,从生产力和共同富裕的内容上,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目的目标,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理论的中心主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概括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从实践的角度和价值观的角度来认识社会主义,从动态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社会主义,而且重视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作为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制度本质,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