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尺度气象学》是大气科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学习课程,是在学习完成《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天气学基础》等基本专业知识之后对气象学理论与实践应用的进一步认识与提升,在大气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总结归纳了近几年在《中尺度气象学》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思考,提出了"复杂的理论、丰富的图表、细致的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性的教学理念,以及天气个案例析的教学思路,希望为《中尺度气象学》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测候丛谈》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气象学的译著。通过分析译书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版本,梳理《测候丛谈》的内容和结构,详述了书中有关气象原理等方面的内容并分析其特色,指出《测候丛谈》在我国气象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气象知识浅显但内容抽象,它的内容广泛而复杂、时空跨度大,学生感到比较难学。因此提高《气象学与气候学》课堂教学效果迫在眉睫,笔者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总结出"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角色转换教学法、实例教学法、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多媒体加板书等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气象学与气候学》课堂教学效果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大气科学类应用气象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气象学科21世纪发展趋势与基本特征为出发点,分析了21世纪科技与社会发展对大气科学类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考虑应用气象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考虑就业、考研和出国三个导向,围绕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思想培养综合性应用气象人才,由此制定出《应用气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正确定位了培养目标,整体优化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形成了大气科学类应用气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改良与革命本来都是实现自由的手段,但是随着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的开展,《新民丛报》学人与《民报》学人展开了关于改良还是革命的激烈争论,自由本身反而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新民丛报》学人认识到争论的弊端,试图与《民报》学人进行多方面的调和,但是遭到拒绝。  相似文献   

6.
方以智的《物理小识》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著作,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关气象学方面的内容涉及大气物理学、天气学、气候学以及应用气象学等分支。方以智不仅继承发展了前人通过天人感应、阴阳五行来解释和干预天气现象的理论,还批判地吸收融会了当时西方传入的大量科学知识和观念,借鉴了西方的"三际说"等气象理论,形成了具有进步意义的自然哲学气象观。  相似文献   

7.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影响译介活动的因素不仅涉及翻译主体,时代背景与学科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悠久,文献丰富是世界气象学的显著特点,然而长久以来,气象学总是隶属于其他主体学科而存在,其自身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比较欠缺,导致代表西方先进气象思想的科技《测候丛谈》,与我国传统气象学发生碰撞后产生了严重的偏差。本文从科技史的角度,对影响当时科技翻译的学科原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新民丛报》学人在宣传自由思想时,往往用带有感情色彩的文字来征服读者,取得很大成功。但是,人的感情一旦被调动起来,就容易失去理性。当《民报》学人用感情来调动中国人进行革命时,《新民丛报》学人看到了感情用事的危害,主张国民一定要理性思考,并试图与《民报》学人和解,但是没能成功。  相似文献   

9.
1竺可桢回国后执教于高校,仍十分关注中小学的地理教育竺可桢先生1918年获哈佛博士学位后,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回到祖国。先后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他受聘担任南京高师地学教授,次年,学校改称国立东南大学,在竺可桢的主持下,建立了地学系,下设地理、气象、地质、矿物4个专业,并任系主任。在这里为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地理学通论》和《气象学》两种讲义,成为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教育的奠基性教材。  相似文献   

10.
《新民丛报》学人深受穆勒、波伦哈克、李般等人的影响,认为国民性要与政体相适应。西方激进的革命自由主义的理念甚多,但是《新民丛报》学人对其视而不见,只是有选择性地吸收适合自己的自由理念。当《新民丛报》学人认为中国国民性较低的时候,便改变了策略,由批判国家和政府的专制转而批判国民的素质,自由也就被无限期地放到未来的中国梦中。  相似文献   

11.
2004年4月,经过精心策划后的男性期刊《男人装》面市,发行量迅速上升,获得很大的市场成功。笔者认为其市场区隔化的编辑策略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其放松、性感和攻击性的内容分别与非休闲、女性、其他男性期刊形成市场区隔,锁定它的目标受众,为他们打造了一个休闲和自信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传教士威廉·米怜撰写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序》,对《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办报思想作了阐释。序言所阐发的报学思想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我们应以历史的眼光,去审视、清理其学理意义,在报学思想史上找到它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女界杂志》是辛亥革命时期由留日女学生创办的一份重要的妇女刊物。它提出要改造旧女界,建设新女界,它的妇女解放思想对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在思想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由德国传教士郭士立于清朝道光十三年(1833年)创刊于广州的一份中文期刊,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期刊。一直被视为研究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和西学东渐史的珍贵资料。事实上,这份刊物在汉语作为外语学习与传播史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讯》杂志创刊于1983年7月,是台湾发行最久的书讯杂志。长期以来,《文讯》除了立足台湾、关怀本土之外,也关注大陆文学的发展,并将视野投向世界华文的趋势。对于大陆当代文学在台湾的传播发展,《文讯》不仅藉由杂志专题、座谈会议、动态报导、研究资讯等,兼顾深度与广度,还以长期搜集整理刊载的文学史料,为台湾读者提供认识和研究大陆文学的渠道。《文讯》杂志创设了一种新的文艺传媒范式,以文学史料开拓研究视野,型塑出一种文化探索风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妇女>是一份历史悠久的女性杂志.而杂志的封面犹如人的脸面,成功的杂志封面能反映它们独特的活力、学识以及智慧.杂志封面是杂志身份和个性的表征.文章侧重从该杂志的封面装帧艺术、封面人物及其女性形象三个方面,分析该杂志封面变迁的历史轨迹,从而揭示这一女性杂志在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所呈现的时代风貌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期刊业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期刊业总的经营绩效不高,期刊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图书和报纸,尽管现存的经营模式有许多种,但大多数经营模式都是在特定的体制下形成的,不具有市场化特性,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期刊在层次上和发展水平上都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贤妻良母主义的《妇女杂志》遭到批判,章锡琛对其实施全面改革,由家政参考书锐变为妇女解放言论利器。但因改革过于激进,超越了时代步伐,导致章锡琛不得不离开杂志,《妇女杂志》也重新回归为女性软性读物。  相似文献   

19.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是外国人在中国领土上创办的第一个中文近代报刊, 在我国报刊史、新闻史和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它传播的主要是西方的文明, 但为了使中国人容易接受, 编纂者经常从中国人的角度出发, 主要采用了三种宣传策略, 使得它吸引了不少中国读者, 获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三种方法是: 大力推崇儒家文化而批判佛教和伊斯兰教; 大量运用书信体; 借鉴中国章回小说的叙事形式。这三种宣传策略在外国人办中文报刊的历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因而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代行省报刊与行省地域空间想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报刊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亦展现了不同地域的地理与文化景观。《四川》杂志作为晚清留日学生报刊的代表,其创办之初以"四川"为名,行省色彩浓厚。该杂志对四川地方事务极为关注,在报道过程中既具地方意识又颇持全国目光,这与其创办者的乡土情结密不可分。此外,《四川》杂志在空间上对川省定位精确,其中亦多有关于川省地域景观的呈现,对构建近代川省乡土想象及地域认同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