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正>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一个难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学生写,教师改"。其实这是一种越俎代庖的做法,是老师代替了学生去思考,代替了学生去表达,结果是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但没有提高,还对写作产生了害怕心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作文老师改和老师命题学生写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老的这种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教师要重视  相似文献   

2.
长久以来 ,作文教学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 :学生作 ,老师改 ,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 :学生的习作漏洞百出 ,老师的批改勾画圈点 ,费尽心思。送回学生手里 ,留心眉批 ,阅读评语的人寥寥无几。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作文教学的一大遗憾。从指导写作到批改作文 ,再到总结讲评 ,老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却迟迟得不到提高 ,上述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 ,我进行了让学生自改作文的尝试 ,事实证明 ,这是一条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榜样引路 ,明理激趣常言说 :“好文不厌百…  相似文献   

3.
都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是关于作文批改话题的争鸣一直是语文老师研讨的一大热点,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这一问题越来越显著的摆在热衷于作文教学的语文老师面前。是精批细改,还是多就少改?是只批不改,还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批改?面对重重困惑,我结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做了许多探索和尝试。现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批改作文历来是浯文教师最为头疼的一件事。在传统教学中,面对成沓的作文,老师们费尽了心思:精批细改。他们抓住学生的作文,不厌其烦的指导,让学生不断地修改,这样不但加重了老师的负担,而且使学生认为,…  相似文献   

4.
周岩 《黑河教育》2014,(6):51-51
正【案例背景】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习作的评改方式大多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模式。作文本下发以后,学生急忙翻看一下分数,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把作文本搁一边了。学生总认为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与自己没什么关系,老师劳身伤神为学生所评改的作文,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但传统的作文"精批细改"的弊端已有目共睹.学生写完作文后,自己连读都不读一遍,一交了之.把修改看成是老师的事,导致作文中的毛病重复出现.对学生交来的作文,老师加班加点逐字逐句修改,眉批、腰批齐全,费时费力,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拨.而学生并不领情,作文本发下去,学生只看批语或分数,最多改改错别字.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帐,改与不改一个样".而把作文的批改权还给学生,这种情况就会有较大改观.  相似文献   

6.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文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而事实上大部分却由教师在越俎代庖。学生写作文往往是"一气呵成",很少回头去看,即使是看也是走马观花,把改的任务交给了老师。这样,老师则成了批改作文的主体,而学生反倒成了"旁观者"。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常感头痛的事恐怕莫过于批改学生的作文了。 老师批改大量的学生作文,若全部精批细改,确实力不从心;若草率处之,便有悖于师德。这是一。批改的目的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实传统的作文批改,基本上只是老师的事,费力费时,而本子发下去后,学生大多只注意分数或等第,收效甚微。这是二。  相似文献   

8.
修改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素质之一。在教学中 ,令语文教师最头疼的事就是作文的批改 ,既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 ,也耗费了很多精力 ,而教师评改后的作文学生往往只注意总批和分数 ,很少琢磨教师圈点和眉批的良苦用心 ,好象修改作文只是老师的事。这是一种糊涂认识 ,也不符合课堂教学素质化的要求。古人讲 :“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作家老舍在《我怎样学习语言》一文中说 :“写完了 ,狠心地改 ,不厌烦地改 ,字要改、句要改 ,连标点都要改 ,毫不留情。”也有人说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正>针对作文批改现状:由老师一人改花费不少心血,精批细改的作文发下去,学生只看等级,很少关心老师批改的内容,这样,老师的批改成了收效甚微的劳动。俗话说:"诗文不厌改,佳作出苦心。"要想写出好文章来,必须进行认真、细致的修改。其实,修改文章的过程也是练习写作的过程。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作文修改,实施以读促改,进行"导改、自改、互改、悟改"四步系列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不失为  相似文献   

10.
对于语文老师老说,批改作文一直是令人头疼的事。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文,老师批阅,学生并未参与作文的全过程。最大的弊端不仅在于浪费精力,延长了作文的周期,而且在于把学生摆在了被批评的被动位置,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为学生已习惯于认同老师改过的地方就是有"毛病",没改的就是"完全正确",他们不加分析,不经思考,认为有老师做后盾,就有现成答案了。这在客观上助长了学生作文的依赖性,导致了他们缺少深入探究,不需也不会做到反复修改。  相似文献   

11.
<正>评改作文一直是我们语文老师最感头疼的事情。有些老师每次批改都逐一详细地批改,改的内容涉及到许多方面,改得密密麻麻,评语写满卷面,学生看了,反而眼花缭乱,印象不深,老师的辛劳可能就付诸东流了。如何让这件必须做的事情变得轻松而又有实效呢?我认为可以做好以下几点:一、重评分,轻评改作文评改又叫批改,"批":给文章作批注;"改":修改错处。语文教学中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传统做法是:给每篇作文一个整体的评价,再改正错别字和标点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农村中学任教,老师苦于无效、低效的批改作文,而且学生对老师的批改也没有兴趣,我便尝试让学生批改,结果被领导痛批:"语文老师不改作文,不就等于农民不种地,工人不上班么?千百年来,学生写老师改是天经地义的事."我像是一个犯人,天一下子坍塌了.我向叶老呼救,他安慰我:"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他还指导我:"‘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有叶老的帮助,我不仅"躲过了一劫",而且总结提炼出了"学生初作—同伴互批—小组反批—完善重作"的"四步作文教学法",据此撰写的论文在《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等专业期刊发表.之后,因发现学生作文或无话可说,或说假话套话,难有写作的成功快感,我阅读了叶老的《作文论》,叶老指导我:"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有用的,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而这个"源头",就是"充实的生活".因此,我致力于"开放型作文教育""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研究;进入信息多媒体时代,我开展"网络作文教学的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本人。"这些话  相似文献   

14.
在中专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两怕:一是学生怕写作文,二是老师怕改作文,学生一提作文便愁眉苦脸,老师改作文犹如"移山",费时费力.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作文教学,主要是学生写,教师改。只重视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而忽视学生对自己和同学作文批改的参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积极性被老师的辛苦劳动代替了。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语文教师要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自改作文训练,在培养自改作文能力的同时,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李建东 《考试周刊》2013,(13):45-45
也许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作文评改是个永远的痛。学生写,老师改,天经地义;篇篇改,精细改,领导放心;实际效果呢,费了时,费了力,收效甚微。传统的评改模式存在诸多弊病,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形成了惰性思维:自己只管写,修改则是老师的事。作文本发下来,学生只看分数,不读文章,不做修改,长此以往,提高写作能力成为空话。《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有如下描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学生负责写,老师负责改.学生对修改作文的事毫不在意、毫不计较、毫不关心.这种陈旧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下功夫、花气力予以纠正.为什么呢?因为“自改作文是写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所以学生的作文既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写,更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改.对此,可采取下列四种策略.  相似文献   

18.
马丽 《内蒙古教育》2009,(23):62-63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认真审视传统作文批改方法的得失,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评述:“学校领导迷信精批细改,家长也述信,实在有损于学生的是:学生的主动性阻碍了,这是最大的损害……打破精批细改很不容易……于是老师只好永远做这劳而少功甚至劳而无功的事了。  相似文献   

19.
作文修改,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历来为人们所重视.然而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尽管学生搜肠刮肚的苦作,教师拼命的精批细改,但收效甚微.针对这种现状,叶圣陶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学校领导迷信精批细改,家长也迷信,实在有损于学生的是:学生的主动性阻碍了,这是最大的损害."他又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自改能力."叶老的话明确地告诉我们:作文评改的主体应是学生,着眼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并使之逐步养成自改习惯,我们探索追求的目标应是"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受叶老这些思想的启发,本人在互改合作文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20.
<正>叶圣陶说:"老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叶老可谓是一语破的。事实也正如此,老师认认真真地改出学生作文中的语病、错别字,甚至连一个错标点也不放过,精心地组织语言对学生的作文做出正确评价。可学生翻开作文本,关心的只是老师给自己的作文打的等第,填好该订正的错别字。至于那精确的批语则置之不理,更不会去揣摩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改,为什么要这么评价。显然老师的批改在学生面前就是"劳而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