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辛亥革命前后的初期传播阶段,五四运动前后的广泛流行阶段和大革命时期的衰落阶段。本文拟就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基本主张、思想特征及社会影响,做一简略分析。一无政府主义是19世纪后半期流行于欧美各国的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19世纪末传入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曾先后介绍或宣传过无政府主义的某些观点。但是,他们都只是截取了无政府主义的只言片语,并未将其看作救世良方,也未形成无政府主义派别。到1907年才在中国留日、留法学生,反清流亡者和同盟会会员中产生了两个宣传无政府主义的政治团体。是年6月,张继、刘师培、何震等人在日本东京发起组织“社会主义讲习会”,并出版了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刊物—《天义报》。与此同时,李石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早期的无政府主义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无政府主义者把各国无政府主义思想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类似的东西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特点;他们对马克思学说既存赞扬,也有批评;其中“天义派”和“新世纪派”又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的。在党的创立时期,我国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曾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斗争,特别激烈的是与无政府主义的斗争。在纪念党的六十周年的时候,回顾一下在建党问题上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对今天肃清林彪、“四人帮”煽动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流毒,坚持党的领导,是有意义的。 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流氓无产阶级的反动思潮。斯大林曾经指出,小资产阶级“是滋长各种无政府主义派、半无政府主义派和‘极左派’的最好的土壤。”中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大量存在的国  相似文献   

4.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流派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曾经兴盛一时的考察分析 ,指出无政府主义一度盛行的社会历史原因 ;通过对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天义派”和“新世纪派”的比较分析 ,指出无政府主义早期传播与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无政府主义派别“天义派”和“新世纪派”已经关注并传达出有关女子解放、男女平等、恋爱自由与婚姻自由的话语,但这些话语表述较为零碎,尚未形成体系。民国初年,随着系统化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体系——师复主义逐步形成,刘师复对无政府主义的婚姻观进行了整合,并提出废婚姻主义、废家族主义两大主张,这既吸收了前人的思想资源,又将无政府主义婚姻观及相关理论进一步加以深化与系统化。然而,刘师复系统化的无政府主义婚姻观在自身实践上却惨遭“滑铁卢”,陷入了现实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其理论自身的缺陷和现实阻力。  相似文献   

6.
无政府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语境,在译介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方式启蒙以及革命前途研判等方面产生过重要影响。还原无政府主义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从交融到交锋的历史现场,其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是:必须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必须在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警惕文化虚无主义,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马君武、朱执信、廖仲恺等积极介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与立宪派的梁启超等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批中国人。他们除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社会主义学说的源流外,还涉及了阶级斗争学说、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共产党宣言》提出的十大纲领等,朱执信甚至首次在中国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尽管他们都没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也曾明确表示不完全赞同马克思主义,但是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所起到的客观作用不应被否定。  相似文献   

8.
过去在研究李达时,人们忽略了中共"一大"前李达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贡献."一大"召开前,在"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中,李达是论战的主将,还参与了与修正主义思潮的论战,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进行了思想理论的准备;他主编《共产党》月刊,为建党开辟思想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9.
晚年恩格斯对拉萨尔的机会主义、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恩斯特的"跳蚤"青年派、布朗热的复仇主义、布伦坦诺的讲坛社会主义、洛贝尔图斯的资产阶级庸俗主义进行了批判,在批判中捍卫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对促进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晚年恩格斯对拉萨尔的机会主义、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恩斯特的"跳蚤"青年派、布朗热的复仇主义、布伦坦诺的讲坛社会主义、洛贝尔图斯的资产阶级庸俗主义进行了批判,在批判中捍卫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对促进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系统跳跃转型的思想对于深化认识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列宁和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这一思想。他们敏锐地把握了社会主义跳跃转型时代条件的变化,创造性地开拓了东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并展开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12.
郭文倩 《唐山学院学报》2023,36(4):29-35,42
五四运动后,如何改造中国社会是当时知识分子十分关切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展开了一场社会主义论战。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作为最早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会,其成员参与了这场论战,并且发起了一场"社会主义是否适宜于中国"的辩论会。通过辩驳和争论,他们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仰,断定开发实业必须依靠社会主义,坚信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强调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员在论战中所呈现的观点为日后中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中,关注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面临的问题,并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以说明。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阐述,反映了他对中国革命发展的新方向、新道路的探索与思考。他在比较中正确地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阐释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指出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行必然带有自己的特点。李大钊对社会主义目标的坚定信念,有助于他正确解释中国革命面临的问题;而对中国革命面临问题的正确回答,也是使中国革命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技革命对整个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不能因科技革命而否定社会革命 ,用科技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抹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同时也不能只看到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而动摇我们发展科技的决心。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始初步探索中国化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根本标准观点和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可以逻辑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代社会主义可以而且应当部分地容纳私营经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初,冯玉祥在日记中自称开始信仰社会主义。他相信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对资本主义尤其是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批判,论证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前途,探讨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冯玉祥社会主义思想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孙中山民生主义。  相似文献   

18.
四川赴法勘工俭学生人数居全国之冠,他们在留法勘工俭学实践中完成了由无政府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转变,为旅欧党团组织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和思想基础;他们还积极参加和领导旅欧党团组织旨在提高党团员政治理论素养的内部训练工作、与无政府主义的斗争以及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由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大量涌入,中国思想文化界非常活跃。但究竟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人们却没有真正弄清楚。在各种思潮中,瞿秋白最初是受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特别是受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影响的,后来又转向憧憬社会主义学说,然而也是朦胧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当时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还处于“隔着纱窗看晓雾”的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较晚,绝大多数革命知识分子没有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从一些报刊杂志上学得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观点。1920年12月18日到苏俄的赤塔后,瞿秋白第一次得以接触俄文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与俄共(布)的政治理论读物。所以说,五四时期,瞿秋白的政治信仰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包括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想在内的各种思想的大杂烩。瞿秋白是在赴苏俄考察之后才最终选择并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