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经理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经理动力机制杜学芳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者与贡献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它仍将扮演同样重要的角色,并且经理行为对于企业的效益进而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改革以来,“放权让利”的改革措施赋予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计划经济下的企业人事管理所涉及的是具有干部身份的人,实行的是"国家直接管理,统包统配"、"能进不能出"为主要特征的固定工制度;随着中国宏观经济体制改革一步一步的迈进,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也向纵深发展。根据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征,将改革开放后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划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计划体制内的"放权让利"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中期双轨制下的"两权分离"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和改革开放深化期市场经济导向化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国有企业的改革现状和发展方略曾一军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企业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价段:(1)从1978年开始的起步阶段,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放权让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了利润留成...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府至今仍然在资源配置中居于举足轻重的位置。放权让利和分灶吃饭财政的改革。使地方政府具有了与中央政府不同的效用函数。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政绩需要,与当地企业形成利益集团。在宏观调控中与中央政府进行利益博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应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确定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划分规则,规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为。构建中央与地方的新型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确保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5.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普通劳动力市场和专业劳动力市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已基本形成,它在建立个人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市场调节供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用人机制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还很不平衡,职业企业家劳动力市场(特别指国企这一块)还没有形成,这对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构成了极大障碍。改革开放后,政府通过放权让利和各种形式的承包制,把权利逐步下放给企业,国家不再对企业大包大揽,企业已获得了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相当程度的经营自主权。但几十年形成的对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6.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改革是今年我国经济改革的重点。去年12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明确一百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创建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企业。这是我国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阶段迈上制度创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和标志。“把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明确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国家经贸委主任王忠禹在全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会议上讲话的第二部分,对指导包括职工教育在内的企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7.
股份制原本就是作为深化国企改革而提出来的:我国的国有经济改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就开始了,并且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开始是搞扩大企业自主权和放权让利,之后搞利改税,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大范围地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承包制和租赁制,后又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等。想了许许多多的办法。这些改革措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改变了企业与国家,企业与职工的关系,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相似文献   

8.
高校后勤服务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这一奋斗目标已确定。自从92年以来,很多高校后勤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的尝试。实行了“一体两制”和小机关、多实体、大实体、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但现行的高校后勤管理机制,从其内在的机制分析,基本上还是围绕“放权、让利、减税”来进行。这种机  相似文献   

9.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武汉经济管理干部学校毛敏《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这一决策的作出,标志着我国在企业改革上准备走出"放权让利"传统思路的误区,从而走上一条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它标志着企业改革由“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调整转为以“理顺产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这是企业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飞跃,它将带动企业教育的又一次深刻的变革。 (一) 现代企业制度中,“产权清晰”作为显要特征,即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而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实行了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对于国有资产可分为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那么,作为企业教育资源显然是属于非经营性资  相似文献   

11.
关于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思考赵晓和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迄今为止,我国企业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不断演化的改革阶段.首先是对企业放权让利.从1979年开始,国务院先后出台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十条和十...  相似文献   

12.
政企关系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政企关系一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政企分亨解决这个问题的目标,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败的关键。到目前为止,政企关系改革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是以放权让利为标志的政企初步分工阶段;第二是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标志的政企分离阶段;第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这个阶段工作困难很大,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建议在国家机构中设立“国经院”,使国有企业彻底从政府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3.
世界企业并购潮及中国股市的并购题材曾瑶中国经济改革走过了放权让利、承包租赁、股份制改造三个大的阶段,目前正处在国企改革、培育资本市场的攻坚阶段。从来不存在一步到位的改革,动态的改革首先是产权多元化、产权交易、企业重组的流动过程。在企业并购中会打破产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打造阳光、透明的政府,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府行为逐步实行听证后决策,政府上网、电子政务工程等,从而促进了政务公开.  相似文献   

15.
本运用了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方法,阐明了我国国有企业尖力不足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产权关系不明晰,组织制度不合理和管理制度不科学等,故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必须由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性调整转为制度的创新,即建立起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在现代企业制度建构的过程中,企业法律人格的确立则是其实质内容和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16.
丹麦学校选择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放权、学校自治和家长择校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倘若没有国家法律的授权和政府的放权,就不可能有家长的自由择校行为;而没有家长的选择行为,也不会产生教育市场,学校也无所谓自主办学。反之,家长对学校选择的需要,也促使政府的放权和学校的自主办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治理理论的视角出发,打破政府与高校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指出在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存在着权力的相互依赖和互动的现象。构建新的招生体制,既是高校自主权不断成长的过程,也是政府逐渐放权让利的过程。政府的改革应从供给主导型过渡到需求主导型。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体制下,我国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的是“国家所有,国家经营”,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为一体的单一化模式。针对这种传统的全民制企业的固有弊病,改革是以明确社会主义企业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地位,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起步的。先后试行了利润留成、利润包干和利改税等多种办法,由此形成了改革伊始以简政放权和减税让利作为企业改革主要内容的思路。但是改革实践证明,从利益分配入手,承认企业自身的利益,使企业具有了初步的活力,但企业资产增殖的内在动力并没有形成,反而导致了企业行为机制的紊乱;简政放权初步确认了企业自主经营权,却未能触动旧体制下企业的病灶。“剪不断,理还乱”,企业依旧是政府行政部门的附属物。  相似文献   

19.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及时地发现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会促进制度建立的顺利进行。国企改革采取的主要方式是逐步加大并深化“放权让利”,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拥有了更多的决策权,并进一步掌握了企业事实上的控制权,从而有可能产生管理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企业利益的现象,这就是“内部人控制”问题。管理人员还可能利用会计制度在转轨过程中存在的内在缺陷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出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要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界认为会计监督具有双重职能:一方面会计代表企业利益监督其经济活动,以保证企业利益不受损失;另一方面,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代表政府监督企业行为。但是,应该看到,会计代袭政府实行的行政、法律监督职能并非会计本身所固有的,它的产生背景是经济的高度集中和经济成份的单一。现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会计监督的双重职能的矛盾日益困扰着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