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随着电视节目多元素融合发展,电视科普节目也与综艺元素融合,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内容与真人秀、游戏、明星表演、情景剧等综艺元素融合,提高了科学知识普及度。科普节目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科学性"和"普及性"关系,并以科学精神为节目灵魂,创造性地运用综艺元素提升科普节目趣味性、艺术性,最终达到科学内容广泛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广大青少年朋友中兴起"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良好风尚,启迪科普创作兴趣,培养科普创作人才,重庆科技馆联合重庆晨报、课堂内外杂志、今日教  相似文献   

3.
科普宣传是指通过大众传媒和各种社会教育活动形式传播科学知识,以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提高全体国民科学素养的社会事业。青少年科普宣传素养发展实践活动,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条件和环境支持下,围绕一定的主题走出课堂,到校园和社会开展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正>一般来说,科学的大众化经历了传统科普、公众理解科学与科学传播三个阶段,其目标是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而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应该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即所谓的"四科两能力"。但是在不同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在传统科普阶段更多的是科学知识的普及,科普的对象被看作是等待科学知识填充的"器皿",而这样做的出发点也是假设公众在科学方面知道越多对科学越支持,同时这也是  相似文献   

5.
刘娜  徐晋华 《中国教师》2005,(12):24-27
刘娜、徐晋华:李教授,每个人对科学的理解不同,作为数十年从事科普事业的您,能谈谈对科学、科普的理解吗?李象益:人们对科学、科普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过去人们觉得科普就是让公众认识和理解科学知识,而现在科普的根本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包涵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对科学的应用能力,对科学的态度和科学价值观。对科学的理解是指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应用能力,主要是指掌握一些科学技能,比如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社会上不是常说计算机、驾驶执照和外语是现代社会的三个通行证吗?科学的态度其实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  相似文献   

6.
科幻,是科学幻想的简称,顾名思义,科幻是基于一定的科学基础上的思维发散的结果。科幻之所以被重视,是因为它在间接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还担任着启迪科学思维的角色,同时这也是它最重要的角色。纵观历史上知名的科普工作者,他们从来都不满足于对现有科学知识的传播,能够启发科学思维和科学创造的科幻作品是众多科普工作者心之神往的。法国小说家、博物学家儒勒·凡尔纳就因为他在现代科幻小说领域的极大贡献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相似文献   

7.
科普,顾名思义就是普及科学技术,让科学服务社会、归于大众。普及科学技术的通常手段和主要载体是科普文章,科普文章主要有科普说明文、科普小论文等。科普文章的作用就是把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认识,把人类的科技活动状况、科技研发的成果、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思想和探索精神表现出来,介绍给公众,传播到社会,让公众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公众的科学精神,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可见,科普写作担负着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技术的重要任务。既然如此,科普写作的重点就在它的“普及性”、专业知识和大众消费。那么,如何在科普写作中把握这个重点,体现普及性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说到"学语文、多阅读",我们总会想到读记叙文、诗歌、童话、散文等,其实,科普文章也是文学作品的一大类。"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的意思,就是为了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而写成的作品。但是,科普作品所叙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而读者又往往是不熟悉这个学科的人,所以科普作品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可以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等,以增加可读性。这样读起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另外,科普作品在讲述专业科学知识时一定要有科学的严谨性。  相似文献   

9.
科普说明文是一种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融科学性、知识性和通俗性为一体的说明性文体。按其内容来说,可以包括传播科学思想、述说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介绍科技名人等;就其表达方式而言,它固然以说明为主,但不同品种的科普说明文,因其写作意图的不同,也可以适当运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等表达方式。科普说明文从表达风格上看,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一般性科普说明文,一类是文艺性科普说明文,文艺性科普说明文也叫做科学小品。科普小百科之一:科普说明文和科学小品  相似文献   

10.
《安徽教育》2012,(12):8-8
<正>本刊讯11月23日至25日,中国科协、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第五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本次科博会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发展科普文化产业,促进科技服  相似文献   

11.
12.
Scienc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Science Teach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科学教育已走过百年历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科学文化还很不发达,科学教育程度不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全面理解科学教育,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第二,培育积极完整的科学文化;第三,创造和谐、自由的科研环境。  相似文献   

14.
15.
The purpose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programs is to prepare aspiring professionals for the challenges of practice within a particular profession. These programs typically seek to ensure the acquisition of necessary knowledge and skills, as well as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their application. While not denying the importance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this paper reconfigure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s a process of becoming. Learning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involves not only what we know and can do, but also who we are (becoming). It involves integration of knowing, acting, and being in the form of professional ways of being that unfold over time. When a professional education program focuses on the acquis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it falls short of facilitating their integration into professional ways of being. In addition, through such a focus on epistemology (or theory of knowing), ontology (or theory of being) is overlooked. This paper explores what it means to develop professional ways of being where the focus is becoming, not simply knowing as an end in itself.  相似文献   

16.
17.
要搞好科学教育,需要拓宽视野,深化认识,提升境界,减少盲目性。为此,要弄清科学的内涵、关注科学内涵的发展;要摒充狭隘的还原主义科学观,从多种角度揭示科学的内涵、本质并加以综合;要注意挖掘现代科学的文化内涵,认识它对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重视科学文化的教育价值并用来指引科学教育的改革,不能简单地采用"科学 人文"的方式;还要抓住重点,妥善处理好科学文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urricular reforms and materials is needed to promote public understanding and participation in science issu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cience curricular materials in India. Textbook sections on the conceptions of mechanics are the basis for this analysis. A contextualized curriculum for schools is offered as a more productive approach to learning and exploring science concepts, processes, and science-and-technology issues. The controversial Sardar Sarovar Hydro-Electric Project in India is used as an exemplary case that can further this effort.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a contextualized curriculum is potentially quite powerful for addressing the natur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chool curricula and material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