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至道元年,牂柯王龙汉虢尧任命部下龙光进率一千多人的进贡团带着表演艺术赴东京汴梁供奉。这是第一次见于正史的关于牂柯进贡歌舞的记载。《水曲》是在宋杂剧影响下,既有演故事倾向,又有牂柯地方民族特色的歌舞节目,也可以说它是具备了戏曲因素的牂柯地方戏民族戏雏形。《宋史》的这段文字是一篇难得的关于古代牂柯歌舞(地方戏民族戏雏形)的批评文字。  相似文献   

2.
河南地方戏是中国戏曲百花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朝阳沟>则是河南地方戏中一朵最光彩夺目的奇葩,它的创作与表演,把河南地方戏推上了一个相当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依据历史事实,对有关牂牁江的史料进行符合历史地理的综合分析,并结合近、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考证汉代流经广西的牂牁江即今广西的红水河。  相似文献   

4.
中国戏曲是世界四大古老戏剧之一,而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它最终演变为明清传奇."四大传奇"和<琵琶记>是南戏向明清传奇演变的临界作品,清中叶以后,传奇时代消失在地方戏的汪洋大海之中了.  相似文献   

5.
公案戏是指在舞台上以表现古代官府官员勘查案件、处理诉讼为主要情节的戏剧文本.公案戏是元杂剧中一种很重要的戏剧类型.著名的剧作家关汉卿就写过<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包待制智斩鲁斋郎>、<钱大尹智勘绯衣梦>、<感天动地窦娥冤>四部公案戏,此外还有孙仲章的<河南府张鼎勘头巾>、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孟汉卿的<张孔目智勘魔合罗>、郑廷玉的<包待制智勘后庭花>以及无名氏所作<包待制陈州粜米>、<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神奴儿大闹开封府>、<玎玎璫璫盆儿鬼>、<崔府君断冤家债主>、<清廉官长勘金环>,等等.  相似文献   

6.
早在我国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以歌舞、宾白并重,亦属歌剧的性质.中国歌剧的发展从1920年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开始了中国歌剧的萌芽,随后在1935年的<扬子江暴风雨>、1938年的<农村曲>和<军民进行曲>、1942年的<秋子>等作品体现出中国歌剧雏形;秧歌剧<兄妹开荒>为新歌剧的创生奠定了基础,特别是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逐渐形成和创造了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新歌剧.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主题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共有56个民族;初步了解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 2.能在祖国版图的相应位置指出五大自治区的范围和位置,能对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的文字、服饰、歌舞、住房等代表性特征进行感知、区分.  相似文献   

8.
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都能歌善舞.伴随着丝绸之路的驼铃声,新疆歌舞流传到日本、缅甸、朝鲜、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各地.据<史记>、<汉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于阗乐就已在汉宫廷演出了.唐代官制的10部乐中就有3部出自新疆.  相似文献   

9.
元代散曲<白苧歌>的渊源要追溯到我国古代著名的乐舞<白纻>歌舞.从<白纻>歌舞演变为散曲<白苧歌>经历了乐府<白纻歌>、宋词<白苎>和元代散曲<白苧歌>三个阶段.<白纻歌>是配合<白纻舞>表演的歌曲,在唐代被广泛传唱,于宋代演化成词调<白苎>.<白苎>词调在被用作杂剧、诸宫调等唱调过程中,逐渐由词转化成了散曲<白苧歌>.  相似文献   

10.
<九歌>保存了战国后期楚地巫风巫舞的原始风貌,为探寻古代戏曲的起源提供了最为古老、直接的材料,其形式方面所体现的祭祀层次性、阶段性,内容方面所展示的故事性、舞蹈性为戏曲的起源,特别是歌舞戏的起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不同角度对阳戏作了初步探讨 ,使人们在初步了解阳戏的同时重视这一文化形式 ,从而使这一具有民族艺术特色的地方戏得以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赣南一带的<采茶谣>可称得上是采茶母曲之一,文章主要应用"游移"结构原则来分析南方各省的采茶歌舞,从中窥探<采茶谣>在南方各省采茶歌舞中的流传与变化.  相似文献   

13.
<考工记>是我国早期工艺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设色>篇中的<画缋>节以其简约的文字不仅体现了上古时代关于色彩方面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其中还包含着先秦在服装的纹样、装饰方面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少数民族乐曲和歌舞是各族人民为自己生活的需要创造的,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结合,深切地反映各民族独特的精神风貌。他们以歌舞来寄托愿望,倾诉爱慕,歌颂家乡,歌颂祖先,表现本民族的历史,传授战斗和生产的知识,对于民族的繁衍、教育以及团结起着重大的作用。民族文化与人民的生活紧紧相连,与民族的兴衰密切相关,不同的历史过程和自然条件形成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特点,因此在音乐艺术形式上各有风格。例如,农业民族和游牧民族在歌舞上也常常表现出  相似文献   

15.
以黄梅戏为个案,调查地方戏观众语言认同情形的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使用安庆方言的原因主要是语言习惯,并普遍对普通话持肯定态度;但黄梅戏未来发展的观众基础仍然存在,各年龄段人群大多都认为黄梅戏用方言表演好。这对各方言和地方戏的保护发展存在一些普适性的启示:一是方言的作用渐渐被削弱,视方言为语言资源和文化生态的保护工作亟待展开;二是解决地方戏改革中的语言选用问题要重视并促成地方戏传承和方言保护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在提高学生个人文学素养方面,经典诗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传统经典浩繁宏富,<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一些国学经典中有一些沉闷艰涩的文字,会给小学生诵读造成畏难情绪,且有些内容不适合小学生诵读.  相似文献   

17.
2004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根据<实施纲要>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制定本地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8.
<正>远古时代,人类从口语传播进入文字传播时代之后,将信息传之久远便从可能变为现实。文字的出现,使人类逐步摆脱了野蛮时代,文字记述活动便成为文明时代的产物,记言记事的记录活动形成了最初的档案雏形。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档案的传承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8月,安庆师范大学以黄梅戏艺术发展研究中心为依托申报的项目"黄梅戏青年旦角演员培养"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并联合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启动实施。国家艺术基金是由国家设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力作、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黄梅戏青年旦角演员培养"项目针对黄梅戏旦角艺术传承发展中的特殊问题和地方戏传承发展中的一些共性问题,通过集中理论培训和表演实践训练,引导演员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理念,提升其审美境界、理论素质、表演技能和创新意识,从而为促进黄梅戏艺术的传承和振兴,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戏墨"是扬州市江都区龙川小学潘湘云校长当年参加扬州市教育博客大赛的博客名,我最初认识潘校长就是从他的教育博客开始的。他在博客扉页上对"戏墨"的诠释是:"戏,游戏也;墨,笔墨文字也;戏墨,舞文弄墨,做点文字游戏,遣性释怀也。"文如其人,潘校长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