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3 毫秒
1.
话语是交际双方特定语用距离的反映 ;语言礼貌在话语层面上是否礼貌取决于它是否切适于交际双方的语用距离。语用距离是在交际过程中推断和确定的 ,它随着交际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交际者可以凭借一定的语言手段来维持或改变现有的语用距离。因而 ,话语礼貌具有动态性和可洽商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使用同一种语言,由于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很容易造成语用失误。遵守礼貌原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语用失误的产生,使双方都能准确理解话语中的含义,从而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本文以“ban ”一词的语用失误为例来分析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语用理论探讨了话语标记语的几个主要特征。话语标记语是在语言中不影响句子真值、只表达态度或步骤意义的语言成分。话语标记语在话语中具有关联性、顺应性及礼貌性三个语用特征。首先,关联理论为话语标记语的存在提供了认知依据。话语标记语的关联性使其在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过程中可以增加交际双方的认知共性和语境效果。第二,话语标记语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对语境的一种顺应,不仅可帮助说话人构建语篇,同时还可实现不同的语用功能,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第三,话语标记语遵守了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能够增强话语的礼貌性,提高话语的礼貌级别。  相似文献   

4.
"东西"话语意义对语境的依赖性取决于交际双方的话语选择,说话方选择了一类话语内容和形式时,听话方需要根据语境来正确理解说话方的意图与话语意义。"东西"的语用功能是:违反礼貌原则,发泄怒气;体现亲密关系,表达喜恶;表达隐晦含意,揣摩意思。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围城》片段语用距离及话语选择的语用分析证实了交际语用距离的不确定性。同时,语用分析还发现: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对于话语选择及交际语用距离的远近起重要作用;无论语用距离的大小,保护听者的面子对于礼貌是至关重要的;非言语交际在交际中能够影响交际者对语用距离的推断,进而影响交际者的话语选择。  相似文献   

6.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语用原则。合作原则在会话中起着调节交际双方说话内容的作用,而礼貌原则实际上具有更大的约束力,通过语言来表达礼貌是最常用的手段,它是成功交际的一条语用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语言为基础、语用为目的,让学生了解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一些理论知识,以便学以致用,最终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英语一般过去时常表现出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的一种矛盾,即过去时态也可表示现在时间或将来时间,表示说话人的一种试探的或礼貌的态度。这种时态错位的用法属于间接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多见于表示疑问、请求或提供的话语当中。本文从英语过去时的距离性实质出发研究一般过去时用来表示客气礼貌的语用理据,分析距离与礼貌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8.
英语一般过去时常表现出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的一种矛盾,即过去时态也可表示现在时间或将来时间.表示说话人的一种试探的或礼貌的态度.这种时态错位的用法属于间接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多见于表示疑问、请求或提供的话语当中.本文从英语过去时的距离性实质出发研究一般过去时用来表示客气礼貌的语用理据,分析距离与礼貌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是不是"虚化为话语标记过程的探讨,认为北京口语中"是不是"表疑问的语用功能显现出一个由强到弱到无的连续链,它发端于有疑而问,经过疑问功能的减弱、消失,成为"非问"的话语标记成分。功能上的迁移变化是由于"是不是"在疑问结构体中语法位置的变化和凝固引起的。虚化为话语标记后,"是不是"除了含有与对方商议或进行求证的功能外,还说明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关注,努力在自己与听话人之间建立起共同的交际背景,来实现交际中应遵循的礼貌原则。同时,话语标记"是不是"具有肯定、确认之前的旧信息和提示、凸显之后的新信息等话语功能。  相似文献   

10.
话语是承载说话人意图的载体和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媒介。作为表达语用意图的话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行为,也是语用行为,还是文化行为。话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处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互动网络之中。对话语语用意图的认知能形成高效率的认知直觉;对语用性的认知直觉能帮助说话人对语用意图进行自认为的最佳语用设计,而使听话人根据交际语境激活的语用知识和认知习惯作出相关的理解。话语语用性保证了话语行为的双方对话语意图生成和诠释进行的优选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11.
幽默言语交际失败有着深刻的认知原因,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在交际者认知语境能否互显、听者能否辨别说话者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方面的差异、以及听者能否实现认知框架的动态转换方面寻找幽默交际失败的原因,为幽默言语交际失败做出一个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心理距离为参照点,以汉语日常会话为语料,在语用视点和语用移情及离情理论框架下,探究人称指示语的更换在交际中所起的调距作用和取得的语用效果。通过分析发现,第一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二或第三人称指示语时,前者拉近了说话人和听话人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了话语的亲和力,后者拉近了说话人与第三方间心理距离,便于听话人感受说话人对第三方的情感和立场;第二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一或第三人称指示语时,前者将听话人移位于说话人位置,两者间心理距离消失,激起情感共鸣,后者将心理距离由远拉近,强化说话人负面情绪,多为严厉批评;第三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一或二人称指示语时,两者都将心理距离拉远,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弱化自我意识以增强客观性,后者通过模糊听话人身份来提高礼貌程度。  相似文献   

13.
语用能力是兜揽其他全部能力的综观性能力,它以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为基础,以交际能力为核心,以隐喻能力、转喻能力、幽默能力、正确施为和推理的能力以及克服语用失误的能力为最高任务或目标。要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开"语用学"课;语用失误分析;做语用能力问卷或自测题;在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中体现语用精神,寻找、分析、评论、纠正自己(以前)或他人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4.
在会话过程中,听者是接受传达信息的一方,所以,很容易让人认为"听"这个动作是一种受动行为。但是,在实际的会话当中听者在听取对方讲话的时候,总是会从音声、词汇、语法等方面来理解发话者所讲述的话语,同时还会根据话语的前后关联或者结合会话的情境来积极地解释或对照知识和记忆来思考想象对方的已述话语,甚至还会推测发话者还未讲述的话语,或对发话者在话语中的省略进行信息补全。听者为会话的顺利进行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话语的间接表达是言语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间接表达所产生的是话语的会话含义,它委婉地体现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运用语用逻辑的会话含义理论,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语用推理,消除话语字面意义的"冲突",完成话语字面意义到会话含义的过渡,有利于学生对话语意义的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16.
话语是承载说话人意图的载体和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媒介。作为表达语用意图的话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行为,也是语用行为,还是文化行为。话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处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互动网络之中。对话语语用意图的认知能形成高效率的认知直觉;对语用性的认知直觉能帮助说话人对语用意图进行自认为的最佳语用设计,而使听话人根据交际语境激活的语用知识和认知习惯作出相关的理解。话语语用性保证了话语行为的双方对话语意图生成和诠释进行的优选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17.
赵强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32(5):121-124,83
言语行为都是语用者运用自认为合适的话语得体地表述语用意图的语用行为。从语用学意图理论来看,语用意图具有呈现和解释的复杂性。语用意图的呈现体现在语用力、话语力和符号力这三个维度上;语用者和解释者对语用意图的生成和解释,是语用意图多维度的动态互动的结果,语用者与解释者在对待语用意图上可能是等值的或偏离的。  相似文献   

18.
语用视角下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英语进行得体交际是培养学生外语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要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则需要培养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语用能力。通过语用视角下的分析,设计有特色的培养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从“说话人准则”和“听话人推论”两个方面提出了语言学习的三大原则:数量原则、信息原则、方式原则。这一理论适用的语义场景是日常生活的交际活动。在远程开放教育领域,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成人学习者,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实施英语听力教学面临较大的挑战和难度。在实际的听力教学中,成人学习者大多只关注听力材料的字面意思,而不能理解话语的言下之意,从而导致对说话者的真实意图产生理解上的错误。运用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有助于学习者推断出对话中说话者的真实意图,正好弥合了远程教育英语听力教学的不足。基于行动研究“发现问题——反思——调整教学方案”循环迭代的研究路径,针对远程教育英语听力教学的实践研究表明:在听力教学中有意识地系统培养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符合开放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现代技术构建生态化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整合真实性的教学资源,设计符合远程开放学生需求的情景化的教学活动,能提高学生对于会话中隐喻含义的推理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