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微课在其应用、开发、反思的实践过程中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实践价值,如促进教师学习方式的"微时代"转换,创生教师"微生态"成长模式,塑造自由对话的教师文化等。微课的实践过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在微课实践中得以实现螺旋式专业发展:教师专业知识在微课应用中持续创生;教师专业能力在微课开发中得以不断转换;教师专业智慧在微课反思中得以深化和内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微课实践策略包括:组织微课培训、建立微课资源库、构建微课共同体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中国微课大赛、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等微课大赛的参赛、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微课资源建设的"量"与"质"、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的制作技术与内容呈现形式、微课的传播途径及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较为详尽地梳理、探析我国微课资源的建设现状,并研究提出优化微课建设的一些策略,以期为我国微课资源建设和实践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教育资源,一直受到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文章从广州市荔湾区中小学教师微课资源实际应用出发,按照"调研需求-建设资源-应用实践-总结策略"的研究思路进行长期跟踪,发现区域性微课资源在不同学段的应用具有差异性;区域性微课资源在相同学段不同学校的应用具有差异性;区域性微课资源在不同学科的应用具有差异性;区域性微课资源库存在多方面不足,需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基于此,文章得出需进一步完善区域微课资源的建设路径、完善微课资源平台功能等启示,以期为区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技术》2016,(3):66-72
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将会越来越流行,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为满足高校课程改革中微课教学的发展需求,文章从微课的内涵分析着手,主要研究了微课视频的形式、制作和设计方法、网络发布等关键要素,并将其应用于大学FPGA(Field-program 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课程系列微课视频的制作实践中,最后通过学校的"天空教室"和"爱课程—校园端"这两个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课程资源建设和视频发布。该系列微课视频的制作和实践,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为下一步微课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2011年国内首次明确"微课"概念以来,国内关于微课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一定的基础。虽然在微课的概念上没有达成统一,但微课的表现形式、应用领域和目标等核心思想基本一致,基于此,文章认为讨论微课评价的时机已经出现。文章从微课概念的两个特性出发,探讨教学资源与网络课程评价对微课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的借鉴,不涉及具体的评价指标。探讨微课评价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寄希望于更多、更权威的学者对微课评价进行讨论,促进微课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兼具"开放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的微课资源设计模式,是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ADDIE模型,建立了以分析为基础,设计、开发、实施为核心,评价为保证的绩效管理课程微课资源设计模式,可为课程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提供思考框架和实践路径,促进多层次的混合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微课在其应用、开发、反思的实践过程中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实践价值,如促进教师学习方式的"微时代"转换,创生教师"微生态"成长模式,塑造自由对话的教师文化等。微课的实践过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在微课实践中得以实现螺旋式专业发展:教师专业知识在微课应用中持续创生;教师专业能力在微课开发中得以不断转换;教师专业智慧在微课反思中得以深化和内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微课实践策略包括:组织微课培训、建立微课资源库、构建微课共同体等。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网络科技遍布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微博、微视频、微信、微课软件等可以看出,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微"时代,各种"微"工具的出现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效率,还给某些领域注入了新的元素。其中,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不仅推动了教学方法的创新,还给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灵活有效地应用微课资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热情,改善了以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枯燥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氛围。本文在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理念和微课资源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微课的两大特点进行论述,进一步探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微课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9.
微课发展现状及其推动教育公平的实践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教育公平的诉求入手,指出了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作用,分别从微课设计及其实践应用的角度对微课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微课作为生成性资源、在MOOC中作为最有效的资源、支持翻转课堂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四个方面论述了微课推动教育公平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介绍微课的起源和国内发展现状,分析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研究情况,探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在"电子产品组装调试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表明,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利用碎片化时间方便快捷获取各类学习支持与学习服务,高效地实现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学习资源形式在国内外迅速发展起来,微课的理论、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也成为网络学习、移动学习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观微课的内涵、特点与网络环境,发现微课的教学实践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掌握学习理论”的教育理念。在“掌握学习理论”指导下,展现微课设计的理论与制作流程,分析微课视频的五种制作方法及其特点,并在《青少年学习与生活中的心理学》系列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基础上,论述讲授型微课的设计思路和微课视频制作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微时代"的到来,微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2012年9月我国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第一届中小学微课大赛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作品的微课类型、制作方式、辅助资源和教学设计四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我国中小学微课的现状,挖掘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由知识点传授到能力培养的微课类型设计思路、突出辅助资源拓展与延伸知识点的作用、技术与内容深层次地融合和注重教学设计等优化方法,力求构建教育信息化时代下高质量的微课作品,为我国中小学微课的实践与理论探索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和移动传媒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学习习惯和日常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移动传媒的发展是微课在高校体育实践课教学中应用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学在高校体育实践课教学中应用的法宝。微课应用到高校体育实践课教学中,推动了高校体育实践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结合体育实践课的任务和微课的优势,分析了微课在高校体育实践课教学中的优势,探究了高校体育实践课教学中微课的独特性,提出了"课前课后、线上线下"的高校体育实践课教学的微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教育企业及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形式积累了大量微课资源。微课从无到有,微课资源的数量、类型、内容、学科分布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与提升。基础教育微课的特殊性,要求微课资源建设必须立足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点,适应学生学情、教师师情、学校校情等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基于此,阐述基础教育校本微课资源建设的意义及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职实践类课程的特点和微课内涵及应用现状的分析,文章提出了高职实践类微课资源序化的原则和模式,并以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提取相应课程实践类知识元,对该课程实践性微课资源结构进行序化,提出微课的三种微观序化方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微课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中的热点话题之一,进一步厘清微课的特征,着力于微课资源的研究与建设,并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实践和探索微课的有效模式,更好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及作者反馈征文的内容分析,发现教师对微课的认识可以总结为三类:微视频资源、微课程、微课教学。"微视频资源"具有短小精悍等特征,可用于社会公众的泛在学习、非正式学习与移动学习;"微课程"具有生成性和互动性等特征,更适宜于成人的继续教育与开放教育;"微课教学"具有计划性和组织性,比较适合在校学生的正式学习。  相似文献   

18.
随着微课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数量急剧增长。如何进行微课构建和应用,发挥微课综合资源的利用效率,已成为微课发展的当务之急。通过分析当前微课资源的建设现状,就微课资源建设提出对策,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应用微课资源平台开展教学作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课和翻转课堂这些新的教学手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依据翻转课堂的起源及定义,把翻转课堂分为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在"微乐优翻转学堂"这个平台上,按照课前的四环节和课中的五步骤对基于微课下的高中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以期能够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楼红 《教育艺术》2020,(4):32-33
基于教材开发写作微课能实现以读促写,在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中让写作"借势生长"。本文重点阐释了写作微课教学的三个实践策略:借助资源明确写作任务,结合教材分析具体语言,设计平台促进梯度训练。依据学情的实际通过局部改进写作问题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教师开发教材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