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利制权趋利避害──现代高等教育对中国传统谋略文化的借鉴(之一)顾冠华具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中国,历代都有许多精辟深湛的谋略思想理论和精妙绝伦的谋略实践活动。它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思想的精华,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高等教育积极借...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潮头,正把千千万万个企业卷入市场竞争的汪洋大海。无论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正极力探求得胜之术,成功之道。商场即战场,竞争如战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古代兵学圣典──《孙子兵法》中关于军事对抗谋略的精辟见解,恰恰为广大企业家制订市场营销策略,赢得商战的胜利,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启迪。本文类比孙子的军事策略,结合企业市场经营实践,提出如下市场营销策略,以供研究者和企业家参考。一、知彼知己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范。”①作为战争指导者,只有知己知彼,才能…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谋攻》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这是孙子对战争实践的总结,不仅为尔后战役证明其正确性,也为现代商战所证实:“知彼知己”,则“百战不殆”,反之,则“每战必败”。孔明巧摆“空城计”就是运用这种谋攻思想取得成功的典型例子。孔明知汉中咽喉街亭失守,怕司马懿断其归路,急分兵遣将布置撤军。  相似文献   

4.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我们把这句话用在法制副校长的讲课上,也很适合。当前,相当部分法制副校长在讲课中存在明显不足:一是授课方式单调,讲授不生动;二是讲解"理"有余,"情"不足,学生无兴趣;三是工作缺乏计划性,  相似文献   

5.
先秦军事谋略是中国军事谋略思想的源头,由于历史的契机,时处上古三代的这一军事奇葩于其童年便焕发出勃勃生机,迅速走向成熟,并成功地运用于军事实践.对先秦军事谋略思想的内容和特点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中国军事谋略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更有助于我们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6.
《谋政》:“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课本和不少书上都注成:“意思是胜负各半”。此处的“一”不是数词。在“不知彼而知己”这个条件下,胜和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更不存在因果关系。它们之间只存有或然性、偶然性而已。查《辞海》“一”词条第十三义项的解释是:或。所用的例句恰巧就正是这一句。在先秦著作里,“一”常作“或”解: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班主任在刚接新班时,要静心观察,遇到难题得先忍耐,甚至作退让。当然,这并不代表班主任没有原则,不负责任。尤其是面对一些“犟”学生、“硬骨头”,则一定要摸清他们的性格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退”可为自己的工作留有余地,以“退”为“进”,有利于班主任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孙子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相似文献   

8.
<正>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而企业在竞争中,只有了解自己的竞争优势,才能打造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核心竞争力;也只有了解了自己在竞争中的短板,才能及时改正,加速企业结构转型。企业如人,要做到"当每日三省吾身,君子处身于世,必怀抱重器也"。随着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如何贯彻党的精神要求是南航北方分公司团委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共青团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新形势下,综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如何加强企业内部职工的思  相似文献   

9.
高中读文课本第三册《谋攻》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课本注“一胜一负”为“意思是胜负各半”。但到底怎样“半”法呢?给人一种模糊的感觉。从字面上看这样解释似乎正确,,因前面说双方了解则全胜,后面是双方不了解则全败,这里说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典军事理论的奠基之作。它博大精深的谋略思想的正确性在历史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验证,所有从事战争和竞争活动的人们都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妙策方略。在当今高水平的体育竞技中,谋略智慧因素越来越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性筹码,孙子谋略思想不需任何转化就可以直接运用于体育竞技的指导。将孙子谋略与体育竞技特点相结合,按孙子谋略的“知情庙算”、“择人任势”、“因敌制胜”的逻辑关系,展现孙子谋略对体育竞技的指导作用,让孙子谋略思想的智慧之光,照亮体育竞技的舞台。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的首要目标和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的发展。因此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可贵地关注了学生的天赋和个性,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但更重要的是要知己知彼,知己是进行教学设计;知彼是了解学生的认知准备和课堂生成。语文有效教学是在知己知彼中以彼来调整己的过程,即是生成调整预设的过程。有些语文老师可能忽视了知彼,尤其是从教经验不多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中学生具备一定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对于他们批判地继承这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对汉语言文字的了解,提高运用汉语文字的能力,无疑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地位,在高考中也占有一定的分数比例。文言文复习的如何,直接影响高考成绩。那么,怎样搞好文言文的复习呢?我以为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战如此,高考文言文复习又何尝不是如此?“知己”,通过调查测试比较容易做到,而“知彼”呢,都认为太难了。为了“知彼”,很多学校派人四处奔  相似文献   

13.
竞技羽毛球比赛中调动对手的中心问题与孙子“以我为主”谋略具有内在的相似性,通过深入领会孙子“以我为主”谋略思想的精髓,结合竞技羽毛球实战案例对“以我为主”谋略思想进行深入探析,借鉴案例中不同时机运用“以我为主”谋略思想的成功经验,提高羽毛球教练员、运动员对“以我为主”谋略更深的认识,使之能够科学有效的融入到竞技羽毛球实战中去,从而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4.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谋攻) 学习时既了解自己又了解所学内容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则必胜;只了解前者不了解后者,胜负各半;二者都不了解,不管是今天在校学习还是将来工作都会面临困境。 不知彼会导致对学习内容的盲信,对教师讲的内容不假思索,照单全收;对书上写的不作取舍,全部“拿来”。不考虑今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一切唯书、唯师、唯上的思想会使思维“定势化”,作业解题“公式化”,生活风格“师型化”,个性特点“大众化”。主体性意识差,应急应变和…  相似文献   

15.
孟夏 《神州学人》2013,(5):39-41
"‘春晖杯’大赛让我们更加知己知彼。所谓‘知己’,就是对自己项目和团队的优缺点认识得更充分了;所谓‘知彼’,就是对市场和投资人的喜好领悟得更真切了。"2008年,在中国驻瑞士使馆教育处的建议下,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以下简称为"协会")开始组织  相似文献   

16.
王竹香 《辅导员》2009,(10):35-37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战是这样,高考也是这样。在2009年高考冲刺阶段,不仅要“知彼”,更要“知己”,即不仅要明确高考方向,还要清楚此阶段的复习重点——回归课文。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科高考总复习中,同学们应该做到知己知彼,复习注重实效。“知己”在此可理解为查漏补缺。但不少同学题没少做,提高却不明显。究其原因,同学们在做到“知己”的同时,还应该做到“知彼”。“知彼”是要求同学们一定要了解英语科高考试卷结构和试题考查哪些语言能力。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结构与语言考查层次进行分  相似文献   

18.
漫话“一”     
张雁 《语文知识》2002,(10):13-13
“一”是汉字中最简单的字,却有十余种解法。 李白《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个“一”是最小的自然数,是“数之始”。“一”有“纯一不杂”之意,如《管子·水地》:“故水一则人心正。”尹知章注: “一,谓不杂。”“一”作“全”“满”解,如李煜《清平乐》词:“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当“一概”“都”讲,如《荀子·劝学》:“一可以为法则。”而《孙子·谋攻》里的“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中的“一胜一负”,只有理解为“或胜或负”才是准确的。杜甫《石壕  相似文献   

19.
由顾冠华和沈广斌合著的《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一书最近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九五”重点课题,由著名教育学家鲁洁教授作序。全书从文化与高等教育之本质特征及相互关系出发,分别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操作层面等方面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的特点与优劣,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借鉴意义以及两者间内在的互动功效,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具有较好的参考指导价值。本书是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少数专著之一。全书视野开阔,视角新颖,纵…  相似文献   

20.
《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一胜一负"有的注曰:"胜负各半".此注释不确.战争中,只了解自己不了解敌方情况去作战,战争的后果是无法预料的,怎么能够预言胜负各半呢?这显然与作者强调要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的用意是相违背的.另外,"一"作"各"解在词义上也是说不过去的,因此"一"无"各"意.句中的"一"应作"或"解."一胜一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