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质量,切实增强学校课余训练的实效性,是摆在所有教练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总结多年的教练员工作后认为:教练员一定要重视和改进课余体育训练积极性恢复手段的运用,了解和掌握运动性疲劳后的恢复与训练效果之间的关系,科学地安排训练计划和积极性恢复手段,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水平、有潜力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一定体育特长或爱好的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和挖掘他们的竞技能力,逐步使他们的运动才能定向地发展和得到提高。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环节,还是衡量学校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运动训练体制中的一个环节,是基础训练的一种组织形式。它属于运动训练的范畴。同样是一个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不过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有其特定的任务与目标,牵涉到儿童、青少年有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又由于这一过程毕竟属于“课余”的性质,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和认识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其训练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对中小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运动技术都造成不良的影响。主要问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训练已经成为我国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余体育训练又是学校体育训练及成绩提高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呈现出多系列、多层次的趋势,正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为优秀运动队、体育运动学校和体育院校输送了一批后备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振兴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目前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课余体育训练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和丰富文化生活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福州市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接受教育厅、大体协和学校的指导与引领,但是,影响其开展的具体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几年,福州市高职院校课余训练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矛盾是不能忽视的,这些也制约着福州市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因此,应该积极找出现阶段课余训练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现和选拔优秀运动员的基本途径。但因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加上家长、其他教师对体育训练的错误认识,导致课余训练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对此,教练员在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并让学生在参与体育训练的同时学好文化课。  相似文献   

6.
课余体育训练是指把部分运动成绩好的学生,按其特长组成若干运动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目的是为国家发现和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延续,其作用远远超过了训练本身,对培养“一专多能’”教育人才起着重要作用。课余体育训练已成为学校体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课余体育训练对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即体育文化水平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与其它兄弟院校相比较,师专学校场地设备简陋,训练经费不足,体育人才匮乏等问题仍相当突出,直按影响和制约着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对此,本文想通过师专课余体育训练的难点即制约因素作一剖析,并针对师专实际提出解决难点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学校实际课余田径训练中发现,影响学生训练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学生对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不高造成的。现在的孩子太娇气,吃不了苦,受不了累,躲避训练是学生训练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  相似文献   

8.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步伐的临进,在我国掀起了体育训练和全民健身运动的高潮,中学课余体育训练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及学校的重视。但是,由于体育教师对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理解、认识程度及目标出发点不尽相同,因此,在课余训练中存在着许多误区,使一些有运动天赋的学生未能继续发挥其特长,过早地离开了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为了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在中学体育课余训练中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的关系中学的课余体育训练任务首先是为学校争得荣誉,其次是为各级体育运动队和高等院校培养输送体育后备…  相似文献   

9.
浅谈影响学生体育训练积极性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学生体育训练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学生对体育训练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因此,要提高学生体育训练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增强学生训练积极性是基层教练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根据笔者十几年的教学训练实践,分析影响学生训练积极性因素,总结了激发学生训练积极性的教练方法。  相似文献   

10.
窦峥 《成才之路》2013,(35):14-14
学校体育工作中最重要部分是抓好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余体育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练员只有选准苗子、明确目的、因材施教、科学训练,才能使课余训练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1.
浅析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一是磨练意志 ;二是培养稳定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 ;三是培养竞争意识 ,体验挫折感和成功感 ,增强认识自我能力和抗挫能力 ,保持适度自尊自信 ;四是协调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学分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把它应用于高职教育教学会带来诸多好处,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突出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及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高职教育改革和办学实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刚刚升入初中的新生,存在因思维不够严谨而错误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进而影响数学学习效果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培养学生准确使用语言的习惯,使学生能够用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概念、公式和解题过程,准确理解数学命题;二是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严谨认真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三是培养学生考虑问题全面、周密而不遗漏的思考习惯;四是强调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在“全人教育”理念下构建一套体育育人的运作体系。一是通过建立体育网络信息服务中心,服务学生体质测试和体育课、俱乐部、业余训练、竞技比赛等学校体育活动,形成一套体育育人运作体系;二是以竞赛为驱动,在娱乐和健体的基础上,促进参与体育课、俱乐部、业余训练的学生追求更好的运动成绩,挖掘其个人最大潜力;三是借助体育游戏公平竞争和评判成绩实力优先的原则,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知法守法、尊重对手、完善人格魅力、最终完成个人价值实现的全人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江苏重点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就江苏重点高校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与态度、体育活动的频度及时间、活动形式、项目的选择、体育消费以及体育动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对体育的参与意识较强,但是在锻炼时间和频度上存在不足;活动项目主要以球类为主,舞蹈、健身操在女生中占有一定比例;场地器材设施不足、学业重、没有时间和无人组织指导等客观原因是影响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之一,也是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运动水平,培养体育骨干,推动学校体育普及和提高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但目前学校体育中,还存在着比赛任务,才有课余集训的弊病,教练员为了在短时间内使运动员出成绩,在训练时,往往是片面地强调整体的专项训练和加大运动负荷的训练,而忽视了全面素质及系统的运动训练,其结果给课余运动训练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根据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训练是本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课在"两课"课程体系当中独具特色。文章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提出增强"思想道德修养"课实效性的几点思考:首先,贴近学生,彰显课堂活力;其次,遵循道德教育规律,强化情感教育;第三,整合校内资源,强化实践环节;第四,加强师德建设,实现全员德育。  相似文献   

18.
改革现行的课程评价机制,建立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体系,是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标准和发展目标进行精心选材,选取真正适合有利于学生的评价,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目的,下面五种方法值得借鉴。第一、课堂行为观察。第二、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第三、情景体验。第四、肯定性语言评价。第五、设计多元个性化作业。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校大学生从事各种商业活动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深入分析部分大学生"经商"的社会背景、思想动因和形式,并就当前高校这类现象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转变高校教育观念;二是明确对大学生"经商"行为的教育原则;三是注重对大学生"经商"行为的参与、教育和引导;四是完善大学生"经商"行为的相关教育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不论是农村学校还是城镇学校,初中开设综合性的理科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适应学生毕业后的实际需要。探讨初中理科课程综合化的必要性,可从以下五方面考虑:现代生产所引起的劳动力状况的变化及其对教育的新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教育内容的影响;义务教育科学教育目标的要求;初中学生思惟发展的基本特点;初中学生毕业后的大致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