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施万春先生创作的艺术歌曲《送上我心头的思念》是我国艺术歌曲中的成功之作,自创作以来,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笔者通过对作品旋律、和声、曲式等创作手法的分析,以期管窥出其创作特征,并就演唱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2.
《春的音画》是我国青年作曲家刘丁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作品在思想内涵、音乐形式和创作手法上都充分体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才华。本文通过对《春的音画》的曲式结构、旋律形态、词曲结合、和声技法、钢琴伴奏等方面的分析,对其创作特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吴式锴先生的《和声艺术发展史》是一本详细、殷实的和声艺术史著作。该著对公元9世纪的多声音乐到19是世纪末斯克里亚宾等人的和声技法进行了详尽的梳理与分析,并从技法与风格演变的角度对当时的多声音乐做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是国内和声学界多年来难得的优秀成果。本文对该著的主要内容、研究特色、以及作者的独到见解做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引发和声史学在作曲技术基础理论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短小轻盈的管弦乐曲,也是一幅交响音乐风俗画的典范之作,可以说是鲍罗丁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堪称经典的一部。本文通过对作品中和声运用特色的分析,揭示和声的表现特点及在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深入对作品的了解和音乐语言特色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电影音乐创作步入了一个新的繁盛时期。中国作曲家尝试将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术与本民族传统音乐元素交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创作理念。尤其是谭盾、赵季平、施万春等作曲家的加入,与新一代的导演们一起,共同构建了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6.
半音化和声作为浪漫主义音乐重要的风格特征及表现手法,在格里格的创作中得以大量运用及充分发展。文章从调式、和弦以及线型几个角度对格里格艺术歌曲的半音化和声进行分析,探讨半音化和声手法及其所展现出来的音乐特色。通过分析表明:该作品的半音化和声手法形式多样、构思巧妙,所产生的音响新颖、色彩绚丽,体现出格里格鲜明的个性化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7.
大小调相互间的频繁渗透及自然调式的运用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一种主要特色。古典音乐和声原则是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根本源泉,浪漫主义音乐的和声语言与古典音乐的和声语言是同质不同形的关系。体现出同一种体系——大小调和声体系——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幽兰逢春》是浙派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众多的习笛者中,是演奏学习最多的一首。作者从周恩来总理赞美昆曲的一句话联想到自己的艺术生涯和生活经历,以兰花逢春的比喻来抒发自己对总理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昆曲曲牌《二郎神》为音乐动机,作者从曲式结构,调式和声,主题题材以及旋律等方面进行发展,从而创作出了一部感人至深的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9.
艺术歌曲在勃拉姆斯一生的音乐创作中有着非比寻常、不可取代的地位.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勃拉姆斯在他三个时期的创作中,风格略有不同,情绪波澜起伏,但每一部作品都巧妙地反映他的内心思想和外在情绪.本文将对勃拉姆斯的《五月之夜》、《夏日的黄昏》两首艺术歌曲的和声特色进行简要的分析论述,通过分析,从而了解勃拉姆斯在艺术歌曲创作中的和声处理方法以及音乐人物的塑造及情感的表达等方面特色.  相似文献   

10.
传统和声教学在和声分析实践中往往重"细节"而轻"整体",甚至以"和弦标记"为和声分析的全部内容。分析与解读一首音乐作品的和声现象,必须寻求一种科学的、全面系统的和声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炜 《文教资料》2006,(23):140
王日昌先生在和声教学上的新理念,确实以其与众不同而颇具特色地跻身于和声教学领域的前沿。本文主要从“不必苛求‘做题的实际音响效果’”的观点出发,以阐明初次接触和声的学生,规则条目是重于音响效果的。  相似文献   

12.
柴可夫斯基把古典主义时期的和声风格与浪漫主义时期的情感特征巧妙的相结合。在主题展开上,运用多次转调模进,是作曲技法的重要手段。在和声运用上,通过转调和离调的展开,使得各部分的主题推向高潮。还多次运用低音和弦与和声布局的关系,使得作品的情绪展开与和声现象的衔接做好了妥帖,是一部很具有俄罗斯民族音乐特色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巴赫<371首四声部众赞歌>中的和声处理体现了调式调性与和声调性两种调性体系的结合,即:众赞歌旋律是教会调式体系的,而和声却是大小调体系的,这两种体系的结合是<371>的最大特色.巴赫运用功能和声处理众赞歌旋律的主要手法是,将教会调式的特性音和Ⅶ级音处理为大小调体系的其他音级,将教会调式的主音在功能和声中处理为同调结合和异调结合.  相似文献   

14.
建国后我国许多作曲家采用新疆音乐素材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疆地域风格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反映出作曲家在保持民族音乐特色的同时大胆地探索了如何使钢琴这件西洋乐器反映出民族音乐特色。文章分别从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对新疆风格钢琴曲的创作特点进行举例分析,不仅可以了解新疆的民族文化以及该作品的音乐特色,而且也可以为弹奏新疆风格钢琴曲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盖塔诺&#183;多尼采蒂的艺术歌曲旋律优美,结构清晰,在十九世纪的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声乐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眼泪》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和声语言以及织体层次都颇具特色,对其进行探究,可以对作曲家乃至当时意大利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音乐思想、和声构建等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和声课是高师音乐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长期以来,高师和声课的教学,从教材内容到教学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照搬高等音乐院校,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色,学用脱节现象极为严重,因而尽管和声课教师认真备课讲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许多学生却兴致索然甚至产生一些糊涂想法,或曰“和声课难学”,或曰“学和声没什么用”。  相似文献   

17.
四部和声写作 ,是和声教学中的一个中心课题。通过写作训练 ,不仅能够逐步加深对整个和声体系本质上的理解 ,而且能够将四部和声转化为键盘和声及伴奏音型 ,为歌曲配弹服务 ,实用性强 ,且操作简单、明晰。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针对学生习题写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四种参考方法 :1、解决法 ;2、替换法 ;3、逻辑法 ;4、排除法。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面介绍了四种方法在写作实践中的运用 ,主要就和弦选择的多种可能性 ,提供了一种思维途径、思维目标  相似文献   

18.
和声是多声部音乐写作的一种基本手法,他离不开听觉。而和声听觉与和声思维又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本文以此为依据,以和声教学法为切入点阐述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运用和声听觉来拓展学生和声思维的必要性。文中提出这种教学法应结合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不能盲目的追求,也不能盲目的排斥,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本文还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述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和声听觉来拓展和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较为系统地学习戴定澄老师的《欧洲早期和声的观念与形态》一书,笔者对三、六度音程在音程性和声思维向和弦性和声思维的转化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在书中,作者赋予三、六度音程独特的魅力,为进一步探究和追溯现代意义上的和声的源头及发展历程提供了新的道路和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音乐具有很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旋律与和声是其民族性语言的集大成果。它独特的和声体现在广泛地运用自然调式,尤其是自然小调的使用。自然小调中的变格进行、变格终止和正格进行。还有各式各样的中古调式的运用,包括交替调式的平行大小调,这些和声进行、和弦结构与各种调式音阶支撑俄罗斯音乐的和声领域,并展现多彩的俄罗斯民族性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