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术无禁区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是我这近一生的最好年月。这是我这一代人的幸运,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在此之前,几乎很难看出有什么指望。“文革”何止国家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一言堂”,文化专制,学术发展、社  相似文献   

2.
特别督水官     
每天早晨,妈妈会在我的小水壶里灌上满满一壶温开水,叮嘱我在学校多喝水。可我不是忙着写作业,就是忙着和同学们玩耍……总之,导致的结果就是:早上带着满满一壶水来,放学之后又"满载"而归。可没想到,这芝麻大的小事竟然惊动了陈老师。  相似文献   

3.
世间美丽的词语千千万万,最美丽的一个也许属于"青春"。一首题为《致青春》的小诗里,就有这样的句子:"我曾在远方看见过你向我招手,可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来了!"是啊,青春人人都会有,但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会如夏花般绚丽。透过这些青春岁月里的故事,你或许会思考:我的青春之花该在哪里绽放呢?  相似文献   

4.
徐月新 《江苏教育》2010,(10):15-16
2007年学校整体搬迁到吴江城区,三年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但作为一所异地新建的老校,校园文化建设还有很多空白。这学期期初一次行政例会上,我提出成立校园电视台,希望大家多提一些点子。满以为行政人员会举双手赞同,谁知道"剃头担子一头热"。教务处首先提出:"我们已经有了校园广播站,再成立电视台会影响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5.
马亚伟 《家长》2012,(5):1-1
那天,我对女儿说:"母亲节到了,你送我什么礼物啊?" 没想到,女儿仰着头反问道:"妈妈,母亲都是女的,我也是女的,所以我也要礼物!"  相似文献   

6.
李波 《文教资料》2011,(14):17-19
小说《古炉》唤醒了人们记忆深处的"文革"情节,普通民众的生活在"文革"风向标的指引下发生了巨变。在全民参与下,古炉村"文革"运动变成了由"精神领袖"领导的群生狂欢化运动,古炉村就成了"文革"期间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  相似文献   

7.
"十年词汇"共时嬗变主要表现为"文革"期间不少"专用词语"使用频率、词义适用范围等处于动态变化中。这种开放的嬗变就整体而言对20世纪现代汉语词义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少词语或始用于"文革"前、见用于"文革"中,或始用于"文革"中、仍见用于"文革"后,或贯用于"文革"前、中、后,而词义演变形态不一。  相似文献   

8.
徐昕 《大学生》2014,(21):70-70
像我这样学非通用外语(俗称"小语种")出身的人,被别人,尤其是被老外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看似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其实最难。 我该怎么说呢?告诉他们这只是一个偶然事件——高三那年大学来我们中学提前招生,我懵懵懂懂地去参加了考试,没想到被录取了,然后就到了北京,学了这门外语.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文革"题材小说研究论文集中在宏观考察,探讨"文革"叙事与"文革"记忆、"文革"历史的关系,以及打量其"思想史"意义等方面。2000年以后,研究专著和大量硕博士论文的出现标志着"文革"题材小说研究的真正兴起。从许子东到张景兰、沈杏培,"文革"题材小说研究完成了从"内部研究"到"外部研究"的转型。当前的"文革"题材小说研究在作品搜集、文献利用、研究范式的建立和研究格局的扩大等方面都面临着一些不足,但是,其前景广阔,必将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淇凇 《家长》2013,(5):10-12
老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一直以为这是鞭策孩子努力学习的金玉良言,没想到,这句话也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因为平时对孩子不够尊重,我尝到了儿子对我的加倍"回报"。  相似文献   

11.
正式上任校长的第一天,我准备了一篇正儿八经的"就职演说",可一开口就觉得有些别扭,索性丢开稿纸即兴发挥。没想到,我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事后,不少老师对我说:"校长,你的话全都讲到我们的心坎里了。"  相似文献   

12.
杨绛的《丙午丁未年纪事》几乎囊括了她在"文革"期间所有刻骨铭心的遭遇和心路历程。杨绛韬光养晦的生存方式使她避免了在"文革"中卷入更大的灾难,其"文革"记忆富有浓郁人情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杨绛的"文革"记忆几乎全部停留在个人境遇的陈述上,她对于自己的生存方式缺乏反思,缺少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应有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论“文革”对鲁迅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革"对鲁迅的传播,具有与"文革"作为特殊时期高度一致的复杂性。鲁迅著作的出版受制于文革政治需要与当时的文化观念和运作方式,是极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制度化行为;鲁迅言论的引用表现出强烈的选择性,既显示了引用者的立场与态度,又参与了鲁迅形象的文革版的改写。  相似文献   

14.
戴启江 《班主任》2014,(12):58-59
时间已隔很久,可那个孩子的微笑,那颤抖的身体,那渴求而又胆怯的眼神,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每在我疲惫不堪时,就会像一层一层的波澜从远处荡漾而来,伴随着这样一个声音:"老师,我想上课,可以吗?"因为赛课,我来到另一所学校借班上课。在与学生见面并布置预习任务后,我找班主任了解情况,没想到他竟是我高考阅卷时的同桌。交谈中,他重点说了一个学生:"你千万不要理那个坐在第一排靠窗位置的孩子,他有点精神失常。"  相似文献   

15.
"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具有范式转换的意义,它们超越了手扪伤痕的"文革"追忆,以异质的美学试验来破解"文革"极端政治理性、寻找后"文革"时代新的现代性想象的可能性.两者不约而同地选择"疯癫"这一视角来展开现代性想象,"疯癫"第一次在新时期文学中成为自主的美学追求,具有了自足的本体价值.  相似文献   

16.
星期六的下午,我闲着没事,来到了弟弟的房间。他的房间里,到处是他的手工作品。一个可爱的"小猫骰子",进入了我的视线。拿着它,我才发现原来它是个长方体。很少看到这样的骰子,我饶有兴趣地看着。这是一个画有小猫表情的骰子,侧面分别画着四种表情的猫脸——喜、恕、哀、乐,两个底面什么也没有。掷这群的骰子会出现什么结果呢?我把它掷了出去。没想到,真的没想到,竟然是面积最小的底面朝上!又扔一次,还是底面朝上。  相似文献   

17.
最早看到"棱角学生"这个名词是在一家教育刊物上。那里面有一篇文章,写一个学习优秀、敢于挑战老师而又有点恃才傲物的男孩子,并称他为"棱角学生"。没想到,开学才几天,我也发现了班上的一名"棱角学生"。  相似文献   

18.
校园的一角又新移来一些花草。花儿舒展着漂亮的身姿,娇滴滴地说:"自从来到校园,工人每天忙碌地为我们喷水。我呀,舒服极了,开得也更艳了。"小草把身子一挺,洋洋得意地说:"嘿,姐们,我也很快乐。  相似文献   

19.
王春珍 《班主任》2013,(10):17-17
转眼间,我已在教育的沃土中耕耘了11个春秋。像所有的耕耘者一样,我也喜欢那些最鲜亮、最美丽的花,对像狗尾巴草之类的虽不歧视,却也懒得理睬,"相安无事"就行了。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深深触动了我。又到了"击鼓传花"读书活动时间了,没想到今天第一个站起来读的是王梦。我不禁皱起了眉头。  相似文献   

20.
巧调同桌     
【案例】 一天晚上,我接到文亮母亲的电话,让我把她儿子的新同桌旭军调开。对这件事,我早有心理准备,只是没想到事情会来得这样快。 旭军学习成绩糟糕,经常考个位数,而且调皮捣蛋,是个不折不扣"问题学生",谁都不愿意和他同桌。这不,家长又建议我让旭军单独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