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语》中的“於”字共出现182次,作动词用的只有3次,用作介词竟达179次之多,足见“於”字是一个比较纯粹的介词.《论语》中还有相当干介词“於”的用法的“乎”和“诸”、“焉”,共50多次,本文中对它们也一并讨论.介词“於”要和它所引介的词语组成介词结构,以这个介词结构作为一个构件.才能在句子中起各种语法作用.这是“於”和其他介词固有的组合特点相同的地方.但是,好些介词引介的词语可以省略或隐去,而“於”引介的词语却不能省略或隐去,这是“於”和好些介词的组合情况不一样之处.  相似文献   

2.
《孟子》是先秦诸子代表作品之一,其语言代表了当时的语言。介词"於"的用法是一种特殊的现象,介词"於"要与其引进的词语组成介词结构,才能在句中发挥其语法作用。本文试图从"於"与其所引介的词语的组合能力、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几方面,对介词"於"的语法特点进行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3.
一、对文言词语的准确判断1.掌握文言虚词的规律。如“之”字,它的规律藏在它的特定位置中,不同位置就有不同的意义与用法;“盖、夫、其”等虚词若在句首,则应考虑是否有实义;“于”只作介词,其义取决于所引出的内容等等。同时,要注意文言虚词中的三类特殊现象。一是兼词,主要有“诸、焉、盍”;二是连用,如“其可怪也欤?”要注意连用时所表达的语法意义的侧重点;三是复音,如“然则”“已而”“虽然”“以及”“何况”等,意义一般比较固定,但也有部分多义现象,如“于是”“所以”等。2.重视文言实词的推义方法。①根据语…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的“问”字句,在先秦一般不构成双宾语格式,到了汉代才有一些双宾语,到魏晋又有较多的发展.这种演变和引介询问对象的介词“於”的脱落有关系.在“於”字脱落的渐变过程中,新旧形式也有过共存的局面.另有一种“问”字句,询问内容用介词“以”引介.这种“问”字句没有构成双宾语格式,但是因为“以”字对句子起调整作用和“以”字所引介的询问内容常常隐略,所以这种“问”字句比较灵活,结构轻巧,语言简洁.以上这些表明介词和句法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也显示了古代汉语语法所固有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介词+X+起见”格式中,“起见”是产生见解、看法的意思.介词或引介起点、立足点,或引介凭借、原因,说话人要得出一个见解、看法,必须有个起点或立足点,有所凭据或原因,这个起点或立足点、凭据或原因就是X.在“为+X+起见”中,X具有双重性质,既是“起见”的起点,又是目的介词“为”的对象,这使得“为+X+起见”有别于“为了+X”小句.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如何做到科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我在初中文言词语科学教学方面作了探究。首先,统计出每个文言词语出现的次数,找出每个文言词语有几个义项,然后确定这些词语分别放到哪篇课文归纳讲解最科学。这样做.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例如:人教版和苏教版初中文言文相同篇目的26篇课文中.“以”出现了91次,主要作动词、副词、介词和连词。我认为,总复习时,把“以”放到《出师表》一课中归纳讲解最科学。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文言文中,我们多次接触到“所以”这样一种甚为特殊的固定结构。这里的“所以”并不是一个词,而是由特殊的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组成的。关于这种固定结构的组成、意义、性质和用法,都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本文仅就“所以”出现的五种格局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按照自己签署的指挥部规定,总指挥交纳了如数的罚金!”(《罚款的故事》1980.3.27.《解放日报》) “如数”是一个文言词语,其中的“如”,按《词诠》第二六一页“介词,与今语‘依照’同。”则介词结构“如数”即“依照(规定)数目”,在句中应作状语使用,现作定语,不当(可改为:总指挥如数交纳了罚金)。  相似文献   

9.
“VP+?+NP”结构中,“?”位置具有双向语法功能,不管在“?”位置上出现介词形式还是动态动词形式都可能有动态和引介两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红霞 《文教资料》2014,(22):23-24
本文搜集了带“以”的成语近300条(主要来源于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辞典》和汉典网),首先辨清其中“以”的词性,而后确定其具体用法。其次通过各类成语中“以”的用法反观文言中的“以”作为动词、介词、连词的特点及各种具体用法。这样不但能增进对相关成语的认识,而且能触类旁通地熟练掌握文言中“以”的用法,从而以成语作为沟通古今汉语的桥梁,既帮助学习文言,又有助于掌握现代汉语中的“以”族词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印尼代表性华文报纸、杂志、著作及华人口头语言为据,参照有关著作,整理、举述了351例印尼华语区域词语,择要对这些词语的意义、用法作了解释、举例;同时举述了一些普通话词语在印尼华语区使用时的不同用法。在此基础上,文章概括了印尼华语区域词语的几个特点:(1)多使用文言词语,表现出典雅性和滞后性;(2)选用闽、粤等方言词;(3)采用与普通话不同的造词策略:或选用与普通话不同的近义语素;或采用与普通话不同的词序;或对已有词语做了与普通话不同的缩略或扩充;或采用了特殊的音译。  相似文献   

12.
古代白话小说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叠架现象,有词语叠架、句式叠架以及篇章叠架,它们在形式上、语义上犹如叠床架屋,层层堆叠。其中,最为常见的当数言成分与当时白话口语成分相糅舍而造成的叠架;其次为古代汉语词语或格式的遗留与新兴的词语或语法格式的叠架。篇章上的叠架指的是古代白话小说特有的双头、双尾结构,行关键处再穿插韵或反复吟咏、或总结前、或预示下等等,这些语言与篇章结构上的特点对形成古代白话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总是首先受到电视话语、栏目特点的约束,在此基础上又要凸显个人的风格。白岩松、崔永元等优秀节目主持人,其语言或理智深刻、尖锐犀利,或新颖独特、融情于理,或温文尔雅、细腻真挚,或机智幽默、平中见奇,都具有迷人的个人魅力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应认真总结优秀语言风格的内在规律及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4.
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除了题材、构思的独创性以外,鲜明、独特的东西还见之于他的语言风格,本文试图从作品中没有标点符号的长句子、超凡脱俗的比喻、丰富的词语等方面说明其语言风格上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词义的民族性是指词义中所融进的民族个性.词义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不同语言中的“特有词“体现了不同民族的特有社会文化与民族心理文化;反映同一客观事物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会因不同民族的文化因素,社会习俗而产生不同的意义内容和表达形式;表达同一类现实现象的词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各有自己的派生和引申历程,呈现出不同的民族特点;色彩词、数词、动植物的象征义、比喻义无不渗透着民族的文化心理,蕴涵着各民族丰富而深刻的文化风情.  相似文献   

16.
陕北方言与陕北生活习俗关系密切。陕北独特的生活习俗孕育了个性色彩十分明显的陕北方言词语;这些方言词语折射出了陕北人在礼仪、饮食、服饰起居、岁时节令等方面独有的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17.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唱腔风格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以其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唱腔深受客家人民的喜爱,本文试从客家山歌的运腔、装饰音腔、衬词运用等方面入手,结合两位民歌手的演唱特点,探讨粤东北客家山歌的唱腔风格.  相似文献   

18.
韩愈奇崛诗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超凡的意境、以文为诗的手法和去熟生新的语言等三个方面;诗人素来好奇求异的天性学养,审美嗜尚,当时诗坛庸风弊症亟待矫除,是形成韩诗奇崛的内外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骈文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探索,以为骈文应是“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特有的一种主要由对偶句构成,具有对仗、用典、声韵、藻饰等四大修辞形式华美的文体”,骈文与辞赋有区别,不应将以赋名篇的作品归入骈文。骈文的兴盛期可定在南北朝到初唐时期。  相似文献   

20.
当代新词语构成方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汉语涌现出大批流行新词语。它们的构词方式灵活多样 :复合、派生、缩略、吸收外来词以及旧词衍生新义等等。以这些方式生成的新词语 ,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库 ,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