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九世纪挪威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在中国并不是陌生的,早在“五四”前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就介绍过他的戏剧。“五四”前后,易卜生及其戏剧对中国人民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妇女解放运动起过积极作用。即使是现在易卜生的作品,仍然启人睿智,发人深思。易卜生不仅对挪威文学、斯堪的纳维亚文学有重大的贡献,而且对整个世界文学有显著的影响。他是欧洲近代剧的伟大创始者。在欧洲戏剧发展电上,他的戏剧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的作品媲美。易卜生出身于破产的商人家庭,生活与创作在挪威资本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2.
“内向性”是现代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重要特征之一。自19世纪末以来,西方戏剧创作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美学倾向——追求“内在戏剧性”。愈来愈多的剧作家认识到戏剧性主要在人物的内心,而不在外部表现。他们致力于开掘戏剧内在的审美领域,大胆探索其艺术表现技巧。现代戏剧之父、挪威剧作家易卜生是“各种精神状态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玩偶之家     
2006年是挪威伟大的剧作家亨里克·易卜生(Henrik Ibsen)去世百年纪念。一个世纪以来,这位世界"现代戏剧之父"是世界文坛上评价迥然、争议最多的作家之一。恩格斯曾说:"易卜生的戏剧不管有怎样的缺点……他还是有自己的性格,以及首创和独立的精神。"易卜生一生共写了25部戏剧。他之所以被尊为世界"现代戏剧之父"正是因为他冲破古典主义的这一藩篱,建立一种自然而真实、能用散文表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新的戏剧体裁--正剧(即现代话剧)。易卜生一生从未到过中国,他只在《培尔·金特》和《海上夫人》里提到过中国。他去世之际,作品刚刚被介绍到中国。然而他却是与中国瓜葛最深的外国作家。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受易卜生作品的影响如此之深刻。在这个他完全陌生的国度里,因他作品引起的震撼以及奇特遭遇,是他根本不能想像到的。一代戏剧大师曹禺曾不止一次地说:"外国剧作家对我的创作影响较多的,头一个是易卜生。"而易卜生的其他作品中也没有哪一个形象像娜拉一样如此受到中国的关注。茅盾的小说《虹》中的主人公"梅行素"无疑带着娜拉的影子,巴金的《家》中男主人公"觉慧"则是第一个离家出走的男性娜拉形象。因为篇幅问题,本期地道英文只节选了《玩偶之家》第三幕的最后场次,即本剧最经典的对白场次。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易卜生研究家迈克尔·迈耶在他写的《易卜生对现代戏剧的影响》一文里说:“易卜生的成就可以与他同时代的三位伟人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在他们各自领域中的成就相媲美。易卜生的剧作登上舞台,使戏剧的面目为之一新。其影响深远,无与伦比。……易卜生是戏剧史上的罗马,条条大路出自易卜生,条条大路又通向易卜生。”的确,易卜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戏剧理论界,对易卜生作品的评价分为两派:一是以“问题剧”界定,认为易卜生剧作的宗旨是讨论社会问题,其主要价值在于给人以伦理的教育和理性启示;一是以“社会剧”指称,认为易卜生剧作的要义是揭示人丰富和深邃的心灵世界,其主要价值在于让人们在情感共鸣和精神的陶冶中,把握社会本质性的内涵。前者存在着巨大的迷误。然而,长期以来,它却成为中国戏剧理论界包括戏剧观众对易卜生作品约定俗成的一种认知。结合易卜生的创作,对理论界以“问题剧”界定易卜生剧作的迷误进行剥视,可以还易卜生作品本真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在瑞士,有一位被认为可以和阿里斯托芬(古希腊喜剧作家)、易卜生(挪威戏剧家)、萧伯纳(英国戏剧家)相比美的“荒诞派”戏剧作家,他就是杜伦马特。弗里德利希·杜伦马特(1921——)出身于牧师家庭,曾在伯尔尼和苏黎士学习文学、神学和哲学,毕业后曾担任过《世界周报》的美术兼戏剧评论编辑,1947年成为专业作家。他主攻戏剧,写了30多部戏剧,代表作是《贵妇还乡》(1956),其他影响较大的是《物理学家》(1961),此剧曾风靡西方剧坛。剧本描写一个天才的物理学家莫比乌斯研究出了一种能够发明一切的万能原理,根据这一原理,人类可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最初接受西方话剧的时候,对于现实主义的戏剧并不热衷,而其时正是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戏剧风靡全世界之际。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一些新文学的倡导者,对于在新浪漫派的名义下的西方唯美戏剧,却一度格外加以提倡。胡适在1918年6月《新青年》的“易卜生专号”上说:“易卜生的文学,易卜生的人生观,只是一个写实主义。”易卜生把家庭社会的实在情形都写了出来,叫人看了动心,  相似文献   

8.
走近易卜生     
笔者对易卜生的兴趣来自于一个巨大的疑问:为什么但凡西方的戏剧史、文化史乃至思想史,都无比尊敬地称他为“现代戏剧之父”?为什么在西方戏剧界关于易卜生的评论汗牛充栋,并且有人总结为“条条道路出自易卜生,条条道路又通向易卜生”?  相似文献   

9.
一、借剧的形式写的诗痖弦不仅是中国现代诗坛上最具戏剧性的诗人 ,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戏剧诗人。闻一多先生曾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中道 :“在一个小说戏剧的时代 ,诗得尽量采取小说戏剧的态度 ,利用小说戏剧的技巧 ,才能获得广大的读众。这样做法并不是不可能的。”他的话在痖弦身上得到了应证。并且 ,痖弦的诗绝非“不像诗 ,而像小说戏剧”或“多像点小说戏剧 ,少像点诗” ,[1] 而是以一种惊人的凝缩和如歌的音乐特质把“小说戏剧”浓缩、熔化为真正的抒情诗。余光中在《左手的缪斯》中认为痖弦回应的是T·S·艾略特 ,他道 :“症弦…  相似文献   

10.
德尼·狄德罗(1713—1784)是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的领袖,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哲学、美学、戏剧、文艺批评等方面有所建树,而且在小说创作上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龚古尔所说:“狄德罗开创了现代小说、戏剧和现代批评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挪威戏剧家易卜生,以问题剧的突出成就而赢得了“现代戏剧之父”的美称。特别是他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又名《娜拉》)一剧,在世界文坛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同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娜拉》这一倡导妇女解放的剧,在五四这种反封建、要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人格独立的特定历来条件下,如一声惊雷,震醒了无数沉睡的“老中国的儿女们”,尤其在青年当中,《娜拉》所歌颂的妇女冲出家庭,而寻求人格独立的叛逆精神,成为他们效法的楷模。那时候,易卜生这个名儿萦绕于青年心胸中,传述于青年的…  相似文献   

12.
莫罗     
莫罗说:“我只相信我看不到和摸不到的东西。”美国女诗人狄金森也说过:“我见不到的,看得更真切。”他们相信自己内心的幻想。19世纪末在欧洲开始盛行的象征主义与同时并存的印象主义写实风格的原则大相径庭。象征主义画派更强调感觉,反对理性,注重主观,忽视客观;采用象征、寓意的手法以表现梦境、黑夜和病态,甚至歌颂死亡,在艺术上追求风格的荒诞境界。巴黎象征主义运动的发展时期,影响最大的是居斯塔夫·莫洛、皮维斯·德·夏凡纳和奥迪隆·雷东,此外有挪威的蒙克等。可以说,从象征主义画派开始,世界现代艺术便真正地开始了。——编者  相似文献   

13.
普列汉诺夫在《亨利克·易卜生》中深刻而细致地论述了这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挪威剧作家的思想和艺术。这篇专文,是他对西欧文学研究中最为坚实的一篇。认真地分析这些论述,对于我们研究普列汉诺夫的文艺思想,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应该说曹禺在戏剧创作上所取得的赫然成绩与他敢于且善于借鉴学习外国戏剧大师,化其精髓以壮己血肉,有着内在的联系。曹禺与莎士比亚这位“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就有着不解的血缘。在谈论外国作家对他的影响时,他说:头一个是易卜生,第二个是莎士比亚。 易卜生将曹禺领进了“悲痛的王国”,传授给曹禺的是一整套现实主义的编剧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5.
刘鹗与高鹗刘鹗是晚清著名文学家,其长篇小说《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高鹗为曹雪芹《红楼梦》续写了后40回,其成就和影响远不如刘鹗。司马迁与司马光二人都是古代著名史学家,都有通史巨著流传于世。司马迁是西汉人,司马光是宋代人。司马迁写的是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光写的是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曾巩与曾朴曾巩是宋代散文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朴是清代末期作家,其小说《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易卜生与安徒生易卜生是挪威著名的现实主义戏剧家,被尊为“现代戏剧之父”,著名剧作有《玩偶之家…  相似文献   

16.
<正>亨利克.约翰.易卜生(1828年—1906年),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是继莎士比亚之后世界上作品被上演最多的剧作家,直到今天,他的剧作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持续不断在世界各地上演。在易卜生的戏剧创作过程中,无论是题材的选择、主题的表现、人物的塑造,还是细节的描绘,都凸显了积极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光辉和强烈的社会批判锋芒。易卜生共创作发表了26部戏剧和1部诗集,他的作品常被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挪威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ck Ibsen,1828—1906),不仅对斯堪的纳维亚文学有重大的贡献,而且对整个世界文学有显著影响,他的影响远及德国的霍普特曼,英国的肯伯纳。易卜生改变了欧洲戏剧的道路,成为近现代剧的伟大的创始者。在欧洲戏剧发展史上,他的剧作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的作品媲美。在易卜生的全部创作中,最重要的是现实主义的社会问题剧(CFesellsehaftsdramn)。象《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人民公敌》  相似文献   

18.
“回顾法”是西方戏剧较常见的一种结构方法,但如处理不当,极易使戏剧在回顾之中失去其戏剧性。易卜生的戏剧回顾频频,却戏味盎然。易卜生成功处理“回顾”与“戏”之关系的方法是:将过去戏与现时戏有机结合起来;以“回顾”引发和展示戏剧冲突;在“回顾”中展示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回顾”中发现人物关系,促使人物关系变化,增强戏剧悬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介绍“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家庭生活,采用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分析其作品《路漫漫,夜茫茫》所揭示的一幕现代家庭悲剧。  相似文献   

20.
简论西方现代“哲理化”戏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理化”是西方现代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重要特征之一。西方戏剧向来排斥哲理,单纯追求一种动情的快感。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出现了戏剧“哲理化”趋向,开始追求一种思考的乐趣。易卜生的“讨论”式戏剧、布菜希特的“间离”式戏剧、萨特的哲学化戏剧、荒诞派的“直喻”式戏剧作为“哲理化”戏剧的代表,在戏剧哲理化的探索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