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语意蕴丰富多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源泉。尝试通过班级活动、德育主题班会和语文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成语教育教学结合是有益的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它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汉字是中华民族上千年文化的精髓,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书法艺术是文字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书法教育教学工作,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力载体,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兰峻  胡平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5):73-74,77
“诗教”是中华民族思想道德教育的优秀传统.诗教是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利用人们的审美需求,通过美的形式和内容把真善美结合起来,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诗教的本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的综合化.探索思想品德教育与美育有机融合的各种内容和形式,实现"诗教"优秀传统回归,是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社会各界就中华民族精神教育问题展开了研究和探讨。本文结合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研究的实际状况,对研究中所涉及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内涵和定位、目的和意义、内容和对象、思路和原则、途径和方法以及中外民族精神教育比较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和评析,以期推动本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教育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应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审视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神培育的过程就是民族自信心和民族使命感的培育过程,民族精神的培育和确立就是中华民族复兴志向的培育和确立。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对中华民族的所有成员进行国家意识教育、中华民族意识教育、中华文化意识教育和中华民族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自中央提出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以来,各地各校逐渐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关系把握不准等,导致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内容不鲜明、重点不突出,教育教学效果弱化。  相似文献   

7.
杨冰 《生活教育》2013,(2):84-85
挖掘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内涵并赋予其时代精神的教育具有其重要性和迫切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探索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学校德育层面的践行策略,使其与学校德育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对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水平有积极的影响与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苏德 《民族教育研究》2024,(1):10-12+15
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必然离不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入人心,有赖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工作体系常态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需将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及社会教育纳入其中,发挥好党员干部教育的引领力,提升高校教育的创新力,强化社会教育的辐射力,形成覆盖全民的教育合力,共同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为此,应探讨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工作体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科学化、系统化、常态化开展。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高尚品质。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教育的主题,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的必要措施。本文通过对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性的分析,结合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现状,最后针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提出了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必然离不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入人心,有赖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工作体系常态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需将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及社会教育纳入其中,发挥好党员干部教育的引领力,提升高校教育的创新力,强化社会教育的辐射力,形成覆盖全民的教育合力,共同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为此,应探讨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工作体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科学化、系统化、常态化开展。  相似文献   

11.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结合,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结合,与构建和谐校园结合.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近年来,在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反对藏独分裂活动、抗震救灾、举办北京奥运会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海内外中华儿女爱国主义热情的空前激扬和充分展现,感动了中国,震撼了世界。本人结合自己十多年来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浅谈几点教育心得。一是教师的影响。首先,许多教师喜欢沿袭传统、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结合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感受革命前辈的爱国情怀和创业维艰,取得爱国主义教育新成效.在分析大学生爱国主义现状的基础上,探究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小学生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结合实际,结合小学教育的特点,我们将国防教育和国学教育相融合,充分利用两者交集性、目标性、理论性、互补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特点,对学生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实践证明,在小学国防教育中融合国学教育是进行民族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武德教育是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通过理论结合教学实践,对武术教学中的"传统武德教育"及"现代武德教育",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旨在加强大学生武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树立健身强体振兴民族的习武目的,培养武德高尚、武风正派、武礼谦和、武技精湛的大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使他们成为优秀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16.
继承我民族自古以来教育精华是实现中华民族特色教育复兴的历史出路;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思想文化为我民族教育发展服务是实现中华民族教育特色复兴的必由之路;立足现实、服务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教育复兴的现实出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实现中华民族教育复兴的根本道路。  相似文献   

17.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结合,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结合,与构建和谐校园结合。  相似文献   

18.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础性场域,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实体支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着积极力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作为实体化教育平台,具有独特的浸润作用,通过发挥其育人功效,能够助益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不断深化。分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和育人功效,有助于理解教育基地的作用和意义,进而更深入地利用有形教育基地开展有感实践,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杨东娥 《教师》2012,(17):8-9
礼仪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不仅能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更重要的是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本文旨在论述高校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及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使中华民族礼仪文化得以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结合这样的现实:要与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或状态相结合;要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与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要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三大道德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