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公文文种辨析指的是对党、政、军、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发布的公文文种进行辨别和分析的活动。本文指出了不同机关公文文种在规定和使用上的区别,并从做好公文文种辨析的角度来探讨了提高公文写作质量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现行公文写作实践中产生的文种误用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并从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究其原因,提出避免文种误用的措施,试图对提高公文制作质量和公文有效传输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3.
“请示报告”是两种不同的文种名称,常被标在同一份公文的题目里,造成了文种的混淆难辨。从语法角度看,“请示报告”只能理解为“请示性报告”,但“请示性报告”的标示也以“报告”为佳。“请示性报告”与“请示”是不同的,它们的结尾语体也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4.
文种选择关乎公文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合法有效性。从写作角度和公文处理方面来看,正确选择文种必须在解决认识问题的基础上,弄清现行法定文种,具体掌握选择文种的依据,同时仔细斟酌各文种之间的差异,采用科学有效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5.
公文写作中,正确选择文种是写作者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是写好公文的重要前提。不恰当地使用公文文种,会影响到公文质量和机关的正常工作。本文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公文选择的五个依据,即"发文权限、发文目的、行文关系、发文范围、适用范围",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公文文种的选择方法,以期提高公文写作水平,促进写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机关、企事业单位有效地使用公文,必须要正确地起草公文,而起草公文的第一步,就是要根据公文的内容及机关之间的行文关系及公文的行文规则,选择一个恰当的文种。本文对几个容易混淆的文种作了简要分析,供大家在公文写作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7.
公文反映了制发机关的意图 ,具有法定的效力。正确选择公文文种 ,是准确传达发文者意图 ,发挥公文的社会管理效能和法定权威性的关键所在。公文文种自身存在着边缘性特点 ,在使用时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交叉、重叠现象。在实际工作中 ,应严格遵循公文的行文规则 ,并根据具体文种的性质、作用和写作要求 ,正确选择文种 ,进行公文制作 ,避免公文文种使用的交错现象  相似文献   

8.
文书学教学需密切联系实际,在内容上有所突破。现行常用文种有三、四十种之多。它们都能够独立的发挥作用,但诸文种之间又具有组合关系、相联关系、交叉关系,以此启发学生正确选用文种,进一步掌握各个文种的撰写要求。公文是由若干部分共同组成的,在一份公文中需要保持发文机关、公文内容、行文关系等方面的一致,防止在公文格式中出现残缺不全、前矛后盾等问题。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的确定和写法,需要理出在理论上清晰明白、在实践中便于操作的若干条来,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9.
针对公告与通告文种误用的现象,依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规定,对公告与通告的区别和用法作了相应的阐述、举例,以期明确这两类文种的正确使用,维护公文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10.
公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对于预防医学的学生至关重要。因此在公文写作教学中,重点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各文种的适用范围,会区分相似文种,明白文种使用是受制文机关的权限制约和行文关系制约的。重视写作练习,通过大量练习真正提高学生的公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破体”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刘勰称“设文之体有常”,特定的言说内容须安放于相应的言说方式(体裁、语体、风格等)之中,但古往今来的中国文论家却“破”这个“常”,有意无意地将理论内容安放于文学文体之中,此其一;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批评文体,此一时代之新文体是对彼一时代之旧文体的“破”,此其二。前者滥觞于庄子,后者绵延至当下。中国文学批评之“破体”,意在不断变更文体形态以寻求最佳言说方式;而“破体”作中国文学批评的文体传统和演变规律,对于当下的文学批评有着重要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是宋代最为杰出的女词人,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她的词内容多以描写闺阁情思、离情别苦为主,题材比较狭窄。然其风格独特、艺术价值很高,有“婉娈清新”、“隽秀”、“高雅”的称誉。本文拟结合词作者的出身气质和诗词的创作理论,并与柳永等婉约词人加以比较,以凸显清照词“婉娈”细腻的女性特质和“高雅”、“清新”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方苞对刘大櫆的影响最大,无论是在仕途道路还是学术道路.其中方苞的"义法"说对刘大櫆的"神气、音节、字句"说影响最大,从某种程度上说刘大櫆的"神气"说就是在对方苞"义法"说中"法"的深度阐释,也是刘大櫆从形式上研究"行文"的理论机制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公文是行政机关在处理公务时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制的公务文书,它具有政策性、指导性、规范性的特点。公文写作要求内容准确简明,格式规范得体,语言严谨庄重,具有权威性。文章针对公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公文文种选择错误、相同文种不同类型混用、公文标题的拟写及格式不规范四个方面,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指出公文写作中的难点,供公文写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15.
清代公文制度的内容,涉及文体运用、写作态度、抬头、避讳、缮写、用印、装订等撰写制度,进本时间、驿递规定、时限要求、递交方式、电信应用等传递制度,题本票签,限期办文、发抄遵行等收办制度,六科封驳、稽察注销、收贮存档等封置制度,以及涉及公文处理全过程的保密制度等。清代公文制度是在明代公文处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保持了明代公文处理的基本精神,但它较明代更为繁琐和严格。清代公文制度体现了封建社会公文制度的最后辉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古代公文中情感存在的原因:人治替代法治的治国传统、文学与非文学的交叉渗透以及公文作者的学者化和文人化;同时根据情感内容、表达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对古代公文中的情感进行了分类,并结合具体的文章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7.
晁错是西汉公文写作的个中翘楚,在中国公文发展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晁错的公文不可避免地受到先秦散文和汉赋的影响,但其作品绝不等于"文学作品"。把晁错的公文当作"政论文"或"散文",那是文体的"误读",是对中国公文发展史缺乏认识的表现。晁错的公文写作实践表明:公文写作并不简单地局限于对正确公文格式的把握,它需要具有政治家的睿智和谋略。或者说,公文的写作不光是文字技巧的问题,它需要熟悉公务管理、熟谙安邦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18.
文学批评中语体风格的不同表现取决于批评家的“写作”姿态,批评家对于文学观念、人格追求、精神世界等方面的不同侧重导致了文学批评在语言色调和表达方式方面的不同。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中可以看出,批评的语体风格是由“叙述”性走向了“描绘”性,从语体风格所体现出来的视角特征中,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批评家的“写作”姿态,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促使批评视角转换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产生于不同时空里的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文学理论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的“四要素”批评实践进行比较,透视出了艾氏的文学理论与李氏的批评实践在构成文学活动的世界、作家、作品、读者这四要素之间所具有的共通性。对我们民族的文学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学界历来认为张九龄散文大多是文学性不强的公文,所以占《曲江集》四分之三的张九龄散文研究非常薄弱。但笔者认为,张九龄的各类散文都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就体制方面考察,其文章顺应时代文风,把散文引入骈文,使其文章含有散文的精神气势,具有骈散相间、典雅自然的审美特征,大大加速了了唐代开元年间文章骈散结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