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文物犯罪,是指刑法中以文物为犯罪对象的一类犯罪的总称.对于此类犯罪竞合问题,从法条竞合与事实竞合进行界定.对比日本、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文物犯罪的有关规定,我国在立法模式、具体罪名上存在不足之处,应当合并相似罪、降低法定刑,完善罚金刑,完善刑事立法,实现与其他相关文物保护法规衔接.  相似文献   

2.
禁止令:保安处分刑法化的试金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设立的禁止令制度与国外保护观察等限制自由的保安处分相类似,是刑法意义上的保安处分,禁止令的根据在于适用对象的人身危险性,后者需要通过人格调查进行评估。适用禁止令应遵循法定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相当性原则,法定性原则又可衍生出处分明确性原则和相对不定期原则。禁止令只是我国保安处分刑法化的开端,建议我国刑法设专章或通过刑法修正案系统规定保安处分体系,形成刑罚与保安处分并存的二元化刑法结构。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并没有规定严格的、完整的保安处分制度。屡屡发生的个案一再地提示人们对保安处分制度的缺失进行反省。其是一项补充刑罚适用的社会防卫性处分。2011年5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实现了社区矫正制度的刑事立法化。我国接下来是不是应当及时酝酿保安处分制度的刑事立法化了呢?  相似文献   

4.
<正> 自从保安处分制度诞生以来,发展甚猛。当今世界各国的刑法典大都有保安处分的规定,使这一制度成为现代刑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一些学者也撰文指出,适应世界刑法发展潮流,吸收人类法律文化之优秀成果,在我国刑法中应设立保安处分制度。我赞成此意,但同时注意到有关保安处分的论文中。尽管不乏真知灼见,然而更多的是  相似文献   

5.
我国法律规定中有关保安处分特性的规定混乱,因而适用也出现了诸多乱象,借鉴国外的保安处分制度,完善我国的类似规定,不仅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对于我国的刑罚制度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就我国当下保安处分特性规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期使保安处分制度中国化,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方近现代保安处分制度的改革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安处分制度日益为各国刑法普遍接受的今天,我国刑法典对保安处分制度仍保持少有的沉默,而现有的保安性措施也存在其固有的弊端。文章从保安处分的起源出发,阐述了西方近现代保安处分制度的改革发展及其现行法规定,揭示了保安处分制度在中国适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环境刑法是环境行政法的保障和后续法,前者与后者是不可分割的。当环境行政机关不能切实承担其应有的责任时,就可能会出现环境行政法与环境刑法之间的衔接不畅,从而阻塞了环境刑法作为环境行政法保障法的应有作用。这种问题可能出现在立法方面,也可能出现在行政法与司法方面,还可能出现在行政法执法者的自身方面。所以必须找出解决阻塞的切实办法,为两者更好地贯通衔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各国保安立法的比较研究和保安处分制度的中国化的哲学及实践分析,在保安立法方面提出以下观点:采取二元立法,在区分保安处分与刑罚的前提下,将具有刑事意义的保安处分措施规定在刑法典中,不具有刑事意义的保安处分则应由行政立法加以规定;在单纯宣告保安处分的裁决机构应根据保安处分的性质和不同种类而定,刑事意义上保安处分即规定在刑法典中的保安处分应由人民法院或少年法院裁决;对我国的保安处分制度直呼“保安处分”并以法定、经济、适当、不定期并注重教育改善为原则,在执行上以必要原则为指导兼采代替主义。  相似文献   

9.
保安处分是补充或代替刑罚以维护阶级统治的一种法律制度,代表着刑法的进步。我国刑法中并无保安处分的明确规定,只有类似保安处分的措施。可以建立感化教育、强制医疗、观察矫治、没收财物等保安处分制度,并规范其适用的对象、条件、程序等,使其辅助刑罚构建多层次处罚体系,从而实现刑法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刑法强化了人权保障机能。人权保障的思想也成为当代刑法的鲜明主题之一。当代刑法在罪刑法定、打击侵犯人权的各种犯罪、有利被告原则、正当防卫制度的建立以及刑罚的人性化等方面无不闪耀着人权保障的光芒。但在刑法宪法化、刑法的观念层次、慎重适用死刑、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以及现代保安处分制度的确立等方面尚需完善,以便更好地闪耀当代刑法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劳动侵权案件大幅度上升,严重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刑法是其他部门法的保障法,对于劳动侵权行为,如果国家在运用民事、行政的法律手段,仍不足以有效抗制时,则必须运用刑法手段予以解决。然而,就惩治劳动侵权行为来说,现行刑法存在一些不足,必须加以完善,以加强刑法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发生的商业银行案件可类型化为银行内部人员的违法犯罪案件和外部人员的违法犯罪案件。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其频频发生的原因在于法律制度不完善和缺位、银行的行政体制不合理和业务操作体系有漏洞、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和缺乏防范意识以及犯罪的收益远大于犯罪的成本。因此应完善商业银行方面的法律法规,实现有法可依;严格要求银行工作人员按章操作,实现有法必依;减少法律漏洞和制度漏洞,提高预防能力。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依法行政思想是推进我国政府工作的行动指南。该文从邓小平关于依法行政对实现行政管理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性思想入手,论述了邓小平从加强行政立法与法制教育、提高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实现党政关系法制化等三个方面来推进依法行政的思想,提出了邓小平依法行政思想的三点现实意义:强化政府责任,建立责任政府;加强行政立法;完善我国行政法制监督。  相似文献   

14.
"乱收费"行为,如同难以治愈的顽疾始终存在,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我国对"乱收费"行为的相关责任人多以罚代刑,以往对"乱收费"行为的理论探讨也主要集中在行政规制的完善方面。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刑法虽应秉持谦抑性原则,但当对某一行为进行规制的前置法,不足以惩戒该行为时,刑法就应当发挥它的威力。对"乱收费"行为仅用行政法规予以规制显然力度不够,但我国刑事立法对"乱收费"行为的规定还不完善。我国台湾地区的刑事立法针对"乱收费"行为有相对完善的规定,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有效规制"乱收费"行为,增设违法征收税费罪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复权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刑罚消灭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然而我国刑事立法当中鲜有提及,刑事司法亦未有规定。鉴于复权制度在激励犯人自我改造、实现再社会化以及实现刑罚特殊预防等方面所起的卓越作用,我国刑法应当引入复权制度,以期完善我国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7年修订并自2008年6月1日起生效实施的《律师法》第6章法律责任之规定与旧《律师法》相关规定进行比较可见,新《律师法》在行政法律责任和民事法律责任的内容设计方面有了新规定。因此有必要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执业需要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进行新解读和新探索,以期有利于规范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执业行为,维护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正常的执业秩序。  相似文献   

17.
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立足于法治国原则之下,不仅共享着类似的公法性质与限权苛责功能,也在实体规范层面有着较多的耦合.首先,就二者属性而言,行政处罚法与刑法同属公法性质,着重发挥公权对私权的限制作用.其次,从法律后果来看,行政处罚法与刑法均将决定违法行为人应承担何种类型、何种程度的不利后果.再次,就法律功能而言,刑事处罚条款与行政处罚条款之功能均在于凭借制裁手段的威慑力量,确保其他法律规范中所设定的权利义务模型能够转化为理想的社会生活秩序,并对不适法的状态予以纠正与制止.然后,从规范效应来看,纵现各部行政法律规范,其在设立行政责任时往往附有刑事责任的条款;而细察刑法规范也可明见,很多犯罪构成往往从属于或依赖于行政上的违法.最后,从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在现行法律中已经共享了些许相同或近似的原则.如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正当程序原则、一事不再罚等.因此,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不仅在理论层面存在若干相似之处,即便是规范实践中亦存在吻合的地方.这一系列的巧合就暗示着刑罚中的其它理论亦当可扩张适用于行政处罚论域之中.具体而言,刑罚理论中的期待可能性理论、二元的不法理论以及上诉不加刑原则应当在未来的行政处罚理论构建中有着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证据开示制度作为审判前的程序和机制在英美法系国家中非常普遍,也是刑事诉讼程序公正性的体现。1996年后我国改革原有的庭审方式,吸收英美法系刑事诉讼中的一些规则和制度,重视当事人的诉讼模式。其实我国新《律师法》已经建立了一种单向证据展示程序,刑事证据的开示制度成为了我国司法界的热点。文章分析我国证据公示存在的问题,重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提出证据公示制度的立法,完善和改革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的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监督主体地位不高、监督主体职能自相矛盾、监督立法及监督措施存在瑕疵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刑事诉讼监督作用的发挥。重构我国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问题成为法学界与司法实务界的当务之急。具体构想应包括:突出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主体的地位;设立专门、统一的刑事诉讼检察监督机构;完善刑事诉讼检察监督立法与各项监督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行政部门出台的行政规章规定了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获得赔偿的程序和赔偿标准。由于劳动行政部门的规章的效力层次较低并与其他立法存有不同的规定,实践中有些地方的司法机关依据民事法律制度规定的雇主赔偿责任来处理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的赔偿问题。立法的缺陷造成司法机关适用法律存在不统一。从公平保护受雇人员的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必须对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的赔偿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