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武慧 《地理教育》2015,(Z2):46-47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难点。其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因其时空跨度较大、知识较为抽象而成为本节教学难点之一。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活动建议:运用教具、学具或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教材也提供"图1.23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如何依据  相似文献   

2.
案例及问题这是一位老师执教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3课《昼夜交替的解释》课堂教学片段:(学生观看太阳东升西落的动画。)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清晨太阳升起,傍晚太阳落下。师:太阳清晨从东边升起、傍晚又从西边落下的现象,我们叫它昼夜交替现象。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稍一迟疑间,已有几位学生在下边抢嘴:"地球自转"。老师点一位举手的学生回答。)生: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师:还有其他观点吗?  相似文献   

3.
"地球光照演示器"(以下简称演示器)能演示多种地理现象:①昼夜的形成、昼夜长短变化及其分布规律;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极昼极夜范围大小变化;③一年中不同日期晨昏线与经纬线的相互关系;④五带的划分以及黄赤交角大小的变化与五带范围大小变化的关系;⑤一年中不同的季节,太阳出没的方向.它可把复杂抽象的地球运动理论变为直观形象的演示,在教学实践中,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演示器的制作和利用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4.
1.区别昼夜、昼夜更替、昼夜长短 (1)昼与夜是一个静止的概念,是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这一特性所决定.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射地球的一半即昼半球,另一半球则是夜半球,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在地球的运动一节中提到"除赤道以外,全球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在赤道上,每天的昼夜是等长的,每天6点日出,18点日落,白天和黑夜各12个小时.  相似文献   

6.
付申珍 《地理教育》2012,(Z2):43-44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球的运动"属于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它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主要包括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  相似文献   

7.
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其角速度ω_0=15°/小时,绕地轴旋转一周360°所需用的时间间隔,即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或一个太阳日)。相对地球表面或近地表,沿东西方向上发生了运动的物体即地表运动载体(以下简称运动载体),其所经历的昼夜交替现象却与上述情况不同。先来观察下列两道题目:例1:一架飞机于当地时间6月22  相似文献   

8.
“昼夜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这一科学论断,对小学生来说是很费解的,如果让他们从模拟实验中直接观察到太阳周日视运动现象,对突破教学难点无疑是会有帮助的。兹将实验所需“器材”、实验要点和方法分述如下: 实验由全班同学参加。各自站  相似文献   

9.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球的运动"属于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它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主要包括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本课时的内容是地球运动的结果,又是四季和五带形成的原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高中地理(必修Ⅰ)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重点、难点和考点之一,又是学生今后学好地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复习导入谈话:我们对“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地球的运动有了哪些了解?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在自转的过程中形成昼夜交替现象,并导致在地球的不同位置时间不同;由于地球向  相似文献   

11.
一、知识构建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必修Ⅰ模块的重要基础理论,对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看,学生已了解到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及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但从学习能力要求看仅限于会用简单方法演示两种运动形式,会用一些地理事实说明地球存在的两种运动形式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同时,个别省区义务教育阶段选用的是历史与社会和科学课程标准,这方面的学习就更为薄弱.  相似文献   

12.
许婉英 《地理教育》2012,(Z2):18-20
一、知识构建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必修Ⅰ模块的重要基础理论,对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看,学生已了解到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及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但从学习能力要求看仅限于会用简单方法演示两种运动形式,会用一些地理事实说明地球存在的两种运动形式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13.
王平勇 《科学课》2014,(5):76-78
《昼夜交替》是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上的一天》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如果以原来的课型划分,应该属于“逻辑推理课”。教材首先提出为什么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白天和夜晚会不断交替呢?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教师汇集学生提出的多种地球和太阳的运动方式,然后给学生提供火柴、蜡烛和小地球仪,模拟验证每一种运动方式是否能让“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当学生实验完毕,发现这些运动方式都能产生昼夜交替后,引导学生分析:哪种可能性最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教材中的文字资料,分析得出昼夜交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育》2006,(6):35-36
【知识技能】这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题目比较简单,试试看。不过,可要仔细哦!一、你会判断吗?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想证实:A“.天圆地方”B“.天之包地,犹壳之裹地”C.地球是一个球体D.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2.如果人以40千米/天速度沿赤道行走一圈,估计所需时间约为:A.100天B.1000天C.10天D.10000天3.能说明地球自转的事实是:A.太阳东升西落B.寒来暑往C.阴晴变化D.登得高看得远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地球表面有昼夜之分B.地球表面有昼夜交替现象C.四季变化D.极地附近极昼或极夜现象5.地球…  相似文献   

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二)"两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地方时和区时、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等知识.这部分内容抽象、空间感强,学生限于视野和见闻,缺乏直接经验,学习颇感困难.根据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本文着重探讨几何知识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地球的运动”专题对于高三学生来讲是较难复习的内容之一。因此,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运用案例小结、习题模式,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一、黄赤交角——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关键因素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产生的根本原因,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了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因此,黄赤交角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关系是高考的重点,它是中学地理学科的基础,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应予以高度重视。[题例1]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会发生微弱的变化,据此,讨论下列问题:(1)若此角度变大,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会怎  相似文献   

17.
徐花 《教书育人》2012,(Z2):121-122
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分析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绘图,增强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2)通过小组学习讨论,培养合作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认识,提高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2)树立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运动规律性的价值观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地球公转的意义;难点:昼夜长短如何变化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读图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一、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昼夜现象是指由于太阳光线的照耀,地球面向太阳一面被照亮处于白昼状态,而另一部分由于自身的阻挡未被太阳光线照亮处于黑夜状态。因此,昼夜现象的形成与地球为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及日地距离(太阳光线能够到达地面)有关,而与地球是否自转无关,即假设地球不自转,也会存在昼夜现象。昼夜更替是指地球上某地从昼到夜再到昼的地理现象,它的形成首先要求地球上存在昼夜现象;要掌握昼夜交替的形成必须要理解晨昏线(圈)。晨昏线是太阳照射地表所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一、知识构建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必修I模块的重要基础理论,对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看,学生已了解到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及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但从学习能力要求看仅限于会用简单方法演示两种运动形式,会用一些地理事实说明地球存在的两种运动形式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同时,个别省区义务教育阶段选用的是历史与社会和科学课程标准,这方面的学习就更为薄弱。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地球一边绕太阳做公转运动,一边绕地轴做自转运动.在公转一周的过程中,经历约365.25个昼夜,这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地球每年自转365.25圈.但实际上地球公转1周,自转的圈数要比昼夜更替数多1,而达到366.25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