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评传是传主与作者的对话,传主在对话中浮出历史的地表,呈现出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历史,传记作者在对话中也敞开自己,表达自己对存在的感悟,阐释传记事实实乃阐释自己。《丁玲评传》在意识形态、文学史框架、叙事结构、文学创作等层面上与传主对话,对传记事实进行阐释,展示了现代作家评传作者与传主对话的途径和对传记事实阐释的方式,这对于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书写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关于著名女作家丁玲的传记作品,从不同角度解读了传主的生平经历、人格形象和文学成就。秦林芳的《丁玲的最后37年》以独特的视角,表现了丁玲在"自由"与"革命"两种理念影响下的心灵挣扎,抓住了影响传主行为和创作的思想矛盾,使得丁玲的形象富于立体感。该传记资料丰富,客观地对传主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进行了评价,对同类传记写作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近代诗人苏曼殊,已经有一些传记作品陆续介绍了。但是这些作品或限于史传和评传范围,偏重学术考证,仅局限于在专业研究者的视野中存活。邵盈午著的以叙说传主的思想活动的动态性事件的文学传记《苏曼殊传》,则提供了一个既有思想的厚重性,又富情节生动性的苏曼殊生平传记。这一撰著打开了一扇苏曼殊研究的文学传记窗口。本文拟由《苏曼殊传》出发,比较其他关于苏曼殊传记作品,以讨论文学传记的创作问题。  相似文献   

4.
梅隽 《文学教育(上)》2008,(19):124-126
叶开先生著的《莫言评传》(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是一本在写作上富有个性,并且在视角和观点上颇有创见的传记文学作品。有过传记创作经历的人大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为同时代的名人作传无异于一次冒险。因为同处一个时代,传主与作者实在“太近”了,这种“近”不免造成写作上或多或少的压力和犹豫,因此可能难以传达出传主的全貌。惟其如此,为当代作家作传自然就是一件很不轻松的事情。不仅需要传记作者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睿智的眼光、深刻的分析,更需要一份“不虚美,不隐恶”的传记操守。而叶开先生所著《莫言评传》便是这样一本难得的当代作家评传。  相似文献   

5.
《用生命种诗的人——王学忠评传》简要叙述了传主王学忠的家世与成长、诗情和下岗人生,既阐明了传主与安阳古城的文化联系,又揭示出传主的诗歌与他苦难人生之间的特殊关系,并引述了学界数十位学者对传主诗歌的评述和研究成果,从而将王学忠诗歌现象放到科学理性的视野中予以审视.  相似文献   

6.
简讯     
马冀教授《成吉思汗评传》引起学界关注内蒙古大学马冀教授倾十几年心血而著作的《成吉思汗评传》一书,刚一面世就受到读者欢迎,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学文先生认为,《成吉思汗评传》是集历史性、文学性和当代性于一身的优秀的传记作品,作者在传记文学上用功不浅,做到了既考辩详备,又叙述酣畅;既塑造性格,又评论得当;既视角独特,又深入浅出。他尤其强调指出,《成吉思汗评传》还通过对传主行为、才情、思想、品格和精神的描述与评论,相当强烈地表达了对当下社会具有普遍认同感的一些理想成分和价值观念。作者的…  相似文献   

7.
评传,亦称"学术传记",然评传不只具有学术特征。评传创作与历史研究相结合,使其具有史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选题上,评传对传主的选择青睐精英人物,但精英人物可从多方面来评价。评价人物,在坚持严谨客观的同时,应尽量抒发己见,表达不同的学术观点,引起学术争鸣。考察评传特征的目的在于谋求创新,为评传发展的方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莫洛亚认为传记是一种表现的手段,传记家选择传主是为了迎合他自己本性中的秘密需要。艾德尔认为莫洛亚的说法就是移情,而传记家要避免移情,应当对他的传主给予更多的同情。然而,在约翰生的《塞维奇传》中,既有约翰生站在自己的立场,把自己的情感投入传主塞维奇,通过传主来表述自己的移情成分,也有约翰生站在传主塞维奇的立场,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更深入地理解他的同情。  相似文献   

9.
以现代世界传记文学观为基准,对鲁迅传记文学写作的现状进行思考,认为鲁迅传记写作之所以拘泥于传主的生平史料、学术研究,且受巨人崇拜意识和政治认同意识的困扰,究其原因是创作者的人文主体意识不强、传记文学观的淡薄和传记理论的匮乏。  相似文献   

10.
传记的写作是文学各文体中难度最大的一种,难点在于作者同传主之间的契合与理解。正如美国著名传记家里翁·艾德尔所说的:“传记家同传主的关系正是传记活动的核心”,传记家找到适合他的传主,是传记家的幸运,也是传主的幸运。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评传》是海南籍香港作家寒山碧传记文学的代表作。寒山碧利用香港的民主自由为邓小平撰写传记文学作品,力求客观真实,公正中立,既叙述了传主曲折的人生,又表现了传主的人性和温情,同时对传主作了精湛的评点,显示出作家追求真理的勇气。  相似文献   

12.
格林布拉特作为著名的新历史主义莎评学者,在其传记作品《世界的意志:莎士比亚传》中,从性视角对莎士比亚作品与传主的互文性解释是对莎士比亚传记写作的突破。特别是通过对《暴风雨》和十四行诗的分析,揭示了传主个体与自我的冲突,进而说明了人性的复杂。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选修教材《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采用的是文选的形式,提供了古今中外10位杰出人物的传记以供学生阅读。其中前六篇是精读,再加上两篇略读,两篇课外阅读。学生阅读传记的过程,是与传主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是与传记作者就传主的评价展开思想碰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卡尔·罗里森以塞缪尔·约翰生的《塞维奇传》为例,通过分析约翰逊的写作实践,阐述了约翰生的传记理论。约翰生强调传记作家的移情能力和读者接受因素。他指出传记作家只有超越分歧,才能真正了解传主。同时,他认为传记应当能吸引不同类型的读者,其行文也应当能适应不同的读者层。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继出版学术专著《精神分析与西方现代传记》之后,赵山奎博士的新著《传记视野与文学解读》,2012年10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著23万余字,除引言外,分为传记诗学与西方传统、自我意识与近代中国自传、卡夫卡与他的书、文学里的人生故事等四章。着重从“传记/人生”角度考察传记一文学问题,论述范围宽广,层面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这种双重展示的方式不妨名之曰:“传记-文学解释学”。  相似文献   

16.
曹聚仁的《鲁迅评传》初版于1956年,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人”的而非“神”的鲁迅形象,摆脱了同时期大陆鲁迅传记写作中的“神化”倾向,曹聚仁自然成为上世纪80年代末期之后“人间鲁迅”写作范式的寂寞先驱和最早开拓者,《鲁迅评传》成为鲁迅传记“去神化”写作范式的发轫之作,其贡献不容抹煞。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悲剧》叙述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过程中悲壮而伟大的经历,体现出高超的写作艺术。别出心裁的叙事方式,融通多视角多体例的表达手法,突破了实证性为主的传记书写模式;别开生面的心理描写,借助想象、推测等手段,叙写传主多样的性格和无常的人生;卓尔不群的审美思想,从平民的角度书写英雄,引领读者从美学的视角理解悲剧。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非虚构文学,人物传记对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与思想发育具有独特价值。传记中的故事可视为“事实”或“真相”,阅读理解的过程更强调忠实取向,还原作者的意图;传主的价值理念、意志品质、人格气度与生命状态,对学生的兴趣、思维、品格乃至人生选择,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传记在写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两个方面具有示范作用,能够发挥榜样的力量。根据传记自身的特点,传记阅读应遵循以下四点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我看李敖     
很早的时候,疏朗曾看过台湾作家李敖的一本书《独白下的传统》,看他称自己是“50年来500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断言李敖是个“狂人”。后来陆续看过他的其他作品,随着年岁的增加,再看李敖,认为他是个“文人”。现年70岁的李敖自成一家,著作等身,以评论性文章脍炙人口,《胡适评传》和《蒋介石研究集》为其代表作。爱打官司,口诛笔伐,告人无数。一共有96本书被禁,创下了历史记录。9月  相似文献   

20.
罗杰·诺斯是英国18世纪传记理论和实践的先行者。他在自己的《诺斯兄弟传》中践行着传记写作坚定而独特的思想;他依凭丰富的资料信息和卓尔不群的传记写作标准,完成了英国18世纪最具影响的传记作品之一——《诺斯兄弟传》。他的故事因来自对自己生活经验的老练总结而个性飞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