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唐诗人李贺,是诗史上一位奇特的“鬼才”。他的诗歌素来以悲凄、怪诞著称,其诗作从里到外都渗透着一股浓重的悲剧意识。细读李贺生平不难发现,李贺生在一个极富悲剧意味的时代,其个人有着极具悲剧色彩的性格,又遭遇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悲剧性厄运,最后以27岁的天亡为生命划上了个悲剧性的句号。“如果说科学的世界是人类理性的世界.那么艺术的世界就是人类情感的世界、体验的世界。^[1]”李贺短暂的一生,一直在体验生命的悲苦,其诗歌中也便有了悲苦的底蕴,可以说,社会、自身性格、人生际遇等构成了李贺诗歌悲剧意识的现实基础和原因。  相似文献   

2.
“抗争”悲剧意识的变异与“武士道”悲剧意识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族悲剧文化的发展史上,远古以来萌生的生存的“抗争”悲剧意识始终占据着主导,又不断发生变异。本文以日本古代物语作品等为例,重点剖析古代日本民族的“抗争”悲剧意识是如何演变为“武士道”的,并对作为“美德”和“恶行”的矛盾统一体的“武士道精神”进行辨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略论李贺诗歌的冷艳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贺诗歌以瑰诡冷艳著称,其另类的诗风是李贺坎坷人生和独特个性的艺术体现。李诗的“冷艳”是从诗人内心深处外放出来的,并呈现为意境、意象、色彩、语言等无所不在的美。  相似文献   

4.
黎简的诗歌反映出深刻的生命悲剧意识,文章从其自身的病与贫、亲友亡故、李贺的影响及本人性格等方面分析了导致其生命悲剧意识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血与玉是李贺诗歌中频繁出现两个意象。作为两个原型性象征,它们源于上古文化中以祈祷祭祀为特征的古老宗教活动。李贺诗章中的血与玉是诗人在悲剧生命意识下对自己心之死的祭奠。  相似文献   

6.
李贺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位风格独具的诗人,在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仕途苦闷等各种不幸的命运遭际下,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诗歌创作之中,以之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因此,李贺诗歌所呈现出的悲剧精神是由内而外的情感的自然流露,这和魏晋以来个体主体意识的觉醒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正是由于李贺在诗歌中高扬个体的主体意识,使得其诗歌创作的取材和艺术表现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具有长远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中唐诗人李贺敏感、多病,一生怀才不遇,愤世嫉俗,进而颇感苦闷、伤感,并由此展开对生命的探索和追问。在李贺诗歌中,盛世不复、壮志不遂、时光不再、生命不永等因素共同构成了生命悲剧意识。李贺的诗歌集中体现了诗人对生存状态、人生价值、生命本体、生命归宿等问题的忧患意识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8.
南宋著名文学评论家严羽,将中唐诗人李贺的诗歌冠之以“瑰诡”两字,这真是一语点出李贺诗歌的风采精神。所谓“瑰诡”,就是指李贺诗歌那种语丽辞奇、光夺眼目的艺术风格,和那冷艳凄清、迷离恍惚的艺术境界。李贺的这一奇崛幽峭的浪漫主义创作特色,不仅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也为我国古典诗歌  相似文献   

9.
《李贺诗歌研究》是盐城市广播电视大学李军教授承担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项目的终期成果。李军教授对李贺诗歌潜心研究,先后在《江淮论坛》、《学术论坛》、《中州学刊》、《甘肃社会科学》、《内蒙古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系列论30多篇。其中,《生命的沉思与悲歌论李贺诗歌的生命意识》、《李贺诗歌创作心态探析》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相似文献   

10.
执教者采用“体悟法”组织《氓》的教学.通过朗读、鉴赏、讨论、写作交流等环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情节丰富之美、情感变化之美,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管窥《氓》的人物命运悲剧之美和自我觉醒意识之美.  相似文献   

11.
李白写景诗的风格外观是多色调的,有神奇的美、壮丽的美,也3有清丽含蓄的美。李白写景诗的内涵是时代精神充分个性化的、形象的表现,盛唐气象通过李白的“济世”热情和飘逸个性,转化为空间时间化的动态意象。在艺术创造上,李白继承了“兴寄”和“自然”两大写景传统,在个性表现和自然生成的基础上,一方面尽量呈现对景物的原初感觉,另一方面又象征寄托着深厚的时代内容,是比兴兼得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美学特质表现为:寂灭的底色、凄壮的格调、柔婉的风姿。他的诗歌常将凄壮、柔婉的生动画面融嵌于寂灭悲凉的底色中,在悲剧大背景下展现生命的壮烈和柔情,在悲痛的氛围中体悟世界、社会、人生和爱情的凄壮、柔婉之美。  相似文献   

13.
章认为我国古代怀乡诗具有生命意识、悲剧意识和家园意识等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怀乡诗具有认识人生社会功能、生命情感教育功能、审美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李白在描写妇女的诗歌中,大量运用“花”,“月”,“玉”,“云”,“春”等一系列优美意侧面点染,烘托女性之美丽可爱,坚贞纯洁,构成了鲜明独特的诗歌意象群,从而使他笔下的女性成炎一种客观存在的,普遍的美而令人赞叹,其妇女诗也因之而显得高雅隽永。  相似文献   

15.
李贺诗歌的独特之处是多方面的。鉴于诗歌的意象最能体现诗歌的风格。本文试图从意与象的关系、意象的色调、意象的词语结构、意象之间的关系,以及想象对意象的生成影响等诸方面来说明李贺诗歌意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李贺的诗歌中体现出了其对生命意义的积极的关照,以及面对死亡所产生的忧病畏死,向往仙界,追求享乐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7.
戴望舒作为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坛的首领,他强调新诗“应该有新的情绪“.也就是在这种“内在情绪“的牵引下,戴望舒的九十余首诗篇中流露出浓重的悲剧意识.本文拟从戴望舒悲剧意识的缘起、文本呈现及其得失等三个方面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李白是我国盛唐时代最具仙道浪漫色彩,同时也是仕途价值取向最鲜明和功名情结最为凸显的伟大诗人.他一生都在不懈地践行"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仕途价值取向,因此李白相当数量的诗歌中都表现了他"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功名情结.他的仕途价值取向和功名情结永远缠绕着他的诗魂,构成了他传奇般的伟岸和悲剧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李贺和李商隐作为有一定传承关系的两大诗人,他们的诗歌中对色彩的运用既有一致的地方,又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对二李诗歌中色彩运用的不同点进行一番分析和比较之后,认为李贺在用色时注重一个“新”字,追求辞必己出,用色新鲜而奇巧,是一个“唯新主义者”;李商隐则侧重于对和谐的“美”的追求,用色圆熟而华美,可称之为“唯美主义者”。不同的艺术追求和表现又有着各自不同的时代和个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第一 ,李商隐和济慈在诗中都多用“清词丽句” ,其诗歌所传达之意境悠远清扬 ;第二 ,两人都在诗中采用赋、比、兴手法 ,托物言志 ,借诗抒情 ;第三 ,两位诗人在其诗歌中多用典故 ,且用得贴切精妙 ,不仅生动地传达出了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 ,还能给读者留下一种无尽的回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