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石《飞来峰》诗:“飞来山上千寻塔。”宋人李壁注道:“兴化军仙游县有大飞山,临安钱塘县灵隐寺有飞来山。介甫未尝入闽;若又以灵隐飞来峰,则无塔,兼所见亦不远:恐别一处也。”近来注此诗的,或即以为是杭州灵隐寺的飞来峰,这是漫无根据的。秦观的《淮海集》和三处说到飞来山。一、卷十六《录宝林事实》说:宝林禅院始于宋元徽中,梁大同中赐号宝林寺,唐会昌中废,乾符中复兴,更号应天寺,宋代因之。其地在越州,“其山一名宝林,一名飞来,一名龟山。上有鳗井,岁旱祷雨辄  相似文献   

2.
杭州西湖西北的灵隐山麓有座飞来峰,嶙峋突兀,怪石森列,树木浓郁,根生石外。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天竺国(印度)高僧慧理登山,感叹道:"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何以飞来?"飞来峰因而得名。峰下涧水寒澈,有亭依涧而立,白居易来游,题亭额曰"冷泉"。苏轼来游,于其后加一"亭"字。明代书法家董其昌为冷泉亭撰书一副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此联连用"几时"、"何处"发问,既风趣又引发读者思索神往,使得游人情不自禁  相似文献   

3.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相似文献   

4.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译文】飞来山上千丈塔,听说在塔顶,鸡叫五更时,好看红日海上升。来到塔顶上,万物在望中。不怕浮云遮视线,自因身在最高层。【写作背景】王安石所咏的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王安石在宁波做地方官时来游西湖,写了这首绝句。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听了一堂别具特色的语文课,教者的朗读指导非常有特色。教学的内容是《绿》:“雨中去游灵隐,一下车,满目是绿,道路两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有的绿得发蓝;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石头缝里……”老师在朗读指导时,结合多媒体,把上面的内容做了格式的改动,用了诗化的方法,在娓娓动听的音乐声中,下面的字一行一行地出现:雨中去游灵隐一下车满目是绿道路两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有的绿得发蓝峰下蜿…  相似文献   

6.
“京都”之“京”,甲骨文像个人工建筑起来的土堆,在土堆上有个瞭望塔,用以观敌情、察民事。这就是“京”。金文“京”基本上和甲骨文相同,只是“塔”壁上加了两横,代表窗户。小篆“京”下部变得不太像土堆了,其上部尚存有塔顶的形象,中部的“方口”仍然代表窗户。楷书“京”是从小篆的形体楷化而来的,已看不出原形了。  相似文献   

7.
《四川教育》2003,(4):28-29
“大家快看,那就是飞来峰!”“耶———”孩子们来到满目苍翠、群峰叠嶂的葛仙山脚下,兴奋得手舞足蹈。“老师,为什么叫‘飞来峰’呢?”“‘飞来峰’真是飞来的吗?”面对着一双双好奇的小眼睛,领队的袁华老师笑着说:“你们自己去找答案吧!”孩子们情绪高涨,完全忘却了登山的疲劳,欢呼着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旅……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听了一堂别具特色的语文课,教者的朗读指导非常有特色。教学的内容是《绿》:“雨中去游灵隐,一下车,满目是绿,道路两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有的绿得发蓝;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石头缝里……”老师在朗读指导时,结合多媒体,把上面的内容做了格式的改动,用了诗化的方法,在娓娓动听的音乐声中,下面的字一行一行地出现:雨中去游灵隐一下车满目是绿道路两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有的绿得发蓝峰下蜿…  相似文献   

9.
贵在平常心     
飞来峰下,苏东坡曾与和尚佛印谈过这么一段话: “此山何以名为‘飞来峰’?”东坡问。“飞来之峰,故名之。”“既飞来,何不飞去。”“既来之,则安之。”一既来之,则安之。这也许就是所谓平常心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 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 缓寻芳草得归迟。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是封建社会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诗人和散文大师。他在北宋文坛上有杰出的地位。他的诗继承了杜甫、韩愈的传统,善于翻新出奇,富有独创性,无论是思想内容或是艺术手法都有很高的  相似文献   

11.
飞来峰元代造像开元代内地藏传佛教艺术之先河.本文通过分析西夏佛教艺术与飞来峰元代造像中藏汉交流风格的具体表现形态,结合元初江南佛教艺术的创作背景及西夏艺术可能的传播途径,离析飞来峰元代造像中含有的西夏风格因素.  相似文献   

12.
古往今来,有不少颇具情趣的绝妙好联,因过于奇巧,难以应对。故只有出句而无对句,人们称这种非常难对的对联为“绝对”、  相似文献   

13.
千山一绝     
到千山旅游的人,都要到无量观去看看那里的奇景。无量观在千山北沟,是千山道观中最出名的。特别是由无量观的西阁往上走,有巨大的岩石拦住了路,这就是被称为千山一绝的“夹扁石”,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夹扁石”下的石缝是去“一步登天”、“天上天”的必经之路,只能容一个人侧身而过,真  相似文献   

14.
初秋八月,应范校长之邀,与特委会高朋,共赴贵州讲学.十九日下午,住三不管酒店.下午四时,天色渐晚,我们分租两船,我船七名游士,畅游清水江.当船行至一脚踏三省的区域时,艘公介绍这是鸡鸣三省之地.笔者游兴正浓,便随口出联:“鸡鸣三省地,桨荡七客船.”  相似文献   

15.
今天,爸爸带(dài)我去品(pǐn)尝(chán)天津一绝———汤包。吃汤包的人真多,我们等(děn)了很(hěn)久(jiǔ)才占(zhàn)到座(zuò)位(wèi)。一抬(tái)头,我看见对面墙(qián)上有一块醒(xǐn)目(mù)的蓝(lán)牌(pái),上面写着:“轻(qīn)轻提(tí),慢(màn)慢移(yí)。先(xiān)开窗(chuān),后喝(hē)汤。一口光(uān),满(mǎn)嘴(zuǐ)香(xiān)。”我很纳(nà)闷(mèn)。爸爸见我锁(suǒ)着眉(méi)头,就告(ào)诉(su)我“:这说的是汤包的吃法。先把(bǎ)汤包夹(jiā)住,轻轻提起,放进碟(dié)子里;再把汤包咬(yǎo)个口子,这就…  相似文献   

16.
千山一绝     
凡是到辽宁鞍山的千山旅游的人,都要到无量观去看看那里的奇景.特别是由无量观的西阁往上走,有一块巨大的岩石拦住了去路,这就是被称为“千山一绝”的“夹扁石”,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王安石.过去,我们学过王安石的诗.还记得吗? 生:三年级时,我们学过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相似文献   

18.
一、本课的价值引领何以重要?在国人心目中,知己很重要。《战国策》中有言士为知己者死,鲁迅也有联云人生得一知己者足矣,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话语,正道出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知己对于人生具有重大的意义。从历史上来看,许多人以为真正的知己是极其难得的。唐代韩愈在《马说》中慨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里的伯乐,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知  相似文献   

19.
刘颖 《小学生导读》2023,(Z2):32-33
<正>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天上浮动的云彩遮住远眺的目光,只因为站在飞来峰上的最高处。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看问题,只要我们站得高,看得全面、透彻,就不会被“浮云遮望眼”。数学学习中也有许多问题,其本质往往隐藏在表面现象的后面。这些表面现象就像“浮云”,我们不要让它们遮蔽我们的“望眼”,而要善于透过问题发现本质。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的帝王当中,恐怕最是自恃才高,最喜欢游山玩水的应该属乾隆皇帝了。一次,乾隆皇帝带领纪晓岚出游。君臣二人访山问水、吟诗作画,纪晓岚是有问必答、出联即对,充分显示出他那满腹经纶、才高八斗的渊博学识和超凡的辩才。乾隆见臣子处处强于自己。颇感颜面无光,便很想出个题难为纪晓岚一下,好压压他的气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