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减负"势在必行。学生"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以达到"减负增效"。"减负"不是减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不是减学生刻苦钻研的风气,更不是减教育教学的质量。减轻课业负担,虽然谈及多年且采取了一定措施,但学生课业负担日趋加重。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2.
凡事都有"度",减负并不是要把学生应知应会的学业负担中的某些部分减去,减负不等于不要质量,"减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效",即少投入多产出。"减负增效"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各方面不断学习充电,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把课堂变成学生的乐园。要做到减负增效,需要我们关注以下问题。一、思想开放,平衡得失。教育工作者要以"减负"为中心,摒弃陈旧的、落后  相似文献   

3.
王小花 《考试周刊》2012,(36):147-148
多年来提出的减负增效,一直停留在口头上,在实际教学中,要么"明减暗加",要么只"减负"不增质量,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一线教师。多年的实践让我认识到"减负"与提高教育质量并不矛盾,"减负"的真正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减负"是指减掉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及心理负担,而不是卸掉学生应有的负担,  相似文献   

4.
有人指出:教师负担重,学生负担重,是恶性循环的教学;教师负担轻,学生负担重,是误人子弟的教学:教师勤钻研,学生负担轻,才是“减负增效”的教学。这段话深刻地诠释了“减负增效”的内涵,即教学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来落实“减负增效”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前,“减负”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那么“减负”究竟减什么?目的何在?“减负”后我们师生干什么? 首先要正确认识“减负”的内含,学生“减负”不允许减教学质量;学生“减负”不允许教师“减负”。学生“减负”意味着对学校加大压力,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要进一步加强。其次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即“减负”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减负”与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价值观的关系;“减负”与勤奋学习,培养坚强意志的关系;“减负”与科学管理的关系。 我校“减负”后的整体工作思路是:(一)更新教育观念,端…  相似文献   

6.
夏艳 《考试周刊》2010,(47):97-97
“减负增效”是我们所期盼的教育教学理想境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握不住分寸,特别是数学学科,课堂上该如何“减负”、怎样“增效”?这是令很多教师迷茫的问题。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当堂完成作业.就是“减负增效”了。对于“减负增效”的实质理解不透,  相似文献   

7.
“减轻学生作业量,减少学生在校时间,不搞统一考试”仅是“减负”的有效措施;而“减负”的本质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真正落实“减负”,必须做到“减负”不“减质”,“学生减负,教师增压”,“用减负”减下来的时间,加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减负”与提高质量同步实施。为此,我校拉开了新时期提高教师素质的帷幕。  相似文献   

8.
赵学成 《家长》2023,(11):105-107
<正>“减负”问题,既是教师和父母关心的话题,也是社会重点关注的话题。小学时期的教育,对学生的逻辑思考和兴趣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中,想要熟练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要经过长期的量化训练。但是在“减负”的大环境下,教师教学面临着一个新的任务,即“既要降低学习负担又要提升教学质量”。一、小学数学学科“减负”“减负”对于小学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仅仅依靠政府出台的“减负”政策是不可能完全实施的。学校方面也要按照“双减”的具体要求,实施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钮小桦 《教育》2013,(24):23
造成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虽然学校不能解决"减负"的所有问题,但可以有所作为。在观念和方法上"减负""减负"的前提是研究教育规律、不做违背教育规律之事。"减负"不是简单地做减法,合理的学习标准不能降低,但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必须予以纠正。首先是观念"减负",核心是真正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尊重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长期困扰中小学教育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有望开始得到纠正。全社会都在关注和呼吁“减负”,都在为“减负”支招,思考研究如何“减负”。例如,前不久《中国教育报》“新课程周刊”所载《“减负”前提是教与学的高效》一文,阐述了中学管理和教学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负担观和减负观,做到科学减负,提出“‘减负’不能减质量,而应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类似这些思考对当前深入开展“减负”工作是有积极的启发和推动作用的。但“减负”工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乐观,不少人已经提出了对“减负”的担忧,笔者认为这些担忧恰恰是“减负”工作在相当一部分地区长期只打雷不下雨,甚至越减越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双减"对于我国教育事业与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为了使"双减"政策真正得到落实,除去纠正实践中的不平衡以外,我们还应更加重视如何能够很好地实现"减负增效",特别是,由作业教学中的"广种薄收"转向"整体设计",由"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转向"努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2.
编稿人语关于在当前语文“减负”中要把握好六个关系的意见值得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对“减负”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也应现进一步。确实,“减负”不只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事,也并非是一个浅层次问题,它涉及许多方面。其中教学观念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应度教育凤念不转变,教师很难在学生的学法指导,能力培养等方面下功夫,就不会致力于课内的“增效”和学生心理负担的减轻,也就难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状况仍是令人担忧的。"减负"口号几乎年年在喊,但学生的负担就是减不下来。学生学习苦,一线教师教书也比较辛苦。这就涉及了一个教学是否有效的问题,这也是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与教师的认真程度,学生的努力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但绝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接受并牢固确立"有效教学"这一理念,努力掌握有效教学的方法及行动策略,并积极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加以应用。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会收获较好的效益,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教育的中小学教育改革,是素质教育宏观调控的全面体现。如何改?从哪里起步?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开门话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减负""增效"做出大胆的尝试,也从同行那里吸收并借鉴了一些创新理论,发现在"减负""增效"过程中教师所占比重特大,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明显。充分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意味着"减负""增效"进入实质阶段。"减负"和"增效"并列提出,是强调教育的两个方面,不是一味地提出"减负",而是更加强调要"增效"。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减负容易增效难,自从"减负"以来,  相似文献   

15.
"减负增效"是我们现在提得最多的话题。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该如何"减负"、怎样"增效"呢?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当堂完成作业,就是"减负增效"了。对于"减负增效"的实质理解不透,不能很好地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去真正地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由于教师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减负增效",学生学得不够深入,练得不够充分,课堂教学匆匆收场,教学质量不能真正得到保证。如何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落实"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16.
一、存在的问题1.认识上的偏差。有的教师把“减负”当成是单纯的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做作业时间,简单地砍掉一些课程和教学内容,从而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有的教师认为“减负”是大气候,不减不行,减又顾虑重重,怕教学质量滑坡,于是出现了明减暗不减的情况。减负远远没有触及到教育观念、教育目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2.行为上的反差。部分家庭条件优越、学习自制力不强的中等生和差等生,认为考试减少了,成绩不排名、不公布了,心里轻松极了。于是课外作业不完成了,课程不预习、不复习了,全身心地投入了课外各种活动,文化…  相似文献   

17.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但作为其中主要力量的学校,如何在“减负”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呢?校长们的一致看法是,“减负”不是减质量,也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而是树立全面的质量观;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学生“减负”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减负增效”的主战场;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题负担;学校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满足部分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而应积极宣传课改成果,欢迎家长参与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8.
减负是学生的渴望,也是教师们期盼已久的“福利”.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万万不可忽视对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减负.当下,家长们畸形的人才观、教育管理者的急功近利、教育官员的名声官职、教师们的绩效考核等,使减负成了高喊的口号,挂在墙上的摆设,“负”没减下来,“压”倒上去了,“压”未减下来,“担”倒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19.
自辽宁省盘锦市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十大试点项目之一的《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起,就作为一项重点的研究课题也随之启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减负为切口,紧紧瞄准"高效"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高效"改革教育教学生产关系我们所追求的"高效",是基于"有效"之上的教学效益最大化。这需要努力调控与教学效益相关的生产因素,主要包括校长、教师、教学资源与学生。一是校长要以先进理念统领学校工作。一个好  相似文献   

20.
学生“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社会、家庭和学校。学校和教师正确认识学生“减负”,是做好“减负”工作的关键。“减负”不是放松质量。“减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减负”也是提高质量的需要,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轻负担,高效益。有少数教师认为,现在强调学生“减负”,质量可以放松了。这是对“减负”的片面认识,是一种通过加重学生负担来提高质量的不健康的教育思想,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注意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着眼点在“过重”二字上。学生负担要有,但不能过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