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闽都行政文化的构建,不仅是提升福州政府政策执行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闽都地域文化建设、实现福州地域社会文化认同中的重要一环.闽都行政文化的研究以闽都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与闽都地域社会文化特征为出发点,探讨福州发展历史过程中的行政特点,挖掘福州行政历史中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品质,提出闽都行政文化所具备的商业精神、人文精神、知学重教和传承道统四个特质,并为实现闽都行政文化的构建、闽都文化的树立和闽都社会的文化认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福州传统古塔浓缩了宗教文化、建筑技术、雕刻艺术、历史人文、社会经济等诸多元素,是福州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闽都兴衰沉浮的沧桑历史。福州传统古塔中仿木结构楼阁式石塔的建造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古塔的石雕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反映了闽都佛教发展状况,宣扬了福州民间的风水理念,体现了福州的民风民俗及其传统的诗词文化,实录了闽港的航行历史,蕴含了极高的文物考古价值与人文观赏价值,体现了福州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  相似文献   

3.
由于长期作为八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福州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称之为闽都文化。近年来,学术界对闽都文化的研究日益活跃,对其概念的界定问题也展开了论争。闽都文化的研究总体而言起步较为缓慢,随着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的成立,闽都文化研究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外,政府的支持也促进了闽都文化的开发,这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文化及资源的挖掘与深耕。除了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外,闽学、海洋文化、闽台关系应是今后闽都文化研究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闽都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并随着闽都移民的足迹流播海内外,影响深广。构建“闽都文化”特藏,多维度、多渠道收集、整合、开发与利用闽都地方文献,不但有利于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区域文化研究,而且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促进闽台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对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都将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占据着空间上的先进和优势。由于较早接触西方文明,近代闽都文化努力促进中西方交流,引进西方文明,输出中国文化,为推动中国的文化现代化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杰出人物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等人更直接参与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福建船政作为近代“闽都文化”的代表,从多个层面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体系,推动了中国工业文明的发展,成为中国近现代化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此外,“闽都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也在近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中发挥了作用。闽都文化的历史总结对当代福州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闽都福州是一座具有2 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坊七巷是其最具代表的一个缩影。三坊七巷奇特的建筑"精"髓、浓烈的闽都"气"息及深厚的文化"神"韵,揭示了三坊七巷不仅是空间建筑的存在和一些名人足迹的存在,更是历史的存在形式,是闽都古城福州千百年来"精.气.神"的一种特别的呈现方式。从它身上折射出福州独具特色的"天.地.人"和谐融合、钟灵毓秀的城市特征和文化性格。通过对三坊七巷"精.气.神"的诠释、宣传、推介,唤醒人们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意识与价值认同,激发榕城儿女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与动力。  相似文献   

7.
闽都福州有着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大规模涌入并开展了出版活动。传教士在福州开展的出版活动,具有非赢利性,前后期差异,世俗性等特点,它促成了中文印刷技术向近代化转型,同时也为福州培养了大批近代出版人才,从而促进了福州出版业的近代化。传教士在福州出版的大量西学图书和近代报刊,促进了"西学东渐";传教士也通过著述对晚清福州的政治、宗教、民俗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和考察,开拓了闽都文化"西渐"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的散文、旧体诗以及日记,与古代的文人雅士的诗文一起,参与了闽都(福州)形象的构建。他饱览福建地方史志,对闽都福州的历史变迁,发展脉络把握十分清晰;他具体而细致地描写福州风光、尤其是福州的形制风貌,三面环山,中流一水,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等特点;他推崇闽学,景仰闽都人才荟萃,风雅不绝;他赞赏并陶醉于闽都之美女、美食、美味。  相似文献   

9.
黄凡 《福建教育》2023,(5):13-14
闽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在环境创设中凸显“闽都文化”、在园所文化建设中渗透“闽都文化”、在园本活动中发扬“闽都文化”等方式,将“闽都文化”融入幼儿教育。  相似文献   

10.
福州古桥文化是福州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仪态万千的福州古代桥梁,既展示出中华民族的聪明和智慧,又体现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的文化交流,也显示出福州地域文化的巨大创造力。福州古桥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1)闽中桥梁,可甲天下;(2)傍山依水,奇巧险峻;(3)内涵深厚,形式巨丽;(4)闽都沧桑,桥以裁史。  相似文献   

11.
纵观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正在于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在于它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福州作为历代福建省首府,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对全省起到了引领和辐射作用,并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闽都文化。闽都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主要贡献,一个是在宋代,开闽学先河,承理学南传、成理学重镇。另一个是在近代,禁烟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瀛环志略》迎来中国社会启蒙时代,《天演论》开启中华民族心智,有力地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向规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晚清以来,福州较早实行对外开放,一些先进人物接触"西学",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影响,打开眼界,拓宽视野。因此,在翻译、教育、思想、文学、出版以及兴办实业、从政改革等方面都涌现出一批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他们志在经邦济世,首开风气之先,努力寻求救亡图存的真理、救国图强的道路,从而形成闽都文化的近代新特色,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闽王祠灰塑与彩绘艺术是福州传统祠堂装饰的典型案例。它饰域完整、工艺丰富,展示了传统建筑装饰工艺的审美特色;题材鲜明、表意通俗,体现了闽东祠堂装饰文化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典型特征;造型秀逸、格调清丽,充溢着“海滨邹鲁”的福州人文底蕴和闽东独特的海洋文化气息。闽王祠灰塑与彩绘艺术的造型语言和审美样式丰富了福州祠堂文化的审美内容,同时也为闽东灰塑彩绘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文化审美支撑。  相似文献   

14.
陈靖姑文化的内涵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靖姑文化作为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区域文化内涵。依据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文化体制改革意见,应抓住当前历史性机遇,大力保护开发陈靖姑文化,打造闽都文化精品,从而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闽都即今福州,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云集,文化底蕴深厚,为图书馆地域文化数据库的开发创造了独特的资源优势。“闽都历史文化名人数据库”内容丰富,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网络平台,但在文献收录范围、宣传推广力度、检索功能等方面仍未完善。今后,图书馆还应在扩大信息收集渠道、完善检索功能、深入宣传培训、加强共建合作、重视更新与维护等方面对已建数据库进一步优化,从而真正打造出有特色的精品数据库。  相似文献   

16.
区域文化资源日益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运用闽都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内容和优势所在,也是大学生将来就业文化竞争的基础。通过对闽都文化资源的类型及特征的了解,掌握闽都文化中最突出的思想教育文化资源和价值,以其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一定能够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空间,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特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