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剖宫产术已成为目前处理各种难产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本院自1996年1月至今随机抽取横切口及纵切口子宫下段各50例比较,旨在比较彼此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下腹横切口子宫分切术与传统下腹横弧形切口子宫全切术。方法将有子宫全切指征的妇女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下腹部两骼前上棘连线下2~3cm处做横行直切口,钝性分高脂肪层及腹直肌,横向撕开腹膜,不缝合腹膜,肠线连续缝合筋膜及间断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对照使用:传统腹壁横切口(Pfannenstiel)。结果改良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时间短,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术后病率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P<0.05。结论改良式子宫全切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经腹子宫全切术是妇科常用的术式 ,我院在新式剖宫产即以色列剖宫产术的基础上 ,改良应用于子宫全切术 ,使手术简便、快捷、出血少、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 999~ 2 0 0 3年期间共收治2 1 89例需行子宫全切病例 ,其中包括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瘤、更年期功血、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等 ,有子宫全切的指征 ;年龄 2 2~ 69岁 ,平均 45.6岁。随机选择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全切术 2 0 0例为观察组 ,并随机选择同期传统式纵切口子宫全切术 2 0 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从年龄、手术指征、子宫大小及合并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 5cm出现异常行剖宫产术 ,不同子宫切口对术中大出血、子宫切口损伤等并发症、娩头困难致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 :对 189例活跃期宫口开大≥ 5cm出现异常行剖宫产术的患者回顾性分析。结果 :子宫下段纵切口术中大出血率 6 .93% ,子宫切口损伤 0 .99% ,新生儿窒息 1.98% ;子宫下段横切口术中大出血率 2 0 .4 5 % ,子宫切口损伤 6 .81% ,子宫切除术一例 ,新生儿窒息 15 .91%。结论 :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5cm剖宫产手术横竖切口各有其优缺点 ,但笔者认为以子宫下段纵切口为宜。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总结降低手术并发症的经验,采用对2003年7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妇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得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在产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因此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手术操作要精细,术中要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术后要清洗伤口,预防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的优越性。方法:120例患子宫良性病变行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子宫良性病变腹部纵切口传统式子宫切除术120例对照。结果: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操作简单,切口美观、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病人恢复快,较传统式子宫切除术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的早期诊断及子宫动脉栓塞术在CSP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我院4例CSP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果:4例患者均有剖宫产史,经反复B超和彩色超声确诊CSP,均行子宫动脉栓塞术一次成功。结论:彩色多普勒及B超检查是诊断CSP的主要手段,对判断预后和观察治疗效果有帮助。子宫动脉栓塞术可减少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手术时引起的风险及并发症,有条件的医院应将其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用量的缩宫素在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足月子宫下段剖宫产孕妇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于胎儿娩出后立刻子宫肌注缩宫素10 U,同时将10 U的缩宫素加入250 m L 0.9%氯化钠液体中静滴。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子宫肌注缩宫素20 U,同时将20 U的缩宫素加入250 m L 0.9%氯化钠液体中静脉滴入。观察组用药后5 min、15 min血压、心率等波动情况及术后24 h的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用药后血压心率波动水平及术后24 h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后立即给予小剂量子宫肌注缩宫素,然后小剂量静滴缩宫素维持宫缩。血流动力学稳定,产后出血无明显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少,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和优势.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其中48例患者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手术(为经桡动脉组),30例患者接受经股动脉介入手术(为经股动脉组),比较两种术式患者的平均穿刺时间、术中动脉痉挛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组患者平均穿刺时间较经股动脉组时间长(P<0.05),且术中动脉痉挛发生率较经股动脉组高(P<0.01),两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经桡动脉组的术后并发症远低于经股动脉组(P<0.01).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冠心病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介入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是临床上处理难产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如何改进术式,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产科工作者努力的方向。80年代以来,国外从人体体表审美的角度,放弃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术,推行普及横切口剖宫产术。改良式(以色列式)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55例腹膜外剖宫产和149例腹膜内剖宫产术,对两种术式做了临床比较:并介绍了腹膜外(顶入式)的手术方法及术中应注意的问题.两种术式所需手时间,腹膜外术式较腹膜内术式短;且腹膜外术式在腹膜外操作,避免了羊水等污染腹腔,有助手预防腹腔内感染、降低术后发病率,术后不禁食,利于产妇康复,应该推广,但对于需进腹腔探查,处理子宫或剖宫产同时要求绝育者,应选择腹膜内术式.  相似文献   

12.
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组87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病例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随机选择45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病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在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治疗效果方面对比两组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例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其在手术时间、产后出血、住院天数及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子宫切除,无并发症发生,子宫复旧,月经复潮时间无差异。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具有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和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3.
随着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其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子宫切口撕裂是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造成切口撕裂的原因有很多,如麻醉效果、子宫下段的形成情况、术者的手法以及胎儿等因素,现结合48例临床资料对剖宫产术子宫切口撕裂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是在麻醉情况下切开腹壁及子宫壁.从子宫中取出胎儿及胎儿附着物,然后将子宫壁及腹壁各层组织缝合。由于该手术伤口大、创面广,很容易产生术后并发症,所以,做好术后护理是产妇顺利康复的关键,而产后6天的护理对剖宫产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来看看产后6天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和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100例,在麻醉成功后肛门放入米索前列醇400μg.催产素组在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壁注射催产素20u,10min后再静脉滴注10u.以上二组观察术中及术后2h内出血量.结果:术中及术后2h平均出血量,米索前列醇组为212±54ml.催产素组为401±64ml.二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能较好地预防剖宫产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腹腔镜下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施行次全子宫切除术的5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安全性,可行性。结果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54例,术中出血平均80ml,平均手术时间100分钟,平均住院日5天,无1例中转开腹,1例术后发生输尿管损伤,余无术后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安全,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无手术瘢痕,可作为临床选用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术后止痛对老年人胃肠道手术后的康复促进作用。方法:445例胃肠道肿瘤根除性切除患者,随机分治疗组228例,对照组217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围手术期处理,疼痛难忍时予杜冷丁50~75mg肌肉注射1次。治疗组术后给予曲马多或杜冷丁维持镇痛48~72小时,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1天1次,至肛门排气。结果:治疗组围手术期体温低于对照组(P〈O.05);围手术期疼痛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镇痛结合足三里穴注射可促进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腹横纹正中单一小切口治疗双侧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优越性。方法:将2006年2月-2009年6月收治的229例(280侧)小儿腹股沟疝患儿根据采用不同的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分为四组:即单一小切口双侧组、单侧小切口组、双侧斜切口组和单侧斜切口组,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在组间的差异。结果:全部患儿手术顺利,切口甲级愈合。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在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一小切口双侧组各指标均小于斜切口治疗的二组,但各指标在单一小切口治疗单侧和双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下腹横纹正中单一小切口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操作简单、创伤小、美观、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在剖宫产术中应用菌必治预防术后感染发生的效果。方法 :将 2 74例接受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一组在麻醉诱导期使用单次剂量的菌必治和甲硝唑 ,比较两组在术后感染发生率、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手术开始前使用菌必治能显著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对于容易发生感染的高危患者更加有效 ,术中及术后分离出的 64株细菌对菌必治的敏感率为 93.8%。结论 :在剖宫产术开始前预防性应用菌必治能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值得推荐在高危患者手术时应用。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及大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体温影响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传统的胆囊切除术(OC)对机体体温的影响。方法:对90例良性慢性胆囊疾病,择期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LC组30例,MC组30例,OC组30例,记录术晨、术毕、术后1-3d晨监测的体温。结果:体温升高从术毕至术后3d,LC组小于MC组(P<0.05),MC组小于OC组(P<0.01)。结论:从创伤程度与术后体温恢复角度看,LC优于MC,MC优于O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