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为我国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待:从理论上,农民工确实是工人阶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实上,还有很大的差距,有待发展。农民工是从农民到工人的过渡阶层,是潜在的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制度、政府、社会、企业以及农民工自身等原因,使得农民工要真正成为工人阶级还有一个过程。要使得农民工成为真正的工人阶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在制度、政府、社会、企业以及农民工自身等方面努力,为农民工向工人阶级的转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型社会群体。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磨炼,农民工从整体上已具备中国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是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大力促进农民工向工人阶级的深度转化,从本质与表征上把农民工融入中国工人阶级队伍。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农民工发展到今天超过一亿劳动大军。这要求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农民工。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农民工,最基本的是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分析其阶级属性。这是当前把握好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状况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党制定关于农民工正确政策的理论基础。分析我国现阶段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对于巩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处理好当前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农民工已丧失了作为农民阶级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具有了我国工人阶级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但它还不具有工人阶级的经济社会地位和阶级意识,因而还不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只是介于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一个阶层。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正在走现代化道路的农业大国,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工人阶级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普遍文化低、技能差,急需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我国广播电视工作者,打造出大批农民工题材节目,教育培训农民工,促进农民工就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作为工人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理所当然要成为党及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对象。目前在矿山、建筑体力劳动强度较大的行业中,农民工已成为企业的主要劳动力,他们是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加强劳动组织管理、保障安全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现阶段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重要地位、作用和基本状况,做出了农民工是工人阶级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论断,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构成的理论。这一论断的做出,对于全面把握新时期工人阶级的发展态势和基本特征、壮大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突出的农民工问题、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农民工群体,对城市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政治观在城市文明的洗礼下呈现出与工人阶级不同的特点,其政治观的发展对于维护政治环境的稳定,促进民主化进程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农民工社会主义政治观塑造应该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转业农民在中国称为农民工.农民工是中国游离农业转向二三产业的政治群体,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转业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对农民工进行政治管理要借鉴各国的经验教训,要总结我国有关农民工政治管理的实践经验,要分析农民工政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是由中国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派生出的一个规模巨大的特殊群体,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正逐渐成为新时期中国工人阶级的主力军.由于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户籍制度、法制不够健全、农民工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合法权益缺失严重,主要表现在:劳动权益屡遭侵害,政治权益无保障,社会歧视严重.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从观念、法律、制度、教育等方面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11.
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现阶段,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任务和利益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任务和利益是一致的,党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全国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其它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依靠力量.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性质是有机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壮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及其历史经验教训,产生的思想条件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哺育。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处于社会变革与转型的历史时期,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新兴的工人阶级在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逐渐成为变革的主力军。对工人阶级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在国家建设中曾经起到的历史作用进行剖析,其目的在于揭示工人阶级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的潜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部民众对于社会问题的应对方式直接影响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为考察不同社会背景的民众对西部大开发中社会问题的应对方式,本研究以自编社会问题应对策略问卷为工具,参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在西部省区通过分层取样选取3025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职业、政治面貌、单位性质、就业情况等方面不同的民众在应对社会问题的行为方式上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对引导西部民众的应对行为和制定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做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是坚持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基础和前提,工人阶级是当代中国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就要坚定不移地依靠工人阶级,适应时代和社会生产力自身的发展趋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地及时地扫清生产力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做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派。  相似文献   

16.
权力失控导致的“权力病”几乎成了一直难以医治的“癌症”,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其宗旨在于从根本上医治这种“权力病”,实行民主管理,社会监督,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7.
The uniformly positive view of social mobility in the United Kingdom overlooks the difficulties working‐class young people have in reconciling a working‐class background with the middle‐class environments of the university and the professional labour market. But even more hidden are the subtle processes of exclusion and exclusivity that permeate social life in, particularly, the elite universities. Here, working‐class students' marginalisation in relation to advantageous social activities and networks, compromises their chances of later success in the labour market. This paper scrutinises working‐class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elite higher education through the lens of Bourdieu's concepts of habitus, capitals and field. Drawing on a research project on working‐class young people who gain entry to elite universities it analyses the disjunctures between working‐class habitus and the field of elite higher education, focusing on the emotional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for working‐class students. The findings raise concerns—largely unexplored in existing research—about working‐class reception in elite field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call to look beyond the attitudes and actions of working‐class students to those of their upper‐ and middle‐class peers, and the culture and ethos of the elite universities.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业法制建设贯穿了文化经济体系,意识形态以及政治法律制度上层建筑等诸多领域和诸多方面,是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文化发展的重要社会系统工程,笔者意在紧密结合工作实践和典型案例,从理论上对中国“入世”后八年过滤期内进行文化法制建设的具体目标,原则,重点和基本措施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谁?作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文章在分析了吴康宁教授和学者郭兴举共同关心的“教师是否是社会代表者”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第一,无论是认为“教师是社会代表者”,还是认为“教师是半支配阶层代言人半公共知识分子”的看法,都是在没有对社会制度类型加以分析,在忽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转轨所带来的教师社会身份地位的根本变化的逻辑基础上提出的;第二,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理论上已不再存在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阶层,国家的主体是公民,故教师作为“人之模范”当为模范公民,他们是独立的权利个体。不是什么集团的代理或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