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酸的强度、酸的浓度和酸度是不等同而相近的三个概念,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来代替其他两种,而应该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酸的强度是说明酸的强弱性质的,一种酸是强酸还是弱酸,要考虑它的电离情况,在水中能够完全电离,并且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酸称之为强酸:部分电离出氢离子的酸叫弱酸。酸度是表示酸性溶液氢离子的浓度,也可用 pH 值来表示.一元强酸的浓度与酸度  相似文献   

2.
探究酸是强酸还是弱酸,碱是强碱还是弱碱,实质是看它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完全电离即为强酸(或强碱),部分电离即为弱酸(或弱碱).设计实验时要注意等物质的量浓度和等pH的两种酸(或碱)的性质差异.常用的实验方法有:1.相同条件下,比较两种酸(或碱)溶液的导电性;2.配制一定浓度的酸或某酸的强碱盐溶液,测定pH;配制一定浓度的碱或某碱的强酸  相似文献   

3.
一、定义型(指单一溶质的溶液pH的计算)实质:解题的关键是求[H ]是电解质已电离出的H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各种情况下的[H ]:对于酸(HnA),浓度为c.当其为强酸时:[H ]=nc;当其为弱酸时:[H ]=ac(a为电离程度);对于碱(B(OH)n),浓度为c.当  相似文献   

4.
<正>一、基础类问题变式训练例1下列有关盐类水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中性的盐一定是强酸强碱盐B.含有弱酸根盐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C.盐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取决于形成盐的酸和碱的相对强弱D.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一定呈中性解析:如果弱酸、弱碱的电离程度相当,则生成的盐的水溶液也呈中性,如CH_3COONH_4;含有弱酸根盐的水溶液不一定呈碱性,如NaHSO_3溶液呈酸性;强酸强  相似文献   

5.
<正>一、单一溶质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单一溶质的溶液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常见的几种类型有:多元弱酸溶液、一元弱酸的正盐溶液、二元弱酸的正盐溶液、二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等。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既能水解又能电离,判断时要记住:水解和次级电离的程度都比较小,多数弱酸的酸式酸根水解趋势大于电离趋势。例1求H_2S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大小的关系。解析:H_2S属于二元弱酸,其电离是分步的,但以第一步电离为主。由于H_2S属于弱  相似文献   

6.
1.有两瓶pH=2的酸溶液,一瓶是强酸,另一瓶是弱酸,可用来鉴别的一组试剂是( )。  相似文献   

7.
强电解质●强酸●强酸性陕西师范大学王军翔强酸是强电解质。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的物质。这就是说强酸在水溶液里是完全电离的,全部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无分子状态存在;反过来就是说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的酸就一定是强酸,否则就是弱酸。...  相似文献   

8.
有关弱酸知识的考查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同时也是高考的难点。该内容的考点具体有:弱酸的判断,弱酸与强酸中和碱的能力大小比较,弱酸与强酸稀释结果的大小对比,弱酸参与的中和热大小比较,弱酸的酸性及电离度的比较,等等。解此类型题要充分运用电离理论、水解理论、三大守恒定律等理论进行分析,进而顺利解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某些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资料和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中,屡次出现稀释强酸和弱酸溶液时pH的变化与其体积关系的试题。常用pH为纵坐标,稀释后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以pH对体积作图。将表示被稀释溶液pH的点,与最终稀释的溶液pH的点,连接成直线,以表示稀释酸溶液时pH的变化趋向。用直线表示pH与溶液体积关系是错误的,因为溶液的pH与其体积不呈线性关系。本文将对稀释酸溶液时pH与其体积的关系给以概括性论述。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中和""中性"和"电中性""中和":本质是H++OH-=H2O,酸电离的氢离子与碱电离的氢氧根作用生成盐和水。"中性":溶液中的c(H+)=c(OH-)。"电中性":溶液中阳离子带有的正电荷电量之和等于阴离子带有的负电荷电量之和。1.强酸与强碱反应时,恰好"中和"所得溶液就显"中性",生成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中的c(H+)=c(OH-),溶液显中性。2.强酸与弱碱反应,恰好"中和"时,溶液显酸性。因为生成的强酸弱碱盐电离出的弱碱阳离子发生水解,使溶液中c(H+)>c(OH-),  相似文献   

11.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是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高考热点。对于这个知识点的许多概念,以及比较离子浓度大小的方法和技巧,不少同学尚掌握不够好,很有必要从实质上总结归纳。 一、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盐溶液中弱碱阳离子或弱酸根离子和水电离生成的OH~-或H~ 结合成难电离的弱碱或弱酸,使溶液中弱碱阳离子或弱酸根离子浓度略  相似文献   

12.
一、pH的计算 1.单一溶液pH的计算(1)强酸溶液:根据电离方程式计算出c(H+)后计算pH.(2)强碱溶液:根据电离方程式计算出c(OH-)后,再由Kw计算出c(H+)后计算pH.注意:不作特殊说明时,一般认为温度为25℃.2.混合溶液pH的计算()对于两种混合溶液pH的计算,则要根据以下原则进行计算:碱按碱,酸按酸,同强混合在中间;异强混合看过量,无限稀释7为限.  相似文献   

13.
申振 《化学教学》2000,(8):37-39
在电解质溶液反应中 ,强酸可以制取弱酸。利用这一反应规律 ,我们可以用强酸与挥发性弱酸的盐反应 ,制取挥发性弱酸 ,如实验室制取H2 S气体 ;也可以用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的盐反应 ,制取酸酐 ,如实验室制CO2 气体。同样 ,存在这样一些反应现象 ,如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可以制SO2 ,SO2 通入NaHCO3溶液中可制CO2 ,CO2 通入Na2 SiO3溶液中还可以制硅酸。这一反应现象表明 ,酸的强弱都是相对的。一般地 ,相对酸性强的酸 ,在一定条件下就可以制取相对酸性弱的酸。还有 ,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氢钠溶液可产生CO2 气体 ,CO…  相似文献   

14.
分析 题给信息为:c(H^+)&;gt;c(OH^-),说明若HB^-离子为弱酸的酸式根,则其电离趋势大于水解趋势,也即它以电离为主.若HB^-为强酸的酸式根,则它只发生电离,不发生水解.若HB^-为强酸的酸式根离子,则C(H^+)=0.01mol/L,pH=2,c(Na^+)。0.01mol/L=c(B^2-),若HB^-为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则c(H^+)&;lt;0.01mol,/L,pH&;gt;2,c(Na^+)=0.01mol&;gt;c(B^2-).  相似文献   

15.
现行分析化学教材中H^ 浓度的计算采用公式法,计算公式是根据不同条件近似处理得到的,在这些公式中,有的适用于浓酸,有的适用于稀酸;有的适用于弱酸,有的适用于极弱酸。在实际计算中,选择公式比较困难,这是因为难以判断给定的酸是浓酸还是稀酸。是弱酸还是极弱酸。本文用定量的方法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两大类,并给出分别适用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计算公式。应用此公式可以十分方便地计算不同浓度条件下的一元酸(强酸、弱酸和极弱酸)的[H^ ]。与现行公式相比,文中公式具有计算简便、结果可靠、使用范围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王薰平 《中学理科》2000,(10):34-34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溶液为酸性溶液,那么就有两种可能:一是溶质为某酸,由酸直接电离出H^ 而使溶液显酸性;二是溶质为强酸弱碱盐,溶液水解显酸性。所以需要分二步进行分析。当溶质为酸时,溶液中的c(H^ )主要是由酸电离出来的,而c(OH^-)全部来自水的电离,  相似文献   

17.
[例1]在25℃时,若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酸的 pH 值与强碱的 pH 值之间应满足关系是_____。(MCE’94)(分析)当强酸强碱混合呈中性,即 pH=7时,必须是 n(H~+)=n(OH~-),于是有10[H~+](酸)=1×[OH~-](碱),因为在水溶液中,K_W=[H~+][OH~-],则10[H~+](酸)=,所以[H~+](酸)·[H~+](碱)==10~(-15),两边取负对数,得:pH(酸)+pH(碱)=15。答案为:强酸的 pH 与强碱的 pH 之和为15。(注意,这题是 pH 之和大于14。)[例2]某强酸溶液 pH=a,强碱溶液 pH=b,已知a+b=12,酸碱溶液混合后 pH=7,则酸溶液体积 V  相似文献   

18.
一、溶液的分类 溶液分成强酸溶液、强碱溶液、弱酸、弱碱、强酸+强酸、强碱+强碱、强酸+强碱、强酸+弱碱、强碱+弱酸、盐溶液、缓冲溶液、电解池电解液等.针对不同的溶液分析其相对量的关系,分析溶液的组成成分,应用不同的计算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9.
常州轻工业学校郭建明来信指出:在中专化学教育中,常遇到酸度与酸的浓度概念的混淆,现简述如下: 酸度和酸的浓度不是完全等同的两个概念,不能简单地用酸度代替酸的浓度,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在强酸溶液中,酸度等于酸的浓度。因为强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考虑  相似文献   

20.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是中学化学的难点之一(特别是强酸弱碱盐与弱碱或强碱弱酸盐与弱酸等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要想比较这一类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首先耍弄清混合溶液中,弱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和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谁占优势.下面我们结合几个例子说明这方面的问题. 一、通过混合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水解与电离的程度大小,从而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1.0.1mol.L-1醋酸溶液和0.1mol.L-1 醋酸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